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井开拓有哪些优缺点
立井开拓有哪些优缺点?其适用于什么条件? 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立井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作副井特别有利;对井型特大的矿井,可采用大断面井筒,装备两套提升设备;大断面可满足大风量的要求;由于井筒短,通风阻力较小,对深井更有利。
因此,当井田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采用平硐或斜井开拓时,都可考虑采用立井开拓。对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水文情况复杂,需要特殊施工方法或开采近水平煤层和多水平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一般采用立井开拓。
2.立井开拓时,如何合理选择井筒位置
一、对井下开采合理的井筒位置
1、井筒沿井田走向的位置
井筒沿走向的有利位置应在井田中央。当井田储量呈不均匀分布时,应在储量分布的中央,以此形成两翼储量比较均衡的双翼井田,应尽量避免井筒偏于一侧、造成单翼开采的不利局面。
2、井筒沿煤层倾向的位置
对单水平开采缓倾斜煤层的井田,从有利于井下运输出发,井筒应坐落在井田中部,或者使上山部分斜长略大于下山部分,这对开采是有利的。对于多水平开采缓斜或倾斜煤层群时,如煤层的可采总厚度大,为减少保护井筒和工业场地煤柱损失及适当减少初期工程量,可考虑使井筒设在沿倾斜中部靠上方的适当位置,并应使保护井筒煤柱不占初期投产采区。对开采急斜煤层的矿井,井筒位置变化引起的石门长度变化很小,而保护井筒煤柱的的大小变化幅度却很大,尤其是开采煤层总厚度大的矿井,煤柱损失将成为严重的问题,井筒宜靠近浅部煤层甚至布置在煤系底板。对开采近水平煤层的矿井,无所谓深部、浅部,应结合地形等因素,尽可能使井筒靠近储量中央。对煤系基底有丰富含水层的矿井,既要考虑井筒到最深处仍不穿过丰富含水层,又要考虑初期工程量和基建投资,还应考虑煤柱损失。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是否采用下山开采等因素,合理确定。
二、对掘进和维护有利的井筒位置
为使井筒的开掘和使用安全可靠,减少其掘进的困难及便于维护,应使井筒通过的岩层及表土具有较好的水文、围岩和地址条件。
为便于井筒的掘进和维护,井筒不应设在受地质破坏比较剧烈的地带及受采动影响的地区。
井筒位置还应使井底车场有较好的围岩条件,便于大容积硐室的掘进和维护。
三、便于布置地面工业场地的井筒位置
为合理布置工业场地,在选择井筒位置时,应贯彻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充分利用荒山、坡地、劣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农田,不妨碍农田水利建设,避免拆迁村庄以及河流改道,也不要占用重要文化古迹和园林,并且应注意符合下列要求。
(1)要有足够的场地,便于布置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及其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如主、副井绞车房及井口棚、井口车场,受煤仓,筛选场(选煤厂)等。根据需要,还应考虑为以后扩建留有适当的余地。
(2)要有较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尽可能避开滑坡、崩岩、溶洞、流沙层、采空区等不良地段,这样既便于施工,也可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
(3)要便于矿井供电、给水和运输,并使附近有便于建设居民区、排矸设施的地点。
3.什么是矿井开拓方式
一、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二、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1.按井筒形式(1)立井 (2)斜井(3)平硐 (4)综合2.按阶段内布置方式(1)采区式 (2)分段式 (3)带区式3.井筒形式+开采水平+阶段内布置方式三、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1.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2.选择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3.确定井筒延伸方式及井田开采顺序;基本原则:(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集中,简单;(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5)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创条件;(6)考虑煤质、煤种区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立井开拓教学前言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