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南湖的诗10首
唐 - 李白 - 寄王汉阳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寄王汉阳
【内容】:
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
锦帐郎官醉,罗衣舞女娇。
笛声喧沔鄂,歌曲上云霄。
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
唐 - 李白 - 早春寄王汉阳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早春寄王汉阳
【内容】: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唐 - 李白 - 赠王汉阳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赠王汉阳
【内容】:
天落白玉棺,王乔辞叶县。
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
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
鬓发何青青,童颜皎如练。
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
果惬麻姑言,时光速流电。
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
白云归去来,何事坐交战。
唐 - 李白 - 醉题王汉阳厅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醉题王汉阳厅
【内容】: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
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读诗要知人论世,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和遭遇来欣赏诗人的情感,如果不了解李白和王汉阳的关系是不能理解诗的。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醉题王汉阳厅
【内容】: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
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
此诗可以看出李白和王汉阳是好友,第二句可以看出李白不愿做官从政,但李白每次写自己不愿从政时都写醉酒,可以看出其实李白实际很想"忧天下",但天子昏庸李白感于时势,常写自己多么潇洒于酒月之间,实在是李白的无奈.李白是个很负政治抱负的人,但他没有实现,终有些遗憾,正是因为他和杜甫都没有实现政治抱负才能生就旷世之诗篇.后人苏轼、王安石之辈政坛中人就没有李杜的成就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2.古诗南湖的译文
南湖早春-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 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称南湖。
②返照:阳光倒影。 ③不道:不是说。
鉴赏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画出了春天西子湖的景致,广为人所传诵。他早在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所作的《南湖早春》,也活现出了早春鄱阳湖的风采,人们却知之甚少。
读这首《南湖早春》,令人不能不叹服人选景之新,造语之巧。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传统地以湖边的星子县、瓮子口为界,将其分为南北二湖,诗题中即以南湖指代整个鄱阳湖。
写早春,而且是江南鄱阳湖的早春,诗中选景构图,处处透着“早”意,显出时令、地域特征。 时值初春,景象不同于其它季节,也有别于仲春、暮春。
诗人选取了傍晚时分雨住天晴、返照映湖这一特定角度,着重描绘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鹏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时令尚早,大地刚刚苏醒,山杏初发,花开得不多,点缀在湖光山色中,故谓“碎红”,“乱点”则一下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乱峰围绕水平铺”(《春题湖上》),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水苹新生,叶子平铺水面,“平”与“乱”相互映照,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惟在水乡;才见此景致,也让人觉得随着季节的推移,春色转浓,它们也会在湖面上不断伸展、扩大。
写了看似静止的景物,诗人又转而接笔描绘了湖上的雁影莺声,静与动、景与声相映成趣。严冬刚过,大雁尚未从冬天的慵懒状态中恢复过来,还不善高飞,在湖上飞得低而缓慢,诗人以一“重”字活现出了它此时慵懒、笨拙的神态。
经历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禁锢,黄鹂在初展歌喉时也难免舌涩口拙,不能婉转高歌。白雁翅低、黄鹏舌涩,莫不带有早春时节它们自身的特征,也别具情趣。
它们不惟使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有了动感,且有了声音,也让人感到它们不久即会振翅高飞,舒喉长鸣。一幅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早春画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白居易倡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诗文的艰深晦涩,他的诗家弦户诵,流传中外,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与他诗歌的通俗易懂分不开。若以此以为白居易不注重诗歌的推敲锻炼,则与他的创作实际大相径庭,有时他的作品太自然了,反让人不易觉察他创作的苦心。
这首《南湖早春》,适可见出他诗歌创作的功力与匠心。 诗人切人诗题选取了雨后初晴这一独特角度,简洁明快,起笔便向人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阳的返光回射湖边,一切显得温暖而又明亮,诗人的心情也隐含其中。
首联两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画它们的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轻捷地将诗境展开之后,诗人便妙笔点染湖上景物。
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自然情致,苹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情景,各极其趣,“乱点”、“平铺”亦都使原本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感,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说黄鹏“语未成”尚属常见,谓白雁“飞仍重”则是诗人的创造,一“重”字活画出了早春白雁难以奋翅高飞的情态,不知诗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终选定了这足以让人折服,让白雁俯首的“重”字。
白雁“飞仍重”尚可意会,黄鹏“语未成”则简直无法在画中表现,惟可于诗中传出。春光明媚,诗人绘影图形,也不忘着色。
山杏与水苹的“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鹏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诗人所描绘的鄱阳早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的整体感受,让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这实也离不开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锻炼,对谋篇布局的推敲。
景致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毕竟属于外在、表面的东西,深入品味不难发现,这首《南湖早春》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的精神、情感实灌注在笔下的景物中。风回云断,雨住天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人心意,那风似也可吹去人心头的阴翳,让人心境亦如夕照下的湖面,立时明朗起来。
湖上安详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山杏、水苹也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值此早春时节,诗人当也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温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在此之前不久,诗人刚经历过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痛苦与挫折。
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的阴云毕竟还未散尽,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鹏,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在远离京城的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原先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总观全诗,诗。
3.描写南湖的诗10首
唐 - 李白 - 寄王汉阳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寄王汉阳 【内容】: 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
锦帐郎官醉,罗衣舞女娇。 笛声喧沔鄂,歌曲上云霄。
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 唐 - 李白 - 早春寄王汉阳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早春寄王汉阳 【内容】: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唐 - 李白 - 赠王汉阳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赠王汉阳 【内容】: 天落白玉棺,王乔辞叶县。
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 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
鬓发何青青,童颜皎如练。 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
果惬麻姑言,时光速流电。 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
白云归去来,何事坐交战。 唐 - 李白 - 醉题王汉阳厅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醉题王汉阳厅 【内容】: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
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读诗要知人论世,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和遭遇来欣赏诗人的情感,如果不了解李白和王汉阳的关系是不能理解诗的。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醉题王汉阳厅 【内容】: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
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 此诗可以看出李白和王汉阳是好友,第二句可以看出李白不愿做官从政,但李白每次写自己不愿从政时都写醉酒,可以看出其实李白实际很想"忧天下",但天子昏庸李白感于时势,常写自己多么潇洒于酒月之间,实在是李白的无奈.李白是个很负政治抱负的人,但他没有实现,终有些遗憾,正是因为他和杜甫都没有实现政治抱负才能生就旷世之诗篇.后人苏轼、王安石之辈政坛中人就没有李杜的成就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4.有哪写描写“南湖”的诗句
一、湖亭望水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译文
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雨过天晴之后我来到南湖。太阳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在那里。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
二、渌水曲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译文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苹。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三、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其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译文
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
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
四、南湖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译文
南湖上微风入槛习习生凉,随风飘动的菱荇叶子遍满池塘。
野船紧靠在春草丛生的岸边;水鸟带着波光在夕阳下飞翔。
风吹芦叶飒飒作响疑是天在下雨;浪花无边无际很像洞庭风光。
整天看着篷船飘荡在湖上,我这东归客不禁想起太湖边的故乡。
五、南湖早春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译文
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5.古诗南湖的译文
南湖早春-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 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称南湖。
②返照:阳光倒影。 ③不道:不是说。
鉴赏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画出了春天西子湖的景致,广为人所传诵。他早在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所作的《南湖早春》,也活现出了早春鄱阳湖的风采,人们却知之甚少。
读这首《南湖早春》,令人不能不叹服人选景之新,造语之巧。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传统地以湖边的星子县、瓮子口为界,将其分为南北二湖,诗题中即以南湖指代整个鄱阳湖。
写早春,而且是江南鄱阳湖的早春,诗中选景构图,处处透着“早”意,显出时令、地域特征。 时值初春,景象不同于其它季节,也有别于仲春、暮春。
诗人选取了傍晚时分雨住天晴、返照映湖这一特定角度,着重描绘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鹏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时令尚早,大地刚刚苏醒,山杏初发,花开得不多,点缀在湖光山色中,故谓“碎红”,“乱点”则一下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乱峰围绕水平铺”(《春题湖上》),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水苹新生,叶子平铺水面,“平”与“乱”相互映照,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惟在水乡;才见此景致,也让人觉得随着季节的推移,春色转浓,它们也会在湖面上不断伸展、扩大。
写了看似静止的景物,诗人又转而接笔描绘了湖上的雁影莺声,静与动、景与声相映成趣。严冬刚过,大雁尚未从冬天的慵懒状态中恢复过来,还不善高飞,在湖上飞得低而缓慢,诗人以一“重”字活现出了它此时慵懒、笨拙的神态。
经历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禁锢,黄鹂在初展歌喉时也难免舌涩口拙,不能婉转高歌。白雁翅低、黄鹏舌涩,莫不带有早春时节它们自身的特征,也别具情趣。
它们不惟使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有了动感,且有了声音,也让人感到它们不久即会振翅高飞,舒喉长鸣。一幅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早春画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白居易倡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诗文的艰深晦涩,他的诗家弦户诵,流传中外,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与他诗歌的通俗易懂分不开。若以此以为白居易不注重诗歌的推敲锻炼,则与他的创作实际大相径庭,有时他的作品太自然了,反让人不易觉察他创作的苦心。
这首《南湖早春》,适可见出他诗歌创作的功力与匠心。 诗人切人诗题选取了雨后初晴这一独特角度,简洁明快,起笔便向人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阳的返光回射湖边,一切显得温暖而又明亮,诗人的心情也隐含其中。
首联两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画它们的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轻捷地将诗境展开之后,诗人便妙笔点染湖上景物。
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自然情致,苹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情景,各极其趣,“乱点”、“平铺”亦都使原本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感,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说黄鹏“语未成”尚属常见,谓白雁“飞仍重”则是诗人的创造,一“重”字活画出了早春白雁难以奋翅高飞的情态,不知诗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终选定了这足以让人折服,让白雁俯首的“重”字。
白雁“飞仍重”尚可意会,黄鹏“语未成”则简直无法在画中表现,惟可于诗中传出。春光明媚,诗人绘影图形,也不忘着色。
山杏与水苹的“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鹏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诗人所描绘的鄱阳早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的整体感受,让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这实也离不开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锻炼,对谋篇布局的推敲。
景致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毕竟属于外在、表面的东西,深入品味不难发现,这首《南湖早春》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的精神、情感实灌注在笔下的景物中。风回云断,雨住天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人心意,那风似也可吹去人心头的阴翳,让人心境亦如夕照下的湖面,立时明朗起来。
湖上安详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山杏、水苹也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值此早春时节,诗人当也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温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在此之前不久,诗人刚经历过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痛苦与挫折。
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的阴云毕竟还未散尽,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鹏,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在远离京城的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原先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总观全诗,诗。
6.南湖的小船 我要这首诗 完整的
南湖上的那只小船 -----纪念建党86周年
八十六年前 你是飘摇在南湖上的那只小船 八十六年后 你是引领中国人民前行的航帆
漫漫黑夜里 你将华夏儿女声声召唤 扛起鲜红的旗 与邪恶展开了生死决战
你高举镰锤 誓将黑暗割碎、砸烂 英雄儿女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仁人志士甘愿把牢底坐穿
那延安窑洞的小油灯 带来光明 驱走严寒 井岗山的毛竹 砍了再生 葱郁依然 革命的烽火 传遍了每一寸平原、高山
如今 八十六年过去了 南湖上的那只小船 早已成为了回忆 但共产主义信仰 将会永远牢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坎
7.南湖早春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消沉的心情。
面对如此美妙的春天,诗人尚且缺乏兴致,无心情可言,则其内心必有巨大的隐痛。此时国家内忧外患,国势日益衰微,而诗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计可施,对于一个被贬在外的下层小吏来说,即使有贤才良策也徒然无用。
忧国忧民、衰病不堪的诗人,怎么会有兴致欣赏美妙的春色呢?同时,春色愈美,国家河山愈可爱,就愈让人担心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可怕后果。所以“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在爽心悦目的早春景色面前,思前瞻后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