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举头望明月为题的描写月亮的作文
音乐声起初,波涛滚滚的大江便出现在眼前,暮色降临,一轮明月从天边升起,银白色的月光倾洒下来,一草一木仿佛披上了一层白纱,变得雾蒙蒙的,水田一色.永恒的江山,无垠的风月,一朝风月绕指柔,多么幽静的月夜!我似乎进入了一个新鲜透明、空旷无垠的的境界,深沉、寥廓、宁静、清幽.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2.举头望明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3.举头望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①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②明月光:明亮的月光。(3)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4)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念。
[简要评析] 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这首诗在写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举头望明月的望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