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披帛
披帛,中国古代妇女服饰。
隋代壁画中已有披帛,唐代广泛流行。用银花 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 手臂间。
披帛分两种: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多为已婚妇女所用;另一种 长度可达两米以上,多为未婚女子所用。 披帛是长条形状的巾子,搭在肩上, 缠绕在手背间,一般都是薄薄的纱罗裁成,上面有印花,或者是金银线织就的 图案。
随着佛教东传,南北朝时期佛教题材的壁画中,已经出现了身披披帛的 女供养人。唐代开元以后,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的披帛开始出现在每一个追逐 时装的女性肩上。
自信开放的大唐女性们奉行服饰上的华丽精巧。披帛这种时 装,借鉴了当时风行的西域舞伎的舞衣。
唐代妇女为使自己的服装更富有艺术 魅力,她们在外出行走时都在肩、臂上披上帔子,遮风暖背。在室内或宫中花 园里披上比披子更长的带子——披帛,绕肩拽地,似仙女下凡。
到了宋代,女 子披帛日盛,从皇家贵妇的霞帔到平民女子的直披。人们可以从敦煌飞天壁画 中,领略其长虹绚霞般飘逸、浪漫、飞扬的神釆。
2.什么是披帛,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又称画帛,秦时开始出现,多用缣帛等轻 薄面料。
唐宋期间盛行,形式众多,一般长度都在两 米以上。如印画上图案的称为“画帛”。
披帛披于肩 上,有的盘绕于两臂之间。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 披帛》:“开元中,诏令二十七世妇及宝林、御女、良人 等,寻常宴参侍令,披画披帛,至今然矣。”
披肩披在肩上的一种服饰。本作“帔”。
《释 名•释衣服》:“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梁史 •梁任昉传》:“西华(昉子)冬月着葛帔竦裙。”
披肩 类同比肩,亦同今斗篷。《清稗类钞•服饰类》:“披 肩为文武大小品官衣大礼服时所用,加于项,覆于 肩,形如菱,上绣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