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写袱子
基本知识: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000叩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000叩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000叩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000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000叩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0 公讳00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000叩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叩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讳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叩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妻之保爷: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叩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叩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奶妈: 故乳母 府氏 收用 孝奶男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叩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叩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公讳: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道士与老师: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异族化纸: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叩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与亲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祭祀节气与称谓祭祀节气 名称 祭祀节气 名称 新年 拜年 吃年饭 团年 清明 拜扫 死后百天 卒哭 端阳 蒲节 死后一年 小样 七月半 中元 死后二年 大样 腊月 岁终 死后三年 除服 除夕 年尽 烧灵 除灵 迁坟 迁葬 复山 复土 阴生 冥寿 父与子化纸 雨打青梅丧明 翁与媳化纸 乐周云散 叔与侄化纸 青春游仙 父与女化纸 柳伤或折翼 自已生日化纸 母难 结婚 完聚 嫁女 迂归 夫死再嫁 再熙 妻死再娶 续弦 妻与夫化纸 无依 夫与妻化纸 失群 男孩打三朝 弄璋 女孩打三朝 弄瓦 男方行聘 纳采 女方受聘 许缨 自已结婚 受室 送男方结婚 贺仪 送女方出阁 奁仪 祝寿送礼 寿敬 建房迁居 乔迁或菲仪 送神化纸 让解 庆坛化纸 庆贺神福 立碑化纸 竖碑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 1、天运 年月日 火化 祀具 故老 人收用 上 今当 之期化帛一封奉 背面写封号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3、七月半 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 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 中间加上 :孝什么什么奉上 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 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 后面大大的封口“封号”。写完袱纸,还要立一个牌位,上面横写:“如在其上”四字。
中间竖排,写:某氏(姓)门 中堂上历代高曾远祖 内外宗亲 老幼亡魂 香位。(香位二字)是横排。
两侧还有一小对联:世无三代祖 同授一炉香。
2.七月半的烧包中角袱怎么写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
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
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河北省〕 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
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
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
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
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
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
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
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
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
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
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
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
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
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
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