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合理使用杀菌剂
合理使用杀菌剂的事项:
1、防止病菌抗药性发展。不能连续用一种杀菌剂,也不能一个生长期连续数次用同一类杀菌剂,对内吸剂应限制使用次数。
2、要根据传病规律,采取相应对策。农作物病害有空气传播病原、种子苗秧带菌传播土壤或土杂肥带菌传播有害昆虫和螨类传播等几大类。如蚜虫、飞虱等传播病毒造成的病害,则应在带毒害虫危害作物前治虫。若带毒昆虫已吸食寄主汁液,再治虫已不能防病。种传达室病害、如许多禾本科作物的黑穗病等需在种子处理方面下功夫,秧苗带菌则应先处理秧苗后下田。土传病害(包括多种线虫病),大多采用药剂处理土壤、苗床,如使用多种杀线虫剂或杀早已6杀线剂、熏蒸剂等。对气传病害,大都用常规叶面喷雾、喷粉(包括粉尘剂)。诱病、白粉病危害麦类,也可以用内吸剂处理种子。
3、针对作物需防治的病害,对症选药。选择有效的药物,不是一药治百病,也不能盲目地追求高效、广谱。有些物效药只对少数病菌有效,仍是优秀药物。
4、根据病原菌的生活周期及流行规律,确定防治期。要按照防治目的、施药手段等来决定如何用药。例如防治种传病,可以拌种、浸种、闷种、种子包衣等;叶面施药,喷雾或撒粉,则应根据所用的保护剂、内吸剂、治疗剂的种类,来决定适药用时间与次数;防治麦类赤霉病,关键在初花期施药。正是在这方面有着许多科学道理,也有许多成功的技术措施。我国在辨证用药,抓病害发生的关键时期防治成果显着。要充分宣传和应用推广这类措施。
5、不要刻意追求高效、内吸、广谱杀菌剂。许多保护剂有其独到的优点,历百年而不衰。例如波尔多液及铜制剂,石硫合剂及硫剂类。百菌清、代森锰锌更是近年广泛应用的品种应与内吸剂配合或轮换应用。
6、要彻底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是防。无论对系统侵染或局部侵染的病害,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在病菌入侵前或进入植物体的初期,阴止其危害。一量症状显露,或已具有一定的严重程度,再大力防治已为时过晚,损失已成定局。因此防病不同于治虫。但是这一道理,信往没有引起农民的重视,或他们不愿意作这种子无形的投入,也有农民存在逃避病害的侥幸心理。这些都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宣传,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
7、防病效果如何,不仅是药剂本身的问题,使用技术的好坏,也直接影响药效的正确发挥。运用得当可减少用药量而取得更佳的效益。例如80年代推广的三唑酮拌麦种,控制条锈病的流行;用三环唑浸稻秧后栽插,控制穗颈及叶部稻瘟病;水稻中后期喷施三唑酮兼治多种病菌等,这些都是十分突出的例子。
2.怎样正确使用各类杀菌剂
杀菌剂使用技术的要求高于杀虫剂,所以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
因此,在使用杀菌剂时,一定要掌握下面几条原则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1.要知道庄稼可能发生什么主要病害。
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不同类别的杀菌剂有不同的性质、特点和作用方式,没有“万能药”。
2.要知道杀菌剂的作用性质。根据药剂对病害防治的作用来划分,大体分三类: 保护性杀菌剂:这类样菌剂能够保护未被病菌侵染的施药部位,免受病菌侵染,需要在作物没有接触到病或病害发生之前,喷药才可收到效果,如铜制剂(波尔多液),硫制剂(石硫合剂),代森锰,代森锌等。
铲除性杀菌剂:这类药剂能直接杀死入侵前的病菌和治疗已被侵染的施药部位,常有消毒,很少直接用于作物上。如用福尔马林消毒带菌种子,粉锈宁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使用方法得当有铲除作用。
治疗性杀菌剂,也叫内吸性杀菌剂:这类杀菌剂被植物吸收传导后,可阻止植株各个部位的病菌发展。如多菌灵、托布津、春雷霉素等。
3.不同类农药使用方法也不同。 ①种苗阶段系统保护:包括药液浸种、药液闷种、药剂拌种(干拌、湿拌)、种衣剂、药液浸蘸秧苗等等。
常用的药剂有拌种双、福美双等。种苗包括种子、块根、块茎、鳞茎、插条、秧苗、苗木及其它用于繁殖的器官。
②药剂处理土壤。属整体或局部保护,如直接在苗床土壤中施药品种有五氯硝基苯、氯化苦等。
处理土壤可采用以下方法:浇灌法(用水溶性药液,按每平方米5千克左右的量浇灌);犁底或犁沟施药;翻混法(将药剂施于土壤表面,然后翻犁土壤,使药剂翻入土表下面);注射法(用土壤注射器,按一定药量和孔距施入土壤中)等。 ③叶面喷撒;叶面喷撒有多种剂型,如粉剂、微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水剂、烟雾剂等。
3.杀菌剂的操作方法
杀菌剂的使用方法有多种,每种使用方法都是根据病害发生的规律设计的。常见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对田间地上作物喷药,土壤消毒和种菌消毒三种。
针对田间作物喷药,影响杀菌剂田间防病效果的因素也不外乎药剂、环境、作物三个方面,但杀菌剂在施用技术上比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施用技术要求更高,尤其要充分了解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因为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不象虫害和草害那样一目了然。
对田间农作物喷药要注意两点:首先是药剂的种类和浓度。药剂种类的选择决定于病害类型,所以先要作出正确的病害类型诊断,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如稻瘟病可选稻瘟净、稻瘟灵、三环唑等,小麦白粉病、锈病要选三唑醇、三唑酮等,花生叶斑病要选甲基托布津等。但还应注意的是同样的病若发生在不同的作物上,有时也不能用同一种药剂,如波尔多液可防治霜霉病,但易对白菜产生药害,故不宜防治白菜霜霉病。药剂的种类选择后,还要根据作物种类及生长期、杀菌剂的种类和剂型、环境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施用浓度。
提高杀菌剂效果的方法:
合理配置浓度
无论是水剂还是可湿性粉剂药物,在喷雾前都需要对水稀释。不同的杀菌剂使用浓度都有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配比,合理的配置浓度更有利于杀菌剂发挥效用。如果随意配比,浓度过高会对作物造成药害;浓度过低达不到防治要求。
适宜喷施时间
喷施杀菌剂的时间与防治效果有直接关系,喷施过早会造成药剂浪费,且降低防治效果;过迟病原物已经对作物造成危害。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病害发生的规律、预测预报以及具体情况,及时用药。一般来说,杀菌剂的用药时间可选择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
提高用药质量
杀菌剂的用药质量包括用药数量、用药次数和喷药质量。用药数量要适宜,用药过多会增加成本和造成药害,过少又达不到防治效果,因此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增减。用药次数可视药剂残效期和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如施药后遇雨,则需补喷。提高用药质量的方法有喷药时雾点均匀细密,喷遍植株茎干和叶片。
严防药害
杀菌剂造成药害的原因有很多,药剂本身、作物敏感度不同、作物的成长阶段和气候条件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一般来说,水溶性较强的药物、作物在幼苗期和孕穗开花阶段,高温干旱、雾重高湿等情况下产生药害的机率较大,因此,需要谨慎处理。
4.杀菌剂作用方式有几种
杀菌剂常见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三类。
(1)针对田间地上作物喷药 要注意掌握喷药的时期,喷药时期一般由病害的发生规律决定(一般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施药);还要考虑到作物的生育期,很多病害的发生都是与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相联系;作物各生育期对杀菌剂的耐受力不同。药剂种类的选择决定于病害类型,如小麦白粉病、锈病可选三唑醇、三唑酮等。药剂的种类选定后,还要根据作物种类及生长期、杀菌剂的种类和剂型、环境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施用浓度,一般农药使用说明书都有推荐使用浓度,可以按说明书使用,但最好还是根据当地植保技术部门在药效试验基础上提出的使用浓度进行施用。
(2)土壤消毒 用药剂消毒土壤,切断病害的初侵染源。可采用浇灌法、密闭熏蒸法、药土法等。棉花枯萎病、黄瓜枯萎病等土壤传播的病害除了可以用浸种或拌种法防治以外,还可以采用土壤消毒法防治。
(3)种苗消毒 是对种子、果实、块根/茎、插条、秧苗、苗木或其他繁殖器官的化学药剂处理。如浸种、拌种、种子包衣等。
5.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控制、影响植物与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中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可分为无机农药(石灰、硫酸铜)有机农药,又可分为杀虫剂、杀鼠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体的情况及常见农药,观看上传的附件.) 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减少农业资金的投入、使用农药方便快捷高效的减缓降低病虫草的危害、使用化肥可以调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农药与化肥的不恰当使用及不合理使用可以污染农业土壤,水源,部分农药可以残留在作物上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农药的使用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农药使用的注意问题楼上说的很完善,就不再重提了.希望可以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