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的发展标志性成果是什么
初中生的发展标志性成果是指初中生三年的整体表现、个人规划、获得荣誉称号、所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己的特长及才艺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1)初中评价结果。初中学校根据学生三年整体表现,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2)人生规划成果。学生的人生(或职业)规划及研究报告等成果;
(3)三好优干。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等部门(单位)授予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4)社区服务组织者。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优秀组织者及在社区岗位的成果;
(5)社会实践成果。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及在综合实践基地集中学习的成绩;
(6)学生社团负责人。学生社团组织的优秀负责人,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取得的成果;
(7)研究性学习成果。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包括过程记录和研究报告;
(8)电脑制作等比赛获奖。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电脑制作与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初中组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成果;
(9)科技创新成果及研究报告。在开展的科学素养教育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中,获得的科技创新、社会研究报告;
(10)各类“节日”及活动获奖。在学校、教育部门组织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及文艺汇演中获得的成绩;参加学校、教育部门组织的“中华诗文诵读”、“百家讲坛”、“学生论坛”、“辩论会”、“演讲会”等,以及摄影展、书画展、征文等比赛的获奖成果;
(11)校报、校刊负责人及节目主持人。校报、校刊及校园社团刊物的主编、副主编,学校电视台和文艺活动的优秀节目主持人;
(12)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及作品。在校报校刊,或教育行政部门、学术团体编印的正规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在公开出版的报刊和书籍上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等;
(13)“读书计划”成果。在参与实施中小学“XXX读书计划”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14)体育考试成绩及各类比赛获奖成果。参加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成绩及参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中学生运动会,获单项奖或集体奖的获奖成果;
(15)特殊才能展示结果。对于一些有特殊才能,但没有实证性材料的考生,高中学校对其特殊才能展示进行评定的结果。
(16)其它能够反映学生特长的成果。
2.初中学习成果怎么写
[摘要] 从“研究性学习”概念流行以来,教师慢慢地在转变观念,在如何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作出了一些努力,但是很少教师在探讨学生研究性成果在科学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本文主要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价值与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成果 科学教学 价值 应用 一、前言 何谓研究性学习,议论或著述颇多,见仁见智。本人认为,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
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 1、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和学校、班级、小组联合研究。
2、依据专题研究所运用的手段分为观察研究型、调查研究型、实地考察研究型、实验研究型、文献研究型、项目设计型…… 3、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由上可知,研究性学习相对于学科教学而言,活动课程构建是多个目标、多层次要求、多角度的,答案也不是惟一的,故成果的表现方式也不同,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专著、论文(含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其它成果等。
例如制作、实验操作技能的水平等可通过图表、模型、小论文、实验探索报告、调查分析报告等有形成果表现出来。这么多类型的研究成果,有许多内容、探究的方法等对我们教育教学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很有用的。
然而,有许许多多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各种的学习成果,并参加各类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就完事了,但很少教师去思考如何去挖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二度价值与应用,尤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下面本人想对学生研究性成果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二、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在科学教学中的价值 从“研究性学习”概念流行以来,教师慢慢地在转变观念,在如何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作出了一些努力,但是很少教师在探讨学生研究性成果在科学教学的价值,本人认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科学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1、教学中应用学生研究性成果,能维持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 好奇心是人类固有的本性,是儿童的天性。
孩子从一离开母体,就张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眼前陌生而新鲜的世界;学说话以后,总是“为什么”不离口。而传统“接受性学习”则在很大程度上浇灭了学生的好奇心。
研究性学习源于问题,这就顺应了人的天性,保护了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来自好奇心,是好奇心的自觉形态。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之一就是“保护或发展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它不因后天繁重的知识学习而丧失,这是学生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成功利用学生自己通过研究学习所获取的知识,服务于教师的教,也服务于同学的学,使参加研究的学生很自豪,感到这是我(我们)做的,让学生二度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有形的价值。
例如,在教《力相互作用》时,由学生制作的“气车”来创设情景,又如,在《惯性》内容的教学时,我选用了本班童翌同学参加“科学妙想行动”的研究性成果——巧取棋子,并由该学生来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同学还投入《仙居水污染的调查与成因研究》、《安洲中学学生近视情况调查及成因分析》等多项研究。
2、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成果,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和学习方式转变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知识,不限于书本知识。基于此,教师组织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从空间上可以在课堂教学,也可以课余成果展示活动;从组织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如录像、学生亲自表演、论文、利用校园电视台等等。
例如《不同品牌电池的性能研究》、《果菜电池的研究》、《身边物质的酸碱度研究》、《调查不同服装材料的保温性能及其发展状况》、《研究热水瓶内所盛开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等,让学生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拓宽了知识视野。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转变学习的方式。
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有效性不高,且较多停留在形式的层面。“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通过参与研究的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同伴之间的合作愉悦及合作的意义,在交流过程中让没有参加研究的同学也体验到一个成果的形成、一项发明的获得往往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多个人甚至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是众人智慧的结晶,明白学习过程需要合作。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研究学习教学时,学生能更快更愉快地投。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初中学生标志性成果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