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理里面的和声调式旋律调式是怎么用的
我先给你复制一个:你的问题相当于问“希伯来语有什么用”。
“希伯来语”和“汉语”、“英语”、“波斯语”、“布须曼语”就是不同的语言而已。
各种形态的 调式 跟“人种”、“肤色”、“宗教”、“语言”的区别是一回事。因此,我们不能问“黑皮肤有什么用”或者“土耳其语有什么用”这个问题。
篇幅所限,简单阐述,“和声大调”来自中世纪以前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欧洲的宗教音乐吸收了它,并从调式理论上对它的音阶进行了归纳(VII- VI 级音之间为“增二度”音程)。
“旋律大调”来自于地中海北岸的欧洲,以意大利和希腊的民间调式为典型特征(VII 、VI 级下行降半音),这是因为他们的歌曲中要用到“同主音大小调互转”的原因。
如果你(是一个汉族音乐家)在音乐实践中(例如作曲的过程中)要用到“异域特色”或“同主音交替”(以“小下属”为桥)时,不妨可以用用这两种调式。
判断调式性质不是单看“调号”,而是看调式音阶和“主和弦”的性质,如果“主和弦”为“大三和弦”,则该调式为“大调式”,若“主和弦”为“小三和弦”,则该调为“小调式”。
但是我觉得你可能不是问的这个,“怎么用的”,具体你现在遇到的是什么问题吧,是考理论还是在作曲中想应用
2.如何为旋律配和声
一、确定调式调性,把握歌曲基本情绪
看看歌曲是什么调,是不是在你的音域范围之内,如果不是,将它调整到适合你自己的调,从而确定歌曲的调性。然后,看看歌曲是大调式的还是小调式的,全曲的情绪是温柔委婉的,还是高亢激烈的。
二、配好曲子和乐句的开始和中止处
接着来看歌曲的开始和终止,开始和终止处一般应配上主和弦,因为主和弦最稳定,可以起到明确的开始、结束作用。然后来看每个乐句的起始和终止处。一个乐句可以是完整的一句歌词,也可以是情绪的一个小段。
可以将其看成是一段微型面完整的歌曲,因此在它的开始和结束处要有较为明确的表示,但因其只是整首歌曲的一部分,这种表示应比整首歌曲的起、止处稍弱,所以可以配一些半终止式的和弦,即前面讲过的副和弦,当然配主和弦也是可以的。这样,歌曲的基本骨架就搭好了。
三、确定每小节主要音,配上相应和弦
从歌曲的第一小节开始,看看该小节里面哪几个音最多,哪几个音的时值最长,找出含有这几音最多的和弦作为该小节的和弦。比如对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第一小节,该小节1和6就占了音数的一半,且加起来的时值最长,那么1和6是主要音,如果是C调的话,则可以配上Am和弦,即A小调的主和弦。
要说明的一点是,确定和弦时,时值的长度要优先于音数的多少,这个道理是显面易见的。比如这样一个小节1--75,7和5占了两个音,是否该配G和弦:呢?不是的,因为从时值上看仍然是1占得时间长,所以应配以含1的和弦,如C和弦:1、3、5等。按照这个基本原则可以初步为所有小节确定和弦。
四、用和弦的倾向性优化和弦进行
通过上面两步,歌曲和弦的大致面貌已经出来了。但还不够,我们还要用和弦的倾向性来优化和弦的进行。首先,可以在全曲和乐句的终止的前使用属七和弦,以达到更加明确的终止效果。
在歌曲的其它部位的主和弦前也可以用上属和弦和属七和弦。以C大调为例,在C前用上G或G7,可以达到完美的终止效果。
五、用副属和弦和离调和弦做修饰
以上几步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歌曲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用副副属和弦和离调和弦进一步美化和声。比如在A弦前可以尝试使用E或E7和弦,很可能会有非常美妙的音响效果。但并不是所有歌曲都可以用副属和弦和离调和弦来修饰的,要慎用。
扩展资料: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1、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素材,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根据三度叠置或其他方法同时结合构成,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
2、和声进行,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这是和声的横向运动。补充一句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参考资料:和声 百度百科
3.怎么样为旋律配和声
为旋律配和声 一、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 在大小调和声中,I、V、IV三个和弦习惯上叫做正三和弦,是构成各类和声序进的基础。
掌握了原位正三和弦的使用方法之后,就可以进入为旋律配和声的课题了。正三和弦的变化形式以及其他的和声材料,将在配和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加入。
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是: 1.旋律分析 通过分析,明确旋律的调、调式和简单的曲式结构。 2.和弦选择 确定从旋律开始至结束的每一个音的和弦配置。
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按音符的先后次序去选择和弦。人们通常是首先在旋律的开端、乐句的结束,以及那些最富于和声暗示的旋律片断上开始工作。
这些部位的和声设计,有似于一个建筑物的骨架,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骨架搭好之后,再根据已有的和声条件,去为那些尚未有明确选择的“中间地带”作和声填充。
和弦选择,是为旋律配和声的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一个旋律音往往可能有多种选择,随着学习进程中和声材料的积累,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复杂。
与和弦选择直接相关的,还有和声节奏、和声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花大力量加以解决。 3.低音设计 低音是四部和声的“第二旋律”,应力求流畅、完整和富于个性。
低音线条必须在和弦选择方案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同时还要受到教学进度的严格限制,但这正是锻炼自由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适当的跳进(不超过八度)可以增添线条的活力,但不宜使用同一方向的连续跳进(以四、五度分割八度所构成的同方向跳进不在禁止之列)。
4.填写内声部 平稳、流畅,是四部和声两个内声部进行的基本原则。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和弦音重复与省略的正确性,合理的排列,声部的音域限制,避免各种不良的进行(平行八、五度,声部交叉,声部超越,四部同向)等问题。
有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一声部进行上的困难,而不得不对已有的低音设计、和弦选择方案作局部的甚至是较大范围的调整。 二、书面习作示范 课题: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指定的旋律: 1.旋律分析结论 C大调;单乐句的完整乐段;音乐内涵提示,和声节奏宜与旋律同步(即一音配一个和弦)。 2.和弦选择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确定终止和旋律开端的和弦配置。
终止处B——C音宜用V——I的正格进行;旋律开端的C音虽有配置I或IV的两种可能,但开宗明义地显示I更理想。 第二步,为那些只能有一种选择的音确定和弦,这也是提示旋律和声内涵的一种方式。
在只使用三个正三和弦的条件下,所有的D音只能作为V的五音,E音只能作为I的三音,F音只能作为IV的根音。于是,绝大部分旋律音的和声配置,都已经确定下来了。
第三步,为唯一存在两种选择的第四小节的C音确定和弦。C音可以是I的根音,也可以作IV的五音。
但是,前一小节最后的和弦是I,若此处再用I,就会因为弱拍上的和弦在随后的强拍重复而形成和声的切分节奏,这显然不是好的选择。若用IV,与后面的V——I结合成复式正格进行,更有利于音乐的完满结束。
由此便可确认,C音配IV为宜。 3.根据和弦选择设计低音 本课题限定用原位三和弦配置,所以,和弦确定后,低音的音高类别也就随之确定下来。
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某一音高不同八度的选择。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可能将低音线条写得完善一些。
下例是经过选择的几种方案之一。低声部与旋律多呈反向进行,它自身也有一定的线条起伏。
4.内声部填写几种方案的比较 可全部采用密集排列、重复根音的声部构成。此方案的音响效果和声部进行都比较理想,但次中音声部音区偏高,是美中不足。
若一律采取开放排列,次中音声部偏高的问题虽获解决,但一开始就出现四部同向和低音声部第三拍上的声部超越,亦使人感到不够完美。 经过综合调整后的下列方案,也许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开始的两个和弦用密集排列,V和弦重复五音,以下的进行用开放排列。 习作示范,并不为了提供某一命题的标准答案,而仅仅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程序,来讨论一些有关四部和声写作的方法问题。
实践中,好的方法并不仅此一种;即使是在同一方法的支配下,引出多种的合理结果亦是可能的。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一定要避免呆和僵化。
三、键盘和声音型——柱立式 一比一 四部和声键盘化的练习,是循序渐进地锻炼键盘即兴伴奏一条有效途径。 键盘化的实质是音型化,就是将根据人声合唱要求编配的四部和声,改变成适合于某种键盘乐器演奏的音乐织体。
键盘织体的核心是和声音型,是由节奏和音高组合而成的多声部音乐元素。 键盘化的和声音型的形式极丰富,一般可划分三大类别:柱立、分解式、和声华彩。
本只介绍柱立式、一比一。 柱立式,指的是个弦的全部因素在键盘上同时奏出和声音型。
音响本身,其实并不存在“立”或“卧”的区分。“柱立”,是对这种声音型记谱样的形象表述。
一比一,是关于音型节奏的概念,意为一个弦只占据一个节奏单位。 将四部和声改变成“柱立状、一比一”音型的主要任务,是把四个声部合理地分配给键盘乐器的左右手。
最方便的形式是左手弹奏低音声部,其他三个声部由右手负担。为此,所有的弦都必须用密集排。
4.自己学了点和声,然后做了点为旋律写和声的练习,听着还行,但是
首先你写旋律得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分几句写,每句大概的和声进行是什么,停在那个功能上。
现有的和声习题很多都是巴赫时代时的教会音乐现有的旋律和一些经典曲子的旋律,可以说旋律本身就已经有很好的和声进行,所以你配起来会觉得比较容易和自然一些。
要想写出优秀的旋律要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性的练习和分析别人的作品,一开始不可急燥。写旋律一定要考虑风格和和声的内在变化,即使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作曲家也很少有凭着直觉写处优秀动人旋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