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报表怎么写
财务报表是随着商业社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断发展的。
主要有: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财务报表注释,其他财务报告和会计界争论的第四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雏形产生于古意大利,随着商业的发展,商贾们对商业融资的需求日益加强。高利贷放贷者出于对贷款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开始关注商贾们的自有资产状况,资产负债表于是孕育而生; 2、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随着近代商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社会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静态的、局限于时点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已无法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人们日益关注的是企业持续生存能力,即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期间报表——损益表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另一种观点认为,损益表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近代税务体系发展的要求。
3、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现金流量表的前身是资金表,最早出现于1862年的英国。
1908年,威廉·莫斯·考尔在他撰写的会计教科书中,正式称该表为“来龙去脉表”,若干年后,称该表为“资金表”。 自20世纪70年代后,资金表成为西方国家企业对外必编的财务报表之一。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的资金由财政部和银行管理,企业只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 1985年财政部颁布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及1992年1月1日起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合资企业和股份制试点企业必须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
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必须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 1998年3月,财政部颁布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
4、会计界关于第四财务报表的争论 第四财务报表争论的起因 巴林银行的倒闭 对冲基金的异军突起 东南亚金融危机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清盘 过度运用衍生工具将使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凸现,衍生工具巨大的杠杆效应极易将企业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第四财务报表要求企业披露主要是三表之外的事项,包括: 披露企业面临的或有事项(担保、诉讼等) 企业所从事业务的详细介绍,并附上详尽的风险分析(例子:安然公司的破产) 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否已提取充足的资本准备)资产负债表的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资产类项目: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短期投资净额 应收票据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应收帐款 坏帐准备 应收帐款净额 预付帐款 应收关联企业款 应收补贴款 其它应收款 存货 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变现损失 存货净额 待摊费用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一年内到期长期债券投资 其它流动资产 内部往来 流动资产合计 长期股权投资 其中:合并差价 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投资合计 减: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投资净额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清理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固定资产合计 无形资产 开办费 长期待摊费用 递延资产 其他长期资产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合计 递延税款借项 资产总计资产负债表右边的项目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负债项目包括: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帐款 预收帐款 代销商品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股利 未交税金 其他未交款 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其他流动负债 待扣税金 应付关联企业款 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住房周转金 其他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合计 递延税款贷项 递延收益 负债合计。
2.会计月报编制说明怎么写
会计月报、季报不需要编制说明(即会计报表附注),只有年报才需要编制。
会计报表附注指引(试行)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应对比较式会计报表两个期间的数据均作出说明。 会计报表附注包括所有在会计报表表内未提供的、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会计报表且可以公开的重要信息, 至少应有以下方面内容: (一)公司简介 至少应简述公司历史、所处行业、经营范围、主要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生产经营概况等。
若公司在报告年度内因收购、出售资产或吸收合并等引起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发生变更,应予以说明。 (二)公司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1.会计制度; 2.会计年度; 3.记帐本位币; 4.记帐基础和计价原则; 5.外币业务核算方法。
说明发生外币业务时采用的折算汇率、期末对外币帐户的外币余额进行折算所采用的汇率,以及汇兑差额的处理方法; 6.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方法; 7.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说明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并简要说明合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 子公司与母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且未进行合并时, 应说明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8.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说明公司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确定现金等价物的标准; 9.坏帐核算方法。说明坏帐的确认标准, 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以及坏帐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 10.存货核算方法。
说明存货分类、取得、发出、计价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应说明计提方法; 11.短期投资核算方法。
说明短期投资计价及收益确认方法,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应说明计提方法; 12.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应说明其计价及收益确认方法,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 对于长期债权投资,应说明其计价及收益确认方法, 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方法;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应说明计提方法; 13.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方法。
说明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 各类固定资产的估计经济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率和折旧率; 14.在建工程核算方法,包括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和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时点; 15.无形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 16.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方法; 17.收入确认原则。说明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公司资产等取得的收入所采用的确认方法; 18.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说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 如果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应说明是采用递延法还是债务法; 19.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说明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并简要说明合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 子公司与母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且未进行合并时, 应说明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本年度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合并报表范围如发生变更,公司应当披露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变更对公司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影响数; 因会计制度改变而发生的变更,应披露变更的内容、变更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如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或不易确定,应说明理由。 (三)税项 应披露主要税种和税率,如增值税、所得税等; 若有税负减免的,应说明批准机关、文号、减免幅度及有效期限。
(四)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 公司应披露其所控制的境内外所有子公司及合营企业的全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以及本公司对其投资额和所占权益比例等。境内外所有子公司中, 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而未纳入的,应明确说明理由。
(五)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公司至少应披露如下比较合并会计报表项目注释,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30%(含30%)以上, 且占公司报表日资产总额5%(含5%)或报告期利润总额10%(含10%)以上的,应在该项目下明确说明原因。 1.货币资金,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项目 期初数 期末数 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合计 若有外币的,应同时披露外币金额和折算汇率。
2.短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按下列格式披露: 项目 期初数 期末数 投资金额 跌价准备 投资金额 跌价准备 股票投资 债券投资、 其他投资 合计 上述投资有市价的,应披露报表日市价总额(若报表日是法定公休日, 应披露报表日最近一个交易日市价,下同) ; 其他投资项下对某一投资对象的投资额占短期投资总额10%(含10%)以上的, 还应分别披露资金投入 时间和所得收益等。 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公司, 应说明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所选用的期末市价的来源。
3.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付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按下列要求披露: (1)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应按下列格式分别进行披露: 帐龄 期初数 期末数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1年以内 1-2年 2-3年 3年以上 合计 应收款项中如有持本公司5%(含5%) 以上股份的股东单位的欠款,应在本附注(八)中披露, 并在本项目附注说明;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未提坏帐准备的, 应说明原因;其他应收款中若有非关联往来款项的, 应根据重 要性原则详细披露各欠款单位所欠款项。
3.会计月报表怎么做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作为新手的会计人员请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做法吧,好方便今后的会计工作。
方法/步骤
学习:在编制表格请,大家要先了解一下,三个表格应该包括那些内容,了解每个表格内各项目的对应的内容,并学会三个表格的会计等式或方法。
准备:每个月将公司的一切财务状况,包括收入、支出、纳税等等用表格记录下来,并在月末和年末将每个项目均合计一下,做成一个汇总表格,方便在制作财务报表时使用。这样就能做到帐项平衡,账账相符,以保证帐簿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资产负债表:下载或找好表格后,先在表头将公司名称和时间真好,根据前面准备好的项目汇总表,按照表格顺序依次填入,需要计算的,则根据会计等式将其计算好后,再填入表格即可。
利润表:填表方法和填资产负债表的方法一样,而且有的数据可在资产负债表找到,不用再次计数,只需将资产负债表上已经计算好的数据填入表格即可,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则另行填写或计数。
现金流量表:填表方法和填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方法一样,而且有的数据可能根据填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的数据来填写。
6
将三个表格分别填写完毕后,建议在检查一次,避免填写错误,一个不小心埴错数字或多写少写就不好了。
4.财务报表怎么填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到这些项目,我们说根据一个或者几个总账科目进行填列,根据明细账科目进行填列,总账与备抵科目进行填列,综合填列,无非就是从以上的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中来确定。比如说存货,就是进行综合考虑,存货根据多个项目进行填列,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在途物资,生产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劳务成本扣除存货跌价准备综合填列。金融资产需要计提减值,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因此都是根据总账与明细账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填列,同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学习具有融资性质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时,我们学到了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这两个项目要根据长期应付款与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余额与一年到期支付的款项的差额进行填列;长期应收款要根据长期应收款与未实现融资收益期初余额与一年到期收回的款项差额进行填列。还有一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填列比较简单,直接根据科目余额进行填列,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应付职工薪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库存股,本年利润。最常考的是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进行填列,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预付账款的填列,我想这里大家应该很熟悉了。资产负债表的填列就是这么一点东西,我想大家只要掌握了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就没问题了。
对于利润表,首先我们要记住公式,其次我们要注意判断哪些项目计入损益,比如说借款予以资本化的费用就不影响损益,因此就不计入利润表,接受控股股东的捐赠,这里不走营业外收入,因此也不计入利润表。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项目总额,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根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项目扣除所得税影响填列,而综合收益总额需要加上净利润。
5.会计财务报表报告怎么写
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以有利于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
1.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 (1)编制时间要求。《规范》规定,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年度等编制。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发布半年编报一次的财务报告。
我国编制财务报告的时间是由国家发布的各行业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按月编制,现金流量表和利润分配表等表按年编制,各种附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随年报表的要求编制。 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有较强的时间性,各单位必须及时编制和报送。
(2)编制格式要求。《规范》规定,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的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单位内部使用的财务报告,其格式要求由各单位自行规定。
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于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及其附表格式都有统一规定,各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严格执行统一规定,不能随意增列或减并表内项目,更不能任意变更表内各项目的经济内容,以免引起使用方面的混乱。 对于内部使用的财务报告格式,各单位在自行规定时,格式要科学合理、体系完整、结构严谨、简明实用。
对于会计报表的封面,单位名称应当填写全称;单位公章应当使用单位行政公章,不能用财务专用章代替;同时还要盖齐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制表人等人员的印章;随同报表的财务状况说明书,应在封面之内与报表装订在一起,并在封面上注明“内附财务状况说明书一份”字样;报送文件一般应贴在报表封面上,不能与财务状况说明书订在一起;因为财务状况说明书是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报送文件只是一种履行报送程序的方式。 (3)编制程序和质量要求。
《规范》规定,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财务报告数字。
这是编制财务报告程序和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①数字真实。
财务报告应当与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要求一切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实际,每一项会计记录都要有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的计量、记录和确认必须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处理;编制财务报告,必须以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
任何弄虚作假隐瞒财务状况的行为,都是编制财务报告所不能允许的。 ②计算准确。
在会计账簿和其他有关资料真实可靠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编制说明,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表内各项目之间、报表与报表之间相互衔接,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之间有关数字,应当相互衔接;严禁任何人用任何方式篡改财务报告数字。 ③内容完整。
财务报告各项目的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内容编制,要能满足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需要;不能任意改变报表项目的内容,增列或减并报表项目,更不能漏报或谎报。 ④说明清楚。
财务报告所附的财务状况说明书,必须准确、简明、清晰地说明各个重要会计事项,如会计方法的变动及其影响、有关表内的综合项目(货币资金、存货等)构成情况说明,等等。通过说明,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增强对财务报告的理解和掌握。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在编制财务报告环节有意违纪或技术性差错造成的,为了从源头根治财务报告失真的问题,《规范》规定:“单位领导人对报送财务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这一规定既可以促使单位领导明确法律责任,强化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规,根除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财务报告数字的不法行为;又能够促使单位领导人严格把关,要求财会人员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使财务报告的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会计法》和《规范》都规定,各单位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应当由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等签章。对此规定,切不可理解为仅是简单的工作程序,而是为了明确责任,表明单位有关领导已经认真审阅了报表的内容,并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理性承担法律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领导人不认真审阅会计报表内容,随便签章了事;有的甚至将个人印章放在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代替其在会计报表上签章。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2.财务报告的格式和编制依据 财务报告的格式和编制依据,都是由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
从编制财务报告方面发生的实际问题来看,财务报告格式方面很少出现问题,编制依据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普遍。有人为篡改伪造财务报告的问题,也有技术性差错问题。
例如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由于每年年终只编制一次,不少单位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平时不积累资料、临时捏造数字、偷工减料、为应付报送而编表的情况,进而引起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失误或判断错误,导致经营损失或投资风险。这种危害性的结局,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