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中暑药人丹,十滴水能长期服用吗
二者皆不宜长期服用.人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此药能促进肠道管蠕动,缓解肠痉挛。中暑、急性胃肠炎、咳嗽痰多者服用为宜。服用时饮食宜清淡;有严重慢性病者、孕妇及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一天,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本品含朱砂,注意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婴幼儿及小儿不宜服用。应密闭、防潮保存,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标准来源】部标十九册
【作用类别】本品为内科中暑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清暑开窍,辟秽排浊,驱风健胃。用于中暑呕吐,胸中满闷,头目眩晕,水土不服,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晕船,轻度中暑酒醉饱滞。
【性 状】为朱红色的水丸,除去外衣,显黄褐色;味甘,凉。
【适应症状】暑湿。
【用法与用量】口服或含服,一次0.1~0.2克。
【禁 忌】婴幼儿、孕妇禁用。
【贮 藏】密闭,防潮。
【规 格】每10丸约重0.115克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十滴水汉语拼音: Shídíshuǐ
【成 份】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辅料为乙醇。
【性 状】本品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辛辣。
【作用类别】本品为暑湿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健胃,驱风。用于因伤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毫升。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孕妇忌服。2、饮食宜清淡。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一天后症状未改善,并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人丹、十滴水这两种药和藿香正气水竞争的理由是什么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都是夏季家庭中必备的药品,均能治疗夏季胃肠不适、腹痛、恶心等症状,所以有人误认为这两种中成药可能差不多,可以相互代替使用。其实,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有着很大的区别,两者无论在药物组成、功效主治,还是用法、用量上都不相同。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的药物组成不同
藿香正气水是由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浸膏等辛温芳香解表药和健脾理气燥湿药组成的。十滴水是由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等芳香开窍、驱风温胃药物组成的。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的功效主治也不同
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
外感风寒,是指人体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疾病。外感风寒,则卫阳被郁,邪正交争,故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头昏等。虽然夏季气候炎热,但有些人或因天气骤然变化而防御不及时,或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而感受风寒之邪引发疾病。
内伤湿滞,是指人体因感受暑湿之邪而引起的疾病。内伤湿滞,使脾胃的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故临床表现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中医认为夏季阴雨天气较多,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当湿气侵犯人体滞留脾胃时,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引发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藿香正气水可用于夏秋季节感冒、肠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疗效较好。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有健胃、驱风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
中暑,是指人体因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急性疾病。暑热之邪侵入人体后,上蒸清窍故有头晕或头痛症状。如果暑热兼湿,郁蒸中焦,使脾胃升降失常,故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急服十滴水而治之。
总之,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夏季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疾病,治疗范围较广泛,可治疗夏秋的各种感冒及胃肠炎等,亦可用于中暑而引起的胃肠不适;而十滴水仅用于中暑证,即感受暑热或暑热挟湿而引起的头晕昏迷,胃肠不适等。故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的用法用量不同
藿香正气水用于治疗夏季感冒、胃肠炎等疾病,病程常为2~5日,故应每日服用2~3次,每次用量为5~10毫升,直到痊愈为止。
十滴水用于治疗中暑,属于短暂的急性疾病,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故在发病时服用2~5毫升即可。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3.夏季军训,为了防止中暑,可否同时食用人丹和十滴水
用一种就可以了。
降温饮品:
1、山楂汤: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烂,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2、冰镇西瓜露: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时将西瓜丁倒入冰镇糖水中即可。
3、绿豆酸梅汤:绿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烂,加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4、金银花(或菊花)汤:金银花(或菊花)30克,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泡,凉后即可饮用。
5、西瓜翠衣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适量白糖,凉后饮用。
6、椰汁银耳羹:银耳30克洗净后用温水发开,除去硬皮,与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适量,煮沸即成。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1、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2、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3、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4、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5、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
6、避瘟散: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7、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8、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9、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4.热天中暑啦,除啦常规的十滴水,藿香正气液,人丹,藿香正气合
藿香正气水,水剂,起效最快,通常喝下去3~5分钟就能起效。只有一味药(其余都是辅料),所以副作用也比较少;而且可以预防中暑,对空调房里呆久了引起的不适,基本都能帮上忙。中暑后别忙着吃藿香正气类药物,因为藿香正气只适合“桑拿天”造成的中暑,不适合高温中暑。
儿童因不能耐受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可改用散剂、丸剂、胶囊及汤药等,这些剂型都不含酒精,如果服用者本身就是过敏体质,用药前先咨询医生。虽然从药效上看,水剂效果更快,但药理作用是一样的,对儿童或酒精过敏者来说,非水剂更安全。
十滴水,酒精成分比较高,而且经过提纯,所以服用剂量比较小,很快就能见效。出现头晕、高热的中暑症状,可以喝十滴水。另外,它比较特别的一点是止痛作用好。有些人中暑之后会肠痉挛,肚子痛得厉害,这种情况喝十滴水,就很管用。
人丹是丸剂,消化吸收比较慢,通常要半小时起效。人丹的成分中,有很多芳香的药物,丁香、木香、小茴香之类的,所以理气的效果好。中暑引起胸闷、胃胀的人,吃人丹,可以让胃舒服点。
“服用这些防暑药物的时候,饮食要清淡,忌吃生冷,不要同时服用补药;小孩和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省中医院的主任中药师钱松洋说,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里一般含有冰片、薄荷等有渗透作用的药物,过敏体质的人也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