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茸和白茸有什么区别
血茸好!!!!!!!!!!!!
“血茸”是“鹿茸”的同义词。
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厘米,锯口直径4--5厘米,离锯口约1厘米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厘米,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细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帖,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白茸
1、补肾壮阳
鹿茸甘温,入肾经,补肾阳,强督脉(督脉起自会****,循背部脊椎正中线向上,经过后颈部,越过头顶部,止于颜面部的上齿龈的正中,此为阳经脉的总纲),为壮阳起痿、补精填髓之要药。故临床多用之治疗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耳鸣耳聋、产寒泄泻等肾阳不足之症。
2、生精强骨
鹿茸为骨血之精。入肝、肾二经,能补肝肾,“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故有益精血、强筋骨之功,可用之治疗虚劳消瘦、目眩头晕、痿软行迟等症。
3、调冲任、止崩漏
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四肢厥冷,经多色黑之崩漏下血症。(任脉:奇经八脉之一。而奇经八脉属人体经脉的一类,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阳跷脉、阴维脉、阴跷脉。其特点为:它们没有和脏腑直接联系,也没有表里配合,是调节气血运行的一些特殊通路,可补充十二经脉之不足。任脉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腹部正中线,通过脐部,上至**、颈部至下唇中央,由此分为左右两支,止于眼部,是阴经经脉之总纲)。本经有病,主要有疝气、赤白带、腹内肿块、胸腹内脏机能失调、元气虚弱等病症。{冲脉: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同时由****的两侧开始,夹脐两旁向上,到**而止}
用于白带清稀如水、量多如注、无臭气,小腹和四肢发冷,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小便清长等肾阳不足之虚寒带下病。
4、托毒生肌
鹿茸甘温,能补精血,性温能通脉络,故可以治疮疡久溃不敛,或阴疽内陷不起之症,以托毒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