1.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1.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1957年。
建国初三年恢复时期以后,我国很快进入了“一五计划”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时期,国家采取“重点前进”的城市发展方针,城镇化得到了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由10.6%提高到15.4%,平均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第二阶段:1958~1978年。这一阶段我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变化比较紊乱,总体上是“大起大落”的发展时期。
21年间城镇人13共增长7296万人,城镇化水平由15.4%提高到17.9%,平均每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仅为第一阶段的五分之一。 “大起”:1958~1960年三年“**”期间农村人13进入城市严重失控,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7%,三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43个百分点。
“大落”:“**”后进入困难时期和调整阶段,城镇人口中2600万人被动员回乡,城镇化水平从19.7,5%下降到17.98%。“**”十年,经济社会事业遭到极大破坏,加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逆向人13的迁移的影响,城市化水平多年徘徊在17%上下。
(3)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稳步增长的城镇化阶段。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1978~2005年27年的时间里,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3.0%,平均每年增加0.93个百分点,是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2倍以上。
2.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书评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化衡量指标:
1、城市化水平指标
此指标的公式是:PU=U÷P*100%;式中:U——城市人口;P——总人口。
2、城市化速度指标
次指标的公式是:TA=1÷n(PUt+n—PUt);式中:TA——城市化速度;n——两时刻间的率数;PUt+n、PUt——在t+n年和t年的城市人口百分比;要注意,公式中城市化速度(TA)的单位是城市人口比重平均增长(或减少)的百分点,而不是百分比。
3、城市化质量指标
3.贺州城镇化历程是什么样的
回顾贺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可归结为两个阶段:把城市规划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一是徘徊不前至缓慢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1992年以前。当时的贺州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发展缓慢,城镇发展缺少工业发展的推动。
1992年底,全市GDP只有25。 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2。
6亿元,第二产业7。04亿元,第三产业5。
57亿元。全市共有建制镇21个(不包括县城),城镇化水平只有17。
11%,比全国平均水平(27。6%)低10。
49个百分点,比广西平均水平(17。24%)低0。
13个百分点。 绝大部分城镇是依赖于圩市贸易、农副产品初加工以及行政管理职能发展,乡镇企业不发达,城镇二三产业总量很少。
作为政府,对城镇的发展也缺乏应有的科学认识,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二是稳步发展至加快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1993年至今。这期间,各级政府对城镇的发展有了新的科学认识,对城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
1993年。原梧州地区地委、行署提出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
1997年,经**批准撤销梧州地区和贺县设立贺州地区和县级贺州市,地区行署迁至贺州市,地区行署明确提出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促进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增长点来抓,以八步镇、钟山镇、昭平镇、富阳镇四个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和信都、贺街、公会、桂岭、马江、五将、巩桥、公安、望高、西湾、朝东、麦岭、莲山等13个地区片中心和城镇体系主轴线上的中心镇为重点,全面加大城镇建设力度。 2002年6月,**批准撤销贺州地区和县级贺州市,设立地级贺州市。
行政区划的调整,给贺州的城镇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企业化和大力发展商贸业、旅游业“三化两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以后。
城镇化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贺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推进城镇化建设总指挥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决定》,为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政策依据。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经济的持续加速发展,目前贺州市的城镇化进程已明显加快,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7年底,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1%,比1992年底增加13。
89个百分点。 。
4.城市化要经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特点
2、城市化的标志性特征为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在: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地区城镇化历程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