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父一周年祭日该怎么做
一、如果完全按中国古代的丧葬祭祀仪式,那确实是隆重而繁琐。
1、小祥之祭 小祥是指父母死后一周年的祭祀。"小祥,祭名。祥,吉也"。这就是说,到了小祥之祭后,孝子可渐除身上的丧服,换上吉服。
2、大祥之祭 大祥之祭是指父母死后两周年的祭礼,称"大祥"。在古代,儒家经典规定,卒哭祭后,孝子只能吃粗饭饮水,小祥祭后才可以吃菜和果子,到大祥祭后饭食中则可用酱醋等调味品。
3、禫祭 禫为丧家除去丧服的祭祀。禫,祭名也,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禫祭时,在向死者叩头跪拜、上供祭品、烧纸钱之后,要宴请宾客。此祭举行后,丧事才算办完。丧家生活归于正常。
二、祭祀祭品.
祭祀时,祭品是不可省略的。因为人们想象亡魂在阴间也像人一样要吃、要喝、要穿、要交易买卖。
人们认为鬼魂享用祭品只是一种精神、气息上的享用,只吸取祭品的精气而不食其实体,大多数情况下祭品是可以为祭祀民食用的。
送祭品的方法主要有二种:一是用火烧掉祭品使气息上腾于天空以便亡灵享用。二是将祭品置于死者灵前或墓前以待亡灵自己来享用。
另外,在中国古代,身份不同的死者,祭品也有不同的等级规定,不可逾越。
拓展资料:
祭日活动由来已久,源于华夏先民对日神的崇拜。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传统。
夏尚黑,祭日在日落之后;殷尚白,选在红日当顶时举行;周尚赤,习惯于早晨和黄昏时祭日,此时太阳皆呈红色但周代以“天”为最高神,日神品位下降,只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时节进行祭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祭日
2.今天是姥姥的忌日怎么写一百字左右的日记
又一个平淡的周日,外面又一个阴雨天。
上趟厕所,刷牙洗脸,又下了碗面。
礼拜的钟声又按时敲响
音乐库里又反复放着那首歌,朱小磊的爱上你。
考试材料拿来看了几行,却不知思绪又要飘向何方。
傻傻的望着窗外,眼泪不住的流下
是天空太阴沉,还是冷风吹的太凄凉?
是他唱的太伤感,还是自己太陌生?
都不是,只是因为
今天是姥姥姥爷的忌日。
在比这里早6个小时的那个熟悉的地方,
妈妈爸爸还有家人是否驱车去了那里?
妈妈说过,七月的那里,很漂亮
有绿色的山林环抱,有遍野的野花相伴
姥姥姥爷的墓碑就在那里。
大哥小哥应当又在扫去墓碑上的尘土,
老姨也买了姥姥姥爷最喜欢吃的点心,
墓碑上的供花又该换新的了吧!
两盅白酒,几柱供香
二舅又得代表全家跟你们二老唠唠家常
香已烧尽,又要道声再见
还有最后的,三鞠躬。
一会儿大家应当去吃饭了吧!是啊,
从两年前的今天开始,
姥姥姥爷的忌日,
也成了全家人能在一起聚聚的日子。
在这边的我,什么也做不了,
手里拿着那张我六岁时照的全家福
抚摩姥姥姥爷熟悉的脸,那时姥姥的双眼还能看见的
我 无助的哭着,
脑海里 不断放着 那
只属于我和姥姥姥爷的电影片段
时空把我带回到几个月前,那是,我
第一次站在墓碑前
墓碑上二老的黑白照片,甚是美丽,甚是般配
那时的姥姥姥爷头发还没变白,妈妈也应当很小呢
岁月就是这样毫无声息的流淌着。
我问妈妈,姥爷姥姥年轻时的故事
妈妈知道的也不多,知道姥爷为了养家,来到城市
会做一手的好豆腐,也给日本人做过打杂的
那个年代,一家十多口,
姥爷在外做工,姥姥在家做活,
现在这对普通人的一生却和泥土埋在了一起。
站在那里
想要很坚强,坚强得去接受
可是眼泪就是不听话的啪嗒啪嗒往下落。
没有回来时,觉得二老还在,
而且会依然每周在家里看着电视,等我去看他们。
姥姥姥爷,原谅我今天的脆弱
我有好多问题想问老天爷,我还能看见你们吗?
我们还能是一家人吗?我不想去天堂,
他们说天堂里的人连自己的亲人也不认识了。
希望可以有轮回,让我永远做你们的外孙女,
陪在你们身边,不再离开你们这么远了。
喜欢象朱小磊唱的那样:
失去你 失去你 依然那么痛苦的想你
只有伤自己 伤到底 死去
3.给已故父亲周年烧纸怎样写包
写包袱,是生者对亡者的一种1寄思和孝心。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最重要的亲戚可以送36个,最低的送4个。
但是一般重要的亲戚只送12个,其次8个,其次6个,其次4个。不可送单和送10、14、20、26、28、30 包的写法是(从左到右):恭逢*之期(七月十三填中元)孝*虔备冥财,上奉*包(如送12包就依次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拾壹、拾贰)故***收用。
早登仙界,求判生方,天运*年*月*日化。写完正面后写后面,封口上写个封字。
一般难在写故***,父亲就写故先考*公**收用,孝*那里就写孝男***,实例:恭逢中元之期,孝男龙政权虔备冥财,上奉壹包,故先考龙公昌清老大人收用,早登仙界,求判生方,天运二零一零年七月十三日化。 母亲就写故先妣*婆*氏,如母亲姓张,父亲姓杨,就写故先妣杨婆张氏老孺人收用(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
父亲的弟弟写(父亲的兄弟没有后人才写包)故叔考,哥哥是故伯考;父亲弟弟的老婆是故叔妣,父亲哥哥的老婆是故伯妣;爷爷是故祖考,奶奶是故祖妣;爷爷的弟弟是故叔祖考,哥哥是故伯祖考;爷爷弟弟的老婆是故叔祖妣,爷爷哥哥的老婆是故伯祖妣;孝*就写孝孙***。 男称考,女称妣,平等辈,莫乱写,考妣二字写不得. 老奉上,少付与,男大人,女孺人,府君太君要分明. 或姐妹,或兄嫂,某名某氏就完了.写家中,老与幼,单写学名两个字. 若写与,处亲戚,本已决定要写姓. 老写虔备,少写具备.同辈以下,写名下收. 生身父母,显考显妣,孝男某人. 正月里,写新春,或写岁首说得伸. 二月里,写上元,上元化财也要得. 三月里,写清明,或写拜扫化财帛. 四月里,写麦秋,麦秋化财更要得. 五月里,写蒲节,蒲节化财也使得. 六月里.写天脱,天脱化财烧纸帛. 七月里,写中元,或写孟兰记心田. 八月里,写中秋,中秋化财也合格. 九月里,写重阳,重阳化财更要得. 十月里,写下元,阳春化财更合格. 冬月里,写冬至,或写下元也要得. 腊月里,写年尽,三十晚上写除夕.。
4.一年中都有什么节日上坟
旧风俗中
通常是清明 七月半和冬至
都是祭祖的日子
在旧时是要讲究时常供奉血食的
所以那时一年中的祭祖节日相对频繁
现在主要是在清明上坟
是最主要的祭祖日
而七月半又称鬼门开
旧时的鬼门开要从七月十五到三十(就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
算是个探假日
让亡魂回家探视亲人并小住几日
现在很多地方地风俗中
死者家人通常只是在家门口画地为坟烧些纸钱
而冬至
在现在算是紧次于清明地祭祖日
全家要吃团圆饭
并在家中进行祭祀活动供奉祭品
不过现在很多地方
只是简化为吃团圆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