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马克思的小论文怎么写(1500字以上)
一、马克思的两种不同历史进步观 人们通常认为马克思是19世纪历史进步观的俘虏。
这一指责是不准确的。马克思的进步观是辩证的,它既考虑到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消极方面,也完全有别于那种认为现代文明会导致社会生活逐渐且必然改善的观点。
然而,马克思的这一辩证法是不完备的,而且也没有免于目的论因素。实际上,在马克思历史进步的辩证法中,存在着两种不同进步观的张力。
第一种进步观是黑格尔主义的、目的论的和封闭的。它表现了一种欧洲中心论的世界观。
这种进步观认为,历史具有终极的、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目标,“历史事件”都是历史进步螺旋式上升中的某一时刻;而“理性的狡计”则能解释通向自由王国的不断运动中的每一事件(哪怕是最可怕的事件)。 这种封闭的辩证法可以在马克思的若干著作中找到。
在这些著作中,马克思似乎把源于欧洲都市的生产力发展与历史进步等同起来,因为生产力发展必然导向社会主义。人们只要想一想他1853年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就明白了。
与殖民主义的辩护士不同,马克思毫不掩盖西方统治下的恐怖景象:“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所遭受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761页)西方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带来进步,而且破坏了传统的社会结构,恶化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但在文章末尾的分析里,马克思指出,“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在将资本主义生产力引入印度并在停滞的亚洲激发真正的革命上“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同上,第766页)。 在1853年另一篇文章《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里,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在印度,“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尽管“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但资产阶级和工业却“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同上,第772页),这个新世界就是社会主义。
这篇文章的著名结论充分表现了第一种进步观的宏大和局限:“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怪那样,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同上,第773页) 马克思清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进步的矛盾性质。
他从未忽视资本主义的邪恶面,但他同样坚信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对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也就是说是有益的),因为它为“伟大的社会革命”准备了道路。 这种目的论的、欧洲中心论的论证,无疑为第二国际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教条提供了基础。
这种决定论的社会主义观念认为,社会主义是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不断增长)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这也使得某些具有马克思主义外观的理论将殖民和帝国主义扩张辩解成“进步的”成为可能。最后,它还能为斯大林主义的生产力论(Stalinist Productivism)利用。
该理论将“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工人对经济的民主控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 尽管这种“进步主义的”、决定论的和经济主义的方法可以在马克思的若干著作中找到基础,但是人们也能够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找到另一种“进步辩证法”,这种进步辩证法是批判的、非目的论的,而且本质上是开放的。
它认为历史同时既是进步又是灾难,既不会偏袒这一方也不会偏袒那一方,因为历史进程的结果不是先定的。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对《**宣言》的评论很好地表现了这种方法:“马克思强烈要求我们去做不可能的事,就是说,同时积极地和消极地思考资本主义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在同一个思想中既理解资本主义明显的有害特性,又理解资本主义不同寻常的具有解放作用的活力,而同时两个判断的力度都不减轻。
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的思想作这样的理解: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既是最好的事物,又是最坏的事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某些段落就表现了这样的进步辩证法。
比如,马克思评论说“每一个经济进步同时是一个社会灾难”;又如,当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既侵害了人类,又破坏了自然界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此外,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一个国家,例如北美合众国,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第552-553页)。
2.马克思论文800字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
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
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
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越到考试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关键之关键有成了平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儿。
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
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所以正在郁闷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我对这点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钢琴的学习,因为我这个人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终于知道了青年宫有这样的钢琴成人班,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还挺新鲜,可每天最少得练一个小时,真是没办法坚持,而且老师说至少的弹两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退学了。
之后我就琢磨:学点什么才能又省力见效又快哪?钢琴得弹两年;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也差的多吧;英语就更别说了,这都学了十多年了不还那样吗?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什么都。
3.马原800字关于我的作文
岁月就像一张纸,我将它撕碎,却恢复不了它的原样;岁月就如一首好歌,我喜欢过它,却做不到永远的爱这首歌;岁月就如一道伤口,我能感觉得到疼痛,但那种痛总会过去。时间,我真的不希望你偷偷溜走,我不舍得让你带走我的回忆……特别是我在乎的那些美好的回忆。
我和小学同学还在因为某件事情争吵着,可谁又想过,毕业的分别有多么不舍与痛苦?
我和小学同学还在因为体育课的某件趣事欢笑着,可谁又想过,毕业的分别即将来临?
我和小学同学还在因为老师的课程太有趣而认真着,可谁又想过,毕业后会有多想再和同学们上一次课,哪怕一次?
我们一起欢笑一起闹,一起疯癫一起跑,可是这种快乐又能持续多久呢?我曾经烦躁过,因为与某个同学发生了矛盾,我会生好多天闷气;我曾经害怕过,因为我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会纠结好多天;我曾经怨恨过,因为我的任性,我不愿意和某个同学一组和他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可是现在,我毕业了,我离开他们了,又非常的想念他们,我多想和再他们一起吵闹,一起欢笑。
我经常和我那几个玩的不错的同学一起回母校看一看,因为我的母校有初中,所以,也有一些同学在那里上初中,而我们除了去看母校,再有就是,我们想他们了,因为他们曾经带给过我们欢笑,带给过我们快乐,那是我们都忘不掉的,那些美好的回忆,我们也都会锁在我们的心里,锁在我们心里那个最美的地方。
拍毕业照那天,我除了兴奋就是不舍了,因为那意味着我们马上就要分开了,我很爱我的小学同学们,所以我真的不希望我们分开,虽然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一定会把我们在一起的那些美好回忆记在心里,就像:运动会上的呐喊、课堂上的严肃、体育课的欢乐。我都会好好的记在心里,我不会忘掉。
再美的花儿,也有它凋谢的那一天;再闪烁的星星,也有被乌云遮住的那一天;再温暖的天气,也有它寒冷的那一天。所以,那些美好的经历总会成为我们最美的回忆,我们不可能让它重头再来,但我们却可以将它铭记在心里,永远的铭记在心里……
4.求马原论文一篇,1000字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
他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成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并且,他率先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思想,成为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一,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是**探索适合中国革命道路实践的产物。“五四”时期,早期的**人如李大钊就敏锐地意识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还须使之与中国的实际结合。
虽然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在实际上已经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由于中国**一诞生就投入到激烈的革命斗争实践,对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这个问题,在很长的时期里缺乏认真的讨论,因而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的现象逐渐滋生并日益浓厚,最终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乃至连续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给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在中国革命几度遭受曲折反复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1938年9月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在《论新阶段》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他指出:中国**人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成为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共识,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更成为全党的共识。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既是在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抽象出的概念,也反映了中国**特别是**在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上的高度自觉性。 第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虽然没有像“实事求是”一词那样给予明确的界定,但他阐明了它的基本含义。他认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对于中国**人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归结起来,**的观点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就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使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这些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表述,其核心或本质,就是后来**所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极为关注的问题。
**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途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其关键是创新。**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
所谓“中国的特点”,即“中国实际”,包括“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显然,“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延安整风期间,**鲜明地指出: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马克思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另一方面,就是“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说,“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他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形成新的理论。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另一方面要使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化,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全部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
第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思想。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率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与俄国革命不同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容方面开始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来表现、充实和丰富,开始其中国化。
在后来的理论创造中,**还将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优秀成果进行一番改造后,用来充实、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使其在内容上带有中国的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在实践上成为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构建了完整而又系统的中国革命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第一大理论成果——**思。
5.如何写一篇马哲的论文
1、论文题目:(下附署名)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 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 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 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 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 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 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 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 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 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 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 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 版物信息。 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 1、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
2、在不了解和了解不详的领域中寻找课题。 3、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
4、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 5、征询导师和专家的意见。
6、善于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为读者选题提供了便利 条件。
6.议论文怎么写
一、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
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 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 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 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
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三、议论文的写法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层次要清楚。 5.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6.论据要充分 欲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者可以列举事实、展示数据、提供事例、借助常识或利用亲身经历。
7.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怎么写啊
关于加强大学生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现就做好这一工作的几点思考略陈如下。
一
在这里,首先阐明何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也许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马克思主义观,一般地说,就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看法,具体地说,它至少具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这里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发生、发展、本质、特点、结构、体系、形态、功能和命运等等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发生观、发展观、本质观、特点观、结构观、体系观、形态观、功能观和命运观等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不是什么”问题的回答,也可以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首要内容。
再是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这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习、教育、宣传、解释、研究、运用、捍卫、坚持和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学习观、教育观、宣传观、解释观、研究观、运用观、捍卫观、坚持观和发展观等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应“怎样做”、“不怎样做”问题的回答,也可以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内容。
以上两方面内容的区别是明显的,但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前一方面,即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看法,是后一方面即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看法的前提和基础,后一方面,则是前一方面在主体方面、实践方面的体现,前一方面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后一方面上。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观的整体框架。
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但基本的问题,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样两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观的其他许多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基本问题而展开的,而且,其解决也都与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解决有直接的联系。
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观是多种多样的。从性质上看,马克思主义观有正确的与错误的、科学的与非科学的两类。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指的是那些能够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包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方面面的正确观点和看法)和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对待马克思主义方方面面的正确观点或看法,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与此相反的,则是错误的,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般地说,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并不是每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正确的,也不总是正确的,实践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样地,在我国高校,每个大学生也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科学的。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大学生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二
参考:
8.马哲论文怎么写啊》
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综合类
1、学生大论文中心
包含 哲学类 | 经济学 | 法学类 | 教育学 | 文学类
| 艺术学 | 理学类 | 工学类 | 医学类 | 管理学 | }
社会学 | ***学。为html格式。
2、蜂朝无忧论文网
门类很全。
3、论文下载中心
门类很全。
4、论文帝国
门类较全。
二、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