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字草书怎么写独字
独:读音为[dú]。
一、释义:
1、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2、老而无子:鳏寡孤~;
3、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4、〔~孤〕复姓;
5、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
二、组词:
独具匠心,特立独行,独断专行,得天独厚,情有独钟。
三、造句:
他这个人做事一向独断专行,从来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他设计的房屋独具一格;
这样高超的技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她把满头黑发染成了金色,为的就是追求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历代文人墨客多对牡丹情有独钟。
2.杨字草书怎么写
字:杨,字体:草书,字迹:墨迹,书家:孙过庭,作品:书谱
字:杨,字体:草书,字迹:墨迹,书家:黄庭坚,作品:李白忆旧游诗卷。
草书分为两类:一是章草,即隶之草;二是今草,即楷之草,理当与行书属同一层次。狂草属今草,若行书为“走”的话,小草即为“跑”,狂草就是“狂奔”。
草书从字法到笔法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正入险绝,循序渐进,并经过长期的字法和技法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和学好这门艺术。
扩展资料: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草书创作要有一定的气势,字法准确,用笔大胆,敢于放开写,并注意墨色变化,过渡得自然,有节奏感。注意防止用笔潦草不沉实、笔画交待不清、送笔“过”或不到位、出现滞笔等,特别是转折处的提笔。
要加强对经典法帖的临摹,强化字法和技法训练,在大气中求精到,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复归于生、由法到意的路子。
由于草书的意多于法,载情性特强,因此习草还需注意字外功夫。因为书写者往往在瞬间挥洒中下意识地将自己审美、修养、情绪表现出来,所谓“书如其人”此时表现得最为充分,故习草更需提高艺术修养。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草书
3.声字的草书怎么写
不同类型的声字草书写法如下:声 (声 ) shēng 【名】 1、(形声。
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
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sound;voice〗 3、声,音也。——《说文》 4、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礼记·乐记》 5、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6、凡声阳也。
——《礼记·郊特牲》 7、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8、有闻无声。
——《诗·小雅·车攻》 9、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10、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1、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12、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音乐;诗歌〖music;poet〗 1、不大声以色。
——《诗·大雅·皇矣》 2、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4、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
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5、变非声章,弗能移也。
——《国语》 6、声望,声名(名声)〖reputation〗 7、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8、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9、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10、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口信;消息;传说〖information;news〗 1、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2、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3、声威;声势〖renown;prestige〗 4、声威天下。
——《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5、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
多含贬义) 6、汉字的声调〖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言语,口音〖speech〗 1、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魏禧《大铁椎传》 2、又如:声嗽(言语)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initialconsonant(ofaChinesesyllable) 声 shēng 【动】 发声〖makeasound〗。
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声称,宣扬〖claim〗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2、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3、吟咏;乐歌〖sing〗。
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听〖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谭嗣同《仁学》 1、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time〗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4.书字行书怎么写
书字行书写法如下: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书:[ shū ]
基本解释
1. 成本的著作 :书籍。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 :书信。
3. 文件 :证书。说明书。
4. 写字或写的字 :书法。书写。
5. 写文章 :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6. 字体 :草书。隶书。楷书。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 :说书。听书。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卷三】【聿部】书箸也。从聿者声。商鱼切。文四。
1、百城:称藏书富者为拥"百城"。《北史·李孝伯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2、书田:以耕田喻读书,所以书也称"书田"。出自《王迈·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愿子继自今,书田勤种播。"
3、经笥:经,经书,泛指最重要的有指导性的著作;笥,装书的箱子。后人用"经笥"代好书多,用"腹笥"喻博学。《后汉书·文苑传·边韵》:"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
4、万卷:后人用"万卷"代指数量惊人的书。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门字行书与草书怎么写
门字行书行楷的写法如下如图:门字行书行草的写法如下如图:门字草书狂草的写法如下图:门字草书小草的写法如下图:拼音:mén注音:ㄇㄣˊ部首:门总笔画:3五笔86:UYHN五笔98:UYHN仓颉:ILS郑码:TL四角码:37001释义: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
屋~。送货上~。
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栅栏~儿。
两扇红漆大~。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儿。
炉~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
闸~。球进~了。
5.门径:窍~。打网球我也摸着点~儿了。
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王氏。长~长子。
满~。双喜临~。
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佛~。
左道旁~。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
同~。~徒。
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别类。五花八~。
10.姓。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门牙[mén yá] 切牙的通称。
马宁 《红色故乡随笔》:“ 琴哥 的门牙不知怎么不见了,他的歌声也不像先前那样嘹亮。”2.前门[qián mén] 前面的门。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二:“不准走后门,照样走,说不是后门,是前门儿。”3.名门[míng mén] 指有声望的人家:~贵族。
~闺秀。丁玲 《团聚》:“他又替她选好了一个名门世家。”
4.家门[jiā mén] 指个人的家世、经历等基本情况:自报~。《中国小说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 荥阳生流浪街头,在‘凶肆’中做了歌手,因此遭到了其父的毒打,被认为败坏家门。”
5.冷门[lěng mén] 原指赌博时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门。现比喻冷僻的、很少有人注意的方面或发生意外结果的事物:宁夏队战胜了上海队,爆了~。
白危 《被围困的农庄主席》:“所以今天我又特为这件事拐到供销社办交涉,他们总算看全 张部长 的面子,给咱们订了一个收购冷门货和副产品的合同。”6.过门[guò mén] 女子出嫁到男家:刚~的新媳妇。
艾明之 《火种》第五章:“你害死了我!我可也不会让你随便过门。”。
6.“听”字的草书怎么写
“听”字的草书写法有十八种,如下:扩展资料:要写好草书需谨记16条:1、笔墨纸、燥润查首先选好笔,其次调好墨,再就是用什么纸。
(1)笔:分长短锋,羊狼兼毫等,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一般讲使用长锋狼毫笔较好,易墨迹沉凝坚挺,形成沉稳之效果(解决软飘滑)。(2)墨分五色,和运笔速度、笔头含墨量多少息息相关。
"燥"是指笔头含墨量少,写出的点画墨色干渴。"润"是指笔头饱含墨汁,写字会出生动墨韵效果。
(3)纸分为绵料、净皮、特净皮。还有染成黄色班纹,或金银片或金银粉的。
不同的纸吸墨程度不一样。因此创作前要进行验证,以掌握笔墨纸特性,做到心中有数。
2多藏锋、少尖耍"藏锋包其气,露锋纵其神。"藏锋和用力,其墨迹沉凝浑厚,不尖不弱。
给人以醉贵妃那种含蓄美。它书之笔意,草书要无所不悟 。
但要注意连字接笔处不要出尖。3纵首字、异起画(1)首纵行(行列区别解释)之首字,下笔要厚重且与尾字要在同样中轴线的位置。
(2)行与行之间的首字要起笔各异。如……(3)每一纵行首字不能都是湿笔,否则头重脚轻、也不能头轻脚重。
4、虚实笔、提按洒用笔的虚实不等于运笔的轻重。虚实、轻重之间不可分割,但也有区别。
如:虚起笔、实起笔……提按是一种上下起伏的运动过程。太轻则浮,太重则沉。
提者上也,按者下也。收有虚实顺逆。
5、有顿挫、转快雅(1)线条的美在于有节奏有顿挫。顿指停顿。
挫为顿的反面,笔锋在停顿后转换方位离开原位置。表面上、是停顿,实际上则是在动。
草以点画为情,使转为形。(2)通常转要快似烈马脱缰,洪水奔腾,给人一种暴风骤雨、电闪雷鸣般的感觉和印象。
该慢而快的话,就会有飘浮之嫌,如:连续圆转加方笔时就要稍慢一些。前人讲:"不可忙,忙失势"。
6、慢墨猪、防飘滑该快而慢,结果是停滞凝结,形成"墨猪"。欧阳询讲:"不可缓,缓骨痴。
"看不见骨头光是肉不行,同时为了不陷于油滑和浮躁,要尽量减少"疾厉行笔"速度的出现,。快是大概念含多种快法。
苏东坡说,真书难以飘扬,草书难以沉稳。7防横长、腰断茬长横如拦腰一刀,气势全断。
晋代卫夫人:横画如千里阵云。8、软缺骨、方笔加软弱多指园笔圈圈绕来绕去,无精打采,要对笔画如刻深入理解。
适时在绕笔处转换方笔出锋。通常中锋变侧锋,使得有骨有肉。
一直溜下,则9、竖亦变、直粗傻竖画不要太直太粗,过则"神态呆板"。竖有出锋的有不出锋,要根据上下左右字而定,如:甲午年三个字有三个竖就要变化。
有时加"抖笔"会感觉到活泼。卫夫人:竖画如万岁枯藤。
10、中轴线、挪让它"字如算子,非草书也",行间字缝不能对齐。也不能如砌砖,沿中轴线无规律地左右摇摆,只要全行视觉上感觉还是一纵行就可以。
字散神不散。行间透气,首尾呼应 。
"贵"偏而得中。11、邪绣正、少为佳字不能都是正的,偶尔出现鲤鱼跳龙门、瀑布邪贱,奇妙无穷。
过多出现邪字乱也。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12、字大小、抑仰洽字大小要如同父子。大字甚至是小字的两三倍。
错落抑仰变成自然。轻重适度。
不可字字大小一样,否则平淡如水。13、字距离、不等法横看不能(楷书)成列,竖看不亦(明显)成行。
否则缺草书之气。如两字三字挤在一起,或两字相隔很远,又遥相呼应。
形成一种无规律的气韵、波澜之美。14、字圈连、择眼瞎草书无连字则平淡(横幅大字可不连)常见两连字三连字。
连就会出现圈眼过多字软,飘滑。如:寿字。
每字或整幅字都要选择瞎眼,做到笔意到圈眼瞎。如:历代名家写寒字。
孙过庭书谱里的字,听……古人说:草书是存字之梗概,损隶(真书)之规矩。15、游丝多、乱成麻上笔与下笔或是上字的末笔与下字的首笔相连处,需游丝引带,恰当运用可增强一定的美感,但不宜过多、"雷同 "。
出现当连反断,(如远字)。当断反续(如远字最后一笔),会出奇妙效果。
否则如春蚓秋蛇,乱成一团。刘熙载说: 接有远近曲直。
16、款印清、阴阳花。款小于主题字,落款让人能看懂是什么字什么名。
印小于落款字,阳起阴收,符合中国人传统和自然规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7.书用草书怎么写
“书”用草书写法:
基本释义:
1.写字;记录;书写:~法。大~特~。振笔直~。
2.字体:楷~。隶~。
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一部~。一套~。丛~。新~。古~。~店。
4.书信:家~。~札。
5.文件:证~。保证~。说明~。挑战~。白皮~。
6.姓。
相关组词
书写 看书 草书 念书
书本 藏书 说书 书包
扩展资料
一、书房
造句:亚弗里克吞咽着,喝了一口杯子里的水,把食物冲进肚里,脑子里浮现出父亲书房里厚厚的书籍,一部部有关战斗和武士历史的厚重的卷册。
解释:读书写字的房间。
二、证书
造句:这并非不安全,但如果您有许多客户端,要将所有这些签署的证书(每个服务器对应一个)分发到所有客户端将会变得更加难以管理。
解释:由机关、学校、团体等发的证明资格或权力等的文件:结婚~|毕业~。
三、书写
造句:它的成功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当人们在白板上书写或在小组内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时,他们表达有用想法和对事物的理解的效率特别高。
解释:写:~标语|~工具。
四、尚书
造句:同时明代在户部的用人政策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户部尚书任职的短暂以及他们大多不得善终的结局,也暴露出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解释:古代官名。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五、书包
造句:它有独特的滑开式后门设计,这就使得拿着书包、日用品的乘客上下车更加方便,当然也方便了胸怀改变世界大志的人。
解释:布或皮革等制成的袋子,主要供学生上学时装书籍、文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