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写水质调查报告
海南省的水质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研究方案 一 研究课题:海南省的水质调查 二 指导老师:郑辉成 三 课题小组成员:王庭光 许振昂 陈益敏 王培诚 李茂文 组长:王庭光 四 研究目的:(1)了解我省的水质状况,更好的保护我省的水质及提高人们的意识 (2)融合所学的课内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五 研究方法:(1)上网查找 (2)访问 六 成员分工:组长:王庭光 主要工作: 组织成员进行调查及探讨问题 副组长:陈益敏 主要工作: 整理资料,篇写研究报告 秘书:李茂文 主要工作:记录会议内容,管理财务 成员:王培诚、许振昂 主要工作: 上网查找资料,访问相关人员 七 活动计划:第11周;讨论并安排活动计划 第12周;采访难渡江东山河段部分居民及查阅相关资料 第13周;整理资料 第14周;撰写报告 八 活动口号:认真对待 重在参与 九 撰写报告 以撰写报告的形式在班里、校园、博客公开展示探究结果 第二部分:研究过程 4月26日,我们开始讨论如何展开课题研究,并进行定向及安排整个开展过程。
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防止拖延时间。 5月2——3日,我们沿南渡江东山段走访,并才访了当地的一些居民关于近年来河水的变化情况及他们的日常生活用水的处理方法。
5月4——5日,我们组的成员来到镇上的网吧,查阅相关资料。 5月10日起,我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及走访的见闻整理好,接着开始撰写报告。
第三部分:探究结果 根据各组员调查与实践所得材料,我们大致总结如下: (一)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难度江的主要污染物。难度江流域每年接纳工业、生活、养殖等废水3353万吨。
白沙、屯昌、定安、澄迈县城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难度江,仅澄迈县每天就有2.6万吨生活污水超标向难度江排放。 海口市2004年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24亿吨。
其中,废水占60.5%,生活污水占39.5%。定城镇共有5万多人,每天产生6000多吨生活污水,通过7个生活污水排放口直接排入南渡江。
据了解,这些排污口离海口龙塘取水点才20公里左右。 近年来,我省的水质状况不断恶化,许多地方的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就连我省第一大河的发源地白沙都受到了污染,那里的人们喝不上卫生的水,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二)为了了解我省的水质状况,我们组调查了有关于难度江,万泉河,昌化江,以及各个水库及分流,地下水,及沿海水质。
2004年我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继续保持良好。82.5%的监测河段、87.5%的监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饮用水源的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河流、湖库水质总体比2003年有所下降。
近岸海域水质以一、二类为主,地下水质优良。但部分地表水体存在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城市附近的局部海域和部分养殖中区海域受到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的污染。
河流水质总体比2003年有所下降。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的监测断面占61.9%,III类、V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0.6%、12.7%和4.8%。
IV、V类水质主要分布在部分中小河流、南渡江的中小河流的局部和段,以城镇河段居多;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养量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2004年因降雨偏少、干旱、水体稀释及自净能力下降,部分河段水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I类、II类水质河段比2003年降低9个百分点。
南渡江水质总体较2003年略有下降。干流所有监测河段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以II类水质为主;主要支流龙州河水质达II类标准,海甸溪水质为IV类。
万泉河干流水质较2003年相当,所有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类标准。 昌化江水质总体与2003年相当,干流75%的监测河段水质达II类标准,25%为III类水质,主要支流南圣河和什运河所有监测河段水质均达到II类标准。
中小河流水质比2003年有所下降。在监测的16条河流34个河段中,73.5%的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其中II类、III类、V类水质河段 分别占58.8%、14.7%、17.7%、8.8%IV、V类水质的河段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北门江及文澜江,东部的文昌河及文教河,南部的三亚河及滕桥河的局部河段与2003年比较,部分中小河流局部河段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含量有不同程度上升。
城市河段水质总体与2003年相当。在流经县城以上的10条河流12个监测河段中,66.7的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IV类、V类水质河段分别占25.0%和8.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除了万宁水库外,所监测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且以II类水质为主。 湖库水质总体比2003年略有下降。
所监测的16座主要湖库中,87.5%的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III类标准,其中I、II类水质湖库占50.0%,III类水质湖库占37.6%,IV类、劣V类水质的湖库分别占6.2。达到地表水II类水质标准的湖库有松涛水库主要库区、高坡水库、水源池水库、赤田水库、探贡水库、太平山水库、南丽湖和广坝水库;福山水库、永庄水库、石禄水库、春江水库、沙河水库、深田水库符合地表水III类标准,万宁水库、沙坡水库水质分别为IV类和劣V类。
劣于III类水质的湖库主要受氮磷营养盐、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及石油类不同程度的影响。与2003年相比,太平山水库、探贡水库受氮磷。
2.求水质评价最新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GB/T14848-93
《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8538-2008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CJ/T51-2004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3.如何做水质情况分析
你可以在中国水质网上找一找你所需要的答案,上面很全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jspx/jspx.htm
要分析结果真实可靠,首先自然需要所分析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在分析之前,如何采样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是一个不可掉以轻心的问题。
一、如何获得一个具有分析意义的典型样品
获得一个有代表性的样品是任何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取样过程中的过失和误差在以后的分析中是不可能校正的。样本的来源不同,取样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样品量的大小(sample size)和不均匀性(inhomogeneity)的不同。有的情况下采样可能是一个难题。
在不均匀的大环境中取样,许多情况下不得不多次采样。任何在特定环境、区域和时间所采的单一的样品,虽然它们在局部有代表性,但对于整个样本母体可能就不具有代表性。
如果我们需要对一个化工厂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作一个研究,随着上、下风这样的因素上的不同和采样点三维的位置不同,取样可能会有所偏差。如果样本母体含有溶液和悬浮物,所采样品可能是不均一的。被分析物也可能以不同的浓度分布在不同的两相中。要想获得有典型价值的样品,多点取样是必需的。应该根据可操作的采样方案进行采样,有可能的话应对这些方案根据统计学加以验证。
在职业卫生研究中,取样计划通常必须既要考虑一个工人暴露在有毒化合物的瞬间高峰值(peak transient value),也要考虑一个常规工作日中的加权平均值(weighted average)。
这两种分析对应的采样频率有非常大的区别:前一种情况下需在短期中作重复的采样(re—petitive sampling),另一种需要作累积的采样(accumulative sampling)。植物样品本质上是不均匀的,并且其形式不适于直接拿去作仪器分析。对它们去作采样可能要做烘干、切断、粉碎、挤压、混合或者筛选韵工作,以减小样品的不均匀性和样品的体积。对于所得到的干燥、细碎、流动性的粉末样品,可以重新混合制备一个均匀的二次取样的样品。为了使最终的分析数据可靠并且有意义,采样过程应严格按照计划认真细心地进行,有可能的话这些采样方案应尽可能通过统计学的验证。这些采样方案应该包括在向管理和审批部门(比如药监局)呈交的申报材料中,或者作为符合上述部门各项规定建立起来的草案的一部分。
如果发生了样品的污染、对样品进行粗枝大叶的采集和处理,以及样品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变化等问题时,和分析过程中出错一样,所得的分析结果也都不可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在微量分析的水平,几乎被分析物接触的任何表面都可能变成污染源。从采样到分析样品的时间里,样品发生遇光分解(photo—decomposition)、吸附(adsorption)、挥发损失(vaporization loss)、受热分解(thermal decomposition)、被细菌侵蚀(microbial action)、发生化学反应等等都可能使最终的分析结果无效。留作以后分析用的样品应该避光,盛放在玻璃容器中在低温下保存,来尽可能地抑制发生以上所述的变化,也可能要求采用加入防腐剂、抗氧化剂和调节样品的pH值等方法。组织和食物样品在浸泡时可能会释放酶,导致所储存样品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因此这些样品最好是整个放在液氮中冷冻储存,在分析前再对样品解冻后,再作处理、测定。样品中被分析物和基质的特性都影响分析者所应采取的措施,以保持到分析的时候为止样品的真实完整。
4.如何做水质情况分析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做好检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把分析工作中的误差,减小到一定的限度,用以控制和减小误差的措施,其目的是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使其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
过程是通过对有证参考物质(或控制样品)的检验结果的偏差来评价分析工作的准确度;通过对有证参考物质(或控制样品)重复测定之间的偏差来分析工作的精密度。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控制除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外,还应讲究科学的定量的管理方法。
从实验室管理的角度上控制我们从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这三个控制阶段入手来抓,因为这三个控制阶段相互影响并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那么我站是如何来做好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呢? 一、预先控制 预先控制是质控工作的起始点,是在分析工作开始之前所实施的控制,因此它是一种预防性的控制。
为了做好预先控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工作: 1.人员。检测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首要条件。
检测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目前尽管各实验室现代化仪器愈来愈多也越来越复杂,但技术判断、经验、技巧、专业水平仍是非常重要的。 2.仪器设备。
实验分析需要合适的设备和仪器,实验的成功或失败常常可以追溯到仪器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的合理性。因此配有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和准确度。
进行定期检定和期间核查,保证了仪器设备的可溯源性。 3.环境。
仪器所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大多数精密仪器都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有要求。我站配备空调、抽湿机和通风厨等设施并保持实验室内的干净清洁卫生,确保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辅助设施、操作空间、工作环境、能源、照明、温湿度、通风等条件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4.检验方法。是水质检测的依据,我们必须使用国家、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
当有些标准方法对于在仪器操作使用、样品的制备和处置、检测工作程序等方面的说明尚不能准确指导检测工作时,我们编制作业指导书来规范检测工作。检测工作所需的指导性文件、标准、手册等随时更新,并保证现场所采用的标准、方法和作业指导书等为现行有效版本。
5.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我站有专人负责保管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做到了出入库登记,并保证其安全有效。
新购买的试剂要进行验收,对质量要求较高的试剂单个验收,并且试剂分类放置。及时清理已经过期的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在实验开展前检测人员都要检查所需用到的试剂是否过期或变质,避免误用而造成时间和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二、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实施的控制,良好的预先控制是实施过程控制的前提。实验室的检测过程一般是下达采样和质控任务后,采样人员按要求采集样品并送往实验室分析,检测人员确认仪器设备和环境符合要求后开始进行检测。
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控制分为现场控制和实验室内的控制。 1.现场采样及样品保存 水质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工作可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该区域水质及污染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为保证从样品采集到测定这段时间间隔内,样品待测组分不产生任何变异或使发生的变化控制在最小程度,在样品保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并针对水样的不同情况和待测物特性实施保护措施,力求缩短运输时间。当待测物浓度很低时,更要注意水样保存,应尽快送实验室进行分析。
采样人员应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进行有效处理和保管,指定专人运送样品并与实验室人员交接登记。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应严格按照GB/T5750.2-2006规定标准进行控制。
2样品确认 收样人员在接收样品时,要仔细核对样品和采样记录,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签收。样品要按保存期、保存环境、保存条件和有效期等进行保存,符合要求的样品方可开展分析。
3.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施检测前必须创造一个清洁整齐便于操作的环境,应尽量减少因室内温度、湿度、电源电压波动、空气中污染成分对分析测试的影响;分析仪器设备、玻璃量器应进行定期检定校正;分析人员应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针对每次国家或省组织的考核,我站都会制定一套整体的考核计划,安排每两人一组进行实施。
针对具体项目,要求实验者制定出详细的考核实施方案,方案经站统一讨论通过后开始按具体步骤一步步进行试验,具体实施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3.1纯水要求。一般分析工作用纯水,电导率(25 ℃)≤5μs/cm,特殊要求的分析用纯水,按其分析方法规定制备。
3.2空白试验。空白试验值的大小及重现性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一个实验室及其分析人员的水平,如纯水质量、试剂纯度、试液配制质量、精密仪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玻璃器皿的洁净度及允许差、仪器误差、滴定终点误差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所以空白实验值应符合质控要求,否则就要从以上各方面查找原因。 3.3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贯穿于我们的整个实验,校准曲线的质量与样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制作具体有如下要求: ①在测量范围内,配制的标准溶液系列。
5.水环境质量评价论文
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存在问题浅析 程西方, 谭炳卿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安徽蚌埠 233001) 摘要:本文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出发,在简要介绍现有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各方法的应用条件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针对评价工作中对平均值的不同认识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1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素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或将量质变换为评语)的过程。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特征数值)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然后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及分类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细则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断预报,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防治方案,为选址、设计和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写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交流情报资料,进行全国环境质量统计,促进环保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是否以牺牲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而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的损益分析等。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将水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按照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区域或流域、景区等;3)按照环境的专业用途又可分为饮用水、灌溉水、渔业用水等质量评价。 3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3.1 评价方法简介 国内外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评价方法标准供环保工作者使用。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较多如:布朗水质指数、普拉特水质指数、罗斯水质指数、内梅罗水质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模糊数学法和地图叠加法等,最后一种方法是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简单且实用。以上种种评价方法都要首先确定断面单项指标代表值,大多用平均值作为代表值,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则既考虑到平均值,同时又考虑端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但评价工作中有很多具体问题不易解决,很少采用。
其他方法还牵涉到标准问题或评价指标的权重问题,也很少采用。 3.2 水环境质量评价基本步骤 评价目的 根据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明确评价目的。
选择评价范围 如全国、流域、水系、城市、湖库等水环境质量评价; 选取评价资料 现状评价一般选择最近年份或月份的资料作为现状资料,回顾评价则选择基础年份至现状年份资料,时段必须有一定代表意义,如淮河流域近期的回顾评价大多选择1994年至2000年的资料,因该流域的大规模污染治理是从1994年开始的; 选择评价项目 一般要包含自然指标、有机污染指标和有毒污染指标; 选择评价标准 可根据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水质评价标准; 选择评价方法 对于流域评价,一般要分水期进行单项评价、分类评价(天然类、有机类、有毒类)和综合评价。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法比较常用的是地图重叠法。
对于供水水源地水质评价,一般要计算水源地水质指数(WQI),评价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 评价结果 描述评价结果,找出主要污染因子、主要污染区域、污染趋势及变化规律、分析污染成因等。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其目的就是通过评价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
因此,根据上述步骤进行评价时目的性要强,要灵活多变,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现状评价既可以是月度评价,也可以是季度评价,还可以是年度评价。
回顾评价一般是对近几年的水质进行回顾分析。 月度水质现状评价,要结合图表描述该月总体水质状况,与上月水质对比,与去年同期水质对比,水质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应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找出该月的主要污染因子及水质污染比较严重的河流或断面。季度现状评价同月度水质现状评价基本类似,但必须首先确定时段断面代表值。
年度水质现状评价,要结合图表描述本年度总体水质状况,与去年或基准年水质对比,水质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也应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从时间上来讲,因河流水质受季节影响比较明显,还可以分水期、分季度或逐月对比分析;从空间上来讲,可以按河流、水系等不同地域进行评价,河流评价还应分析沿程水质变化情况,最好用主要污染指标的浓度过程线突出污染严重的地点。
在分析支流对干流污染贡献的大小时,可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比排序来加以解决,但由于偶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