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站编辑干了一年主要工作业绩怎么写
LZ,没有固定格式的,主要把你一年内做的工作,把重点写出来就可以了。
下面是人家写的,LZ你看看:
2010年工作总结:网络编辑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又到年终,自己在中新网运营部工作已有一年半时间,回首即将逝去的2010年,发现自己在工作状态以及编辑业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工作报告总结如下:
工作状态积极而稳妥
工作态度更加严谨务实:一年来,我坚持工作踏实,任劳任怨,自觉维护频道的形象,妥善严谨地做好编辑工作,尽量避免编辑稿件中出现纰漏。
更加注重发扬团队精神:部门的良性发展不是某个人的行为,而是建立在每名员工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对工作的责任感、良好的品德这一基础。上一年来,我保持与部门同事的良好沟通|方|案范|文库=整理%^,通过不断交流来融入整个部门的整体,更通过参与到频道整体建设中,为部门的整体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
更加积极的进取之心:互联网行业正在飞速的发展,编辑的概念越来越抽象,它不再局限于信息收集与转载,更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各方面丰富海量的知识,超强的信息资源整合、评论、组织、策划能力,网络编辑必将发展成一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就给我们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年中,我坚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武装自己的头脑,工作带来的高要求,激励了我更加积极的进取之心。
编辑业务精益求精
一年中,我在编辑日常业务中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整体提高。
一、保质保量地完成日常稿件发布工作,同时针对IT热点综编和原创部分新闻稿件。
二、维护频道更新;每日更新频道首页各个板块内容,同时更换新闻中心两侧栏目内容。
三、认真完成早班和周末值班。除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外,也对生活和汽车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其他主管的帮助下,学习到了运营部门其他几个频道的知识。
四、一年来,制作多个行业专题:如《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魔兽归来》、《小灵通退市引争议》、《联通iphone正式发售》、《九部委重拳打击手机网络色情》等。
五、围绕年底热点话题,进行综编及编写盘点类原创稿件,《盘点IT业2009年度关键词:日子在偷菜中溜走》《2009年IT江湖十大人物有人宝刀不老有人剑走偏锋》等综编稿件,获得了网友关注,点击率、转载率较高。
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在部门同事的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集下,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IT频道整体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流量上也有所体现,目前每天的流量都在40万左右。
满怀激情展望未来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总结过去一年的成功和不足,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事,积极参与新闻中心的其他各项工作,把中新网的内容建设好,努力为运营部做贡献。
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我已经逐渐意识到,作为一个网络编辑,首先应该跳出的就是ctrl+c和ctrl+v的工作模式,应该带着自己的想法来编辑新闻。在新的一年之中,我会在日常工作之外,多做基础性的工作,让自己迅速充实起来,逐渐加强专业知识水平,逐渐向着成长为一个“专家型”编辑的方向!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前进,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水平得以迅速提高,更能让网站频道的影响力得到提升。
此外,在日常工作方面,我还要力争做到:
一、继续加强新闻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新闻敏锐性,提升组织策划能力。
二、不管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编辑方针,做出自己的特色。
三、频道内容方面我会进一步加强专题的制作。除了规定的特别策划以外,要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多做一些有深度、有内容的专题。
新的一年中,我会和部门全体同事、领导一起齐心协力,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部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和难以避免的问题,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从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及时改正,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后,我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相信,在团队整体的努力下,部门今后的路会愈走愈远,愈走愈好!
2.网站编辑岗位工作手册怎么写啊 没个概念
这个手册靠你自己写,因为每家公司情况不一样。我给提供一篇文章,你参考一下:、
培训心得
2012年3月29日14点,网站全体员工参加了关于媒体工作人员工作准侧的培训,从中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对网站的愿景,立场有了新的了解。对我们编辑的“底线”,“红线”,“黄线”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运营中心内部各部门划分非常明确,编辑部与技术、美工、产品等部门相互独立,进行网络信息内容筛选、加工、发布,进行报道策划与组织时编辑需要与其他部门人员协调配合。
我认为,网络编辑应该具备以下几大必备能力:
一、较高的政治素质。要担负起正确导向的重任,就要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报道禁区和底线,正确引导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融会贯通。网络编辑在处理新闻稿件时,需要具备较高的国际政治敏感,维护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如果网络媒体的采编人员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如果不能做合格的“守门员”,后果不堪设想。
二、精通新闻理论和业务。要有策划报道和组织实施采访的能力。探索适应网络新闻传媒的采编理念和样式,驾驭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用符合网络网民需要的样式和适合网络新闻采编的特点,为网络新闻的传播服务。
三、丰厚的知识贮备。要增强知识储备,首先要扩大知识面,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其次是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再次,要加强学习现代技术知识,特别是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知识,才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拓展采编业务空间,提高采编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快速反应和理性思维能力。网络新闻,常常带有随机性。如果遇上突发事件,是否采写,怎样编发,迅速作出正确反应,同时具备理性思维能力,善于运用有关方针政策或法律法规,准确判断突发事件或其他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及其社会影响力,避免采编活动和新闻报道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
五、较高的网络新闻编辑水平。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和杜绝稿件中差错的发生。
六、更高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这种道德意识不仅包含传统的职业道德,更是指编辑在信息传播中必须具有强烈的道德心,对发出的每条消息负责。网络新闻,不管稿件来自何种渠道,都需要经过反复认真的选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同时网络编辑还要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才能更好地肩负起网络新闻传播的历史使命。
专题部 付钰
2012年3月30日
3.什么叫编辑
[编辑本段]编辑 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编辑的古义,是顺其次第,编列简策而成书。编辑二字,即从收集编连简策而来,以后书写材料变化,沿用未改。
中国的编辑工作出现很早。商代已有文字记录的典册,说明已经有人从事编辑整理简策的工作。实际上,中国的编辑业和中国学术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正因为有了精湛的编辑活动,灿烂的学术文化才得以保存和发展。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十表八书,是编辑工作的结晶。善于叙事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战国策》,是刘向根据《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流行的不同本子,整理校订、精选汇集、确定书名而后编成的。他写的《战国策书录》,就是一份著名的编辑报告。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和他周围的文学之士,编辑了《文选》,写了《文选序》,说明编选的原则和方法,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很有影响。其后,李阳冰为李白编《草堂集》,李汉为韩愈编《昌黎先生集》,刘禹锡编《柳宗元文集》,元稹编《白香山集》,杜牧编《李贺集》,都是出于倾慕和纪念而进行编辑的。司马光精研历史,编成《资治通鉴》,他用了19年的精力,领导一个小而精的编辑部,是可谓专职的编辑。南宋而后及至明代,雕版印刷盛行,商品经济发达,手工业城镇中书市坊铺兴起,出现了受聘于书铺的编辑,明末苏州冯梦龙、吴兴凌闬初等即是代表。真正的近代职业编辑,在清末戊戌维新运动时及其后,才活跃于学术文化界,成为一种自由职业者。他们中间著名的人物有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樊锥、章太炎、蔡元培、张元济等。
随着文化活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书籍、报纸、期刊、图画等出版物外,还利用声频、视频、符号、图像等提供知识,传播信息,积累文化,交流思想。因此,编辑工作的内涵扩大了。通常编辑又可分为图书编辑、期刊编辑、报纸编辑、广播编辑、电视编辑及电子出版物编辑等。
编辑一词在现代已发展为多义词。一般又指专业性的工作,如出版社的选题、组稿、审读、加工整理等;非出版机构中,文献资料的整理,编撰工作通报、专业刊物等,也是编辑的工作。有些编辑工作工程浩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许多国家编纂的大型百科全书、辞书和著作总集等。
根据1986年3月30日颁布的中国《出版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编辑职务(含美术编辑)设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4种,其中的编辑为中级职务。其他国家的出版机构中,编辑人员粗分为高级编辑、文字编辑及技术编辑。
一个学科的理论体系一般要有五个层次:①事实与经验;②揭示现象本质的概念系统;③特有的研究办法;④原理、原则、定律;⑤高度概括与系统化的结论。可见,概念之重要。
对“编辑”这一基本概念,20年来争议最大,研究者提出的界说不下百种,从《编辑学概览》(朱美士主编)和《编辑学概览(续编)》(向新阳主编)两书中就可见一斑。
例:戴文葆:“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以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它文献资料等,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
刘光裕:“利用传播工具的传播活动中,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的种种出版前期工作。”
王振铎:“根本社会文化需要,按照指导方针,使用物质载体和技术手段,对精神产品进行组织、采集、鉴审、选择和编序加工,并缔构成一定的文化符号模式作为社会传播媒介的活动。”
叶向荣:“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就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著作活动。”
张觉明(台湾):“搜集材料(文章、故事或草稿)将之汇集在一起,加以鉴别、选择、分类、整理、排列和组织等处理过程。”“从工作实情说,是先辑后编。”
任定华:“编辑是信息,知识有序化,载体化与社会化的业务活动。”
邵益文:“根据一定的思想原则,以相应的信息或著述材料的基础,进行优选、创意和优化、组合,使精神成果适于制作传贮载体的智力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