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系话题作文怎么写 急求中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
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 就拿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所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说,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话题,行文中作者就很好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智子疑邻”是寓言故事,导引出的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材料和话题给考生的提示颇多:如“类似”与“相反”,“亲疏”与“远近”,“正误”与“深浅”,“有关”与“无关”等,这就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
很明显,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重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的能力。以一般高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积累和认识能力来看,应当大大有话可说。
如小到邻里关系、人际交往,大到国际争端、官场政治、提干用人;远有邹忌讽齐王纳谏,近有形形色色的网络交友、偶像崇拜;正面有祁黄羊荐人不避亲与仇、孔明挥泪斩马谡,反面如智子疑邻、因情障目而倾国的事例等等;还可以对感情与认知从理论上与实践上作种种或肯定或否定的阐述、抒发。话题限制在何处,开放在哪里?考生必须把握住这一“游戏规则”。
考生抓住了“感情”与“理性认知”这个“点”,就有许多的角度可供选择了,在这“点”的限制下,思维、情感、才华、个性就可以尽情飞扬了。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笔者认为,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
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
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
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
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
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回顾2003年全国高考,“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关系型话题作文,因其制约因素的严格,几与前几年话题作文形成断裂,不少考生缺乏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不会审题或审题不严,作文答卷偏题离题者非常普遍。
再看2004年高考,全国15份试卷,除4份试卷外其余所有试卷均延续关系型话题作文模式,对考生审题能力再次提出高要求,但遗憾我们的许多考生依然未能从上年考生的惨败中汲取教训,好好把握关系型话题作文话题关系肢间的辩证关系,在审题上遭遇滑铁卢。纵观话题作文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断言,关系型话题作文代表高考作文新的发展方向。
2.帮忙写一篇并列关系的作文
城市与乡村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同样一本书,那便是人生大书。每分每秒是它的符号,每天每时则是它的文字,每年每月则是他的段落与篇章。
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后面的路是怎么样,每个人也不能像电视里的人物一样穿越时空,探索未来。就像读一本书一样,不往后读,就不知道后面的情节;如果直接看到结局,会感觉这个故事乱七八糟的。人生也是如此。
人生分为婴儿.青年.老人。婴儿时期便是书的开头,青年则是书的内容,而老人却是书的结尾。
书与人唯一不同的是:书可以重头再看一遍,而人生呢?过去也就是过去了,不能在回到从前,不可能再让你再过一遍,在看一遍。
“书“或许还有另外一种含义,那就是真正的书。
我们的城市与乡下或许共读一语文书,数学书,或是英语书。可有一些孩子并没有上学。
乡下的孩子由于条件的限制,也许没有向我们城市的孩子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也许不如我们城市的孩子那么见多识广,也许不如我们城市的孩子知识丰富,但他们早当家,小小年纪就开始干农活,照顾弟弟妹妹。。
有的是像四川地震中的孩子们,他们本该坐在教室里上课,可因为地震,让他们死的死,伤得伤家破人亡。
谁也没有预料到这场灾难。学校发起了倡议,有的捐款:有的捐物,好想成为了一个大家庭,我的书就是你的书,你们就是我们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3.二元关系的二元关系的数目
在一个有n个元素的集合(简称n元素集)上,一共有 个可能的二元关系。 在n元素集上各种二元关系的数目n所有传递自反预序偏序全预序全序等价关系01 A006905 A053763 A000798 A001035 A000670 A000142 A000110 注: 反自反关系和自反关系的数目一样多。 严格偏序(反自反的传递关系)的数目和偏序的一样多。 全序即是那些同时是全预序的偏序。透过容斥原理的想法,可知那些既不是偏序也不是全预序的预序数目是:预序的数目,减去偏序的数目,再减去全预序的数目,最后加上全序的数目,即0, 0, 0, 3, 85, 。 等价关系的数目是集合划分的数目,即贝尔数。 各个二元关系之间可组成二元组(某关系及其补集),除了在n=0时,空关系的补集即其自身。那些不符合对称性的二元关系也可组成四元组(某关系、补集、逆、逆的补集)。
4.如何写有两件有关联的事的作文
我小时候的尴尬事
我小时候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人,不信你看看发生的一连串事情。
玩水龙头
那是我进幼儿园的第一天吧!刚刚进幼儿园是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以后可以与许多小伙伴一起玩,害怕的是自己会做错什么事。不过,没过多久,我便把一切顾虑抛到九霄云外,快乐得玩了起来,谁知福后难来,一眨眼我溜到了从未到过的“神秘”地方―洗手间,开始“探秘寻宝”,转了一会儿,最终把目标锁定在水龙头上,开始“挖宝”,用力把龙头扭来扭去,扭了一会儿龙头便开始流水了,我便越扭越兴奋,突然“啪”的一声水龙头掉下来了,水正好给我洗耳恭听了一个澡,幸好张老师看到了用被单将我裹了起来送回家,不然到现在我还在那里哭呢。
墨守成规
被水淋的第二天上午,正好那天上美术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西瓜让我们跟着画,还定下一个规距:没有画完的不可以下座位。还没画一会儿,我那不争气的肚子突然“咕咕”地叫了起来,想上厕所!本来是可以轻而易举的走出位子上厕所的,但是我没有动。因为老师说,没有画完不得离开座位,还是等画完再上吧,当时心里是这么想的。可谁知越急越画不好。结果经过一番较量,我终阻挡不住那排山倒海之力。可怜我还没有冲进厕所,便在裤子里一泻千里了。
要不是小时候发生的事,恐怕到现在脸上都要盖一个锅―没脸见人呢!你看完这一连串的事情后,一定会哭笑不得。
5.二元关系的特殊的二元关系
注:下文我们将采用把二元关系R定义为A * A子集的做法。
设A是一个集合,则
空集∅称作A上的空关系(因为∅也是A * A的子集)。
EA = A * A称作A上的全域关系。
IA = {(x, x): x∈A} 称作A上的恒等关系。
6.自我反省,以后该怎么做作文300字
有时,我也想任性一次乖巧的我从未想过叛逆;听话的我从没记得反抗;但文静的我,有时,也想任性一回。
小时候望着橱窗中心仪已久的小熊维尼,我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相信很快我就能拥有它了。然而妈妈手中却捧着一本厚厚的字典,她说:“只有读好书,长大才能有出息,到时候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于是,我告别橱窗,接过字典,不舍地离去。仿佛心中失去了什么般,我知道,那是一个孩子本该有的童真,现在却被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扼住。
小学时“对不起。”我满脸歉意地看着不得不“搬家”的同桌。
空气里含着令人窒息的元素,一片诡异的沉寂。她默默地离去,渐小的身影在我的心灵上烙上重重一记,很不舍,但——“跟一个差生在一起坐会影响你的学习的,最好换一个好生给你,我去找老师。”
妈妈的话犹在耳边。我的心骤然抽紧,一段珍贵的友谊难道都不能拥有吗?我无语。
中学时寒假来临之际,“音乐培训班”“数学培训班”之间我犹豫不决。我热爱音乐,但我知道学习同样很重要。
我不是一个受上帝眷顾而天资聪颖的孩子,优异的成绩,需要比别人多一倍的勤奋和汗水去争取,我颤栗了。妈妈,对不起,就让我任性一次吧!于是,我如愿踏进了“音乐培训班”,妈妈只是沉默,然后闷声走进房间,重重的关门声让我犹豫了,究竟我做错了吗?现在从未发现我的歌喉如此优美动听,满足于获得的鲜花和掌声,我想,妈妈会谅解的吧。
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一个清晨,妈妈小声地对爸爸嘀咕:“这孩子,要是当初报了‘数学培训班’,学习肯定不会落下来。”这些话刚好被起床经过的我听到,心仿佛被万箭射穿,滴血地疼。
当我把“音乐大赛一等奖”的奖状递给妈妈时,妈妈神情复杂地看我一眼,默默地离去。一阵风吹来,吹走了奖状,也吹散了滴落的泪,吹碎了我的心。
起步又止,无人在乎,要它何用?睡梦中,小熊维尼微笑着向我招手;阔别已久的同桌紧握我的手,轻声说一句“好久不见”;舞台上的我自信地向观众展现歌喉„„我知道前方的路很坎坷,但我仍想走下去,用我自己的方式,不再是任人摆布的玩偶,我要自己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清晨的阳光射入树林,调皮的露珠在地上绽开一朵小花,我张开双臂,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自由真好!有时,我真的想任性一次。
[点评]①形式新颖,结构优美。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截取了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四幅场景:小时候渴望小熊维尼、小学时同桌离去、中学时选择“音乐培训班”、现在妈妈责备,不屑自己的音乐成绩,以小标题的形式巧妙地组合在了一起。
②感情真挚,立意深刻。小作者再现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选择,而这些,都一次次被父母所回绝,变成了一个任人摆布的“玩偶”,由此让小作者而产生了“有时,我也想任性一次”的想法,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自我,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父母对孩子的自由束缚的现状。
③语言优美,句式灵活,流畅自然。相信,每一位读过此文的读者都会激起内心的情感共鸣。
2008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有时,我也想”半命题作文有时,我也想流泪晨曦要感谢阳光给人们带来黎明,花儿要感谢小草无私衬托更加鲜艳夺目,小鸟要感谢树枝让它有高歌的舞台,我要感谢妈妈让我学会坚强。但,有时我也想流泪。
“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一场无情的大雪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我还记得那天下午下雪了,同学在学校里玩得异常开心,可我总高兴不起来,可能是学业太重吧,心里一直惦记着作业。
晚上回到家,看到妈妈哭红了双眼,我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下大雪,高速公路封车,爸爸想回家看看女儿,于是便绕山路回家。因为结了冰,山路很滑,在XX——九江的路上,车子翻下山去。
我不敢相信妈妈说的,怎么可能?爸爸昨天还打电话给我,说给我买了很多礼物。我哭了,但是没发出声,我怕妈妈听到后会更难过。
第二天,我不想上学,妈妈发现后,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你爸爸走了,你还有妈妈呀,不管再苦再累,妈妈都会把你养大,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这也是你爸爸的期望啊。”我听后,泪水在眼睛里翻滚,好像山洪马上要爆发一样。
我用手擦了眼睛,心想,我一定要坚强,一定要挺住。现在家里只有我和妈妈了,说什么我也不能失去信心。
在妈妈湿润目光的护送下,我又开始了紧张的学习。有时,我也想哭,但为了妈妈,我不能。
“无可奈何花落去”。自从爸爸去世,我变得沉默了很多,妈妈也再少有欢笑,家里常常弥漫着静穆的空气。
学习上,我没有了爸爸的辅导,加上整天心烦意乱,成绩一落千丈。有时回到家,还冲妈妈发起火来。
一看到妈妈头上银光闪闪的白发,一下子又后悔了。是啊,妈妈不也难过吗?我满心懊恼,又觉得对不住妈妈,如果她知道我的成绩下降了,她会比我更难过。
一场考试失败后,我回到家就关起房门抽泣,很久很久,直到妈妈打开我的房门。妈妈进门后搂着我,两人一起哭!好一阵子后,我和妈妈互相劝慰。
那一次,妈妈对我说了很多,我只深深地记住了一句:“人的身体可以倒下,但意志不能倒下”。“似曾相识燕归来”。
我懂了妈妈的意思,擦干泪水,从此我自己独立做题目,认真钻。
7.二元关系的性质
关系的性质主要有以下五种: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自反性:
在集合X上的关系R,如对任意 ,有 ,则称R是自反的。
反自反性(自反性的否定的强形式):
在集合X上的关系R,如对任意 ,有 ,则称R是反自反的。
对称性:
在集合X上的关系R,如果有 则必有 ,则称R是对称的。
反对称性(不是对称性的否定):
非对称性(对称性的否定的强形式):
非对称关系是满足反自反性的反对称关系。
传递性:
实例
例1:
设A={1,2,3},R1,R2和R3是A上的关系,其中
R1={<1,1>,<2,2>}
R2={<1,1>,<2,2>,<3,3>,<1,2>}
R3={<1,3>}
则R2是自反的,R3是反自反的,R1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
例2:
设A={1,2,3},R1,R2,R3和R4是A上的关系,其中
R1={<1,1>,<2,2>}
R2={<1,1>,<1,2>,<2,1>}
R3={<1,2>,<1,3>}
R4={<1,2>,<2,1>,<1,3>}
则R1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R2是对称的但不是反对称的。R3是反对称的但不是
对称的。R4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
例3:
设A={1,2,3},R1,R2和R3是A上的关系,其中
R1={<1,1>,<2,2>}
R2={<1,2>,<2,3>}
R3={<1,3>}
则R1和R3不是A上的传递关系,R2是A上的传递关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二元关系的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