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建立我区“一村一品”项目库的通知怎么写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1]
中文名
一村一品
专业村
60%以上
收入
农户家庭经营收入
达到
总养殖量的50%以上
基本条件
专业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村各业总收入的50%以上;专业村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专业村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经营活动的收入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70%以上。
(1)农村应满足以下条件:A、经营形式。从事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必须是优质专用品种,并与产业化组织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B、主导产业的规模。从事种植、水产养殖的,种植面积或水产养殖面积要达到本村农用地面积(指耕地、林地、园地、牧地、滩涂或水面等)的70%以上;从事牲畜、禽类养殖的,要有规模化的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的养殖量要达到总养殖量的50%以上。C、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村各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D、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E、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经营活动的收入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
(2)其他类型专业村应满足以下条件:A、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村各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B、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C、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经营活动的收入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
2.什么是“一村一品”农村文化
近年来,江西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一村一品”文化建设和 新农村建设相_合,发展农村文化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给农 村文化注入新的内涵,着力提高文化品位,充分满足了广大农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一村一品”文化建设中,各 地因势利导,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激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地农村文化“一村一品”活动开展得红 红火火。据不完全统计,至2007年底,全省1396个乡镇中形成 规模的农村文化“一村一品”已达到800多个,年产值达300多 亿元。
3.注册特产一村一品商标怎么做
商标注册流程:1. 申请途径:可以自己亲自到商标局注册大厅(北京)办理,也可以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办理。
2.
申请费用:需向商标局缴600元官费,委托代理机构办理的,还需向代理机构交600--800元左右的代理费。
3. 申请所需资料: 1、需商标图样;
2、注册商标所要使用的商品或服务范围; 3、身份证明文件:A.公司申请的:需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B.个人申请的: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及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4. 申请程序:
1、先对商标进行查询,如果在先没有相同或近似的,就可以制作申请文件,递交申请了;
2、申请递交后3个月左右,商标局会给你下发一个申请受理通知书(这个期间叫形式审查阶段)。 3、形式审查完毕后,就进入实质审查阶段,这个阶段大概需9个月左右。
4、如果实质审查合格,就进入公告程序(这个期间是3个月,也叫异议期间); 5、公告期满,无人提异议的。就可以拿注册证了。
以上顺利注册下来的时间一般在12-14个月左右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4.“三会一做”创新工作案例和脱贫攻坚案例材料怎么写
一、精准扶贫工作
我镇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813户2930人,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产业扶贫工作
我镇今年共安排扶贫资金64万,通过贫困家庭档案,各村经过村民代表会议投票选出贫困家庭共175户779人进行产业扶持。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并将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等向重点村集中投入,各重点村已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如:蕉子坝村34户农户自行组织成立了“村兴旺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该社葛根种植面积达15亩,预计年产值达20多万元。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农民增加收入。
三、搬迁移民扶贫工作
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实施下山扶贫。在镇政府所在地的圩镇内实施集中安置,积极动员和引导高山边远的农户搬迁下来,几年来共扶贫搬迁94户456人,集中安置30户135人,在全镇逐步形成了山里面耕作圩镇消费、山里面挣钱圩镇享受的局面。
四、整村推进工作
一是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有效载体,以做优做大村庄规模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二是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扶贫攻坚的首要大事、开局工程和民生工程。近年来,我镇共硬化村组公路5.4公里,投资103万元;新建水圳2200米,投资19万元,修建漫水桥一座,投资4万元。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从基础设施上看,我镇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条件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从人口素质上看,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
(二)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我镇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扶贫办项目资金和各县直帮扶单位支持,贫困村筹资较为困难。
(三)返贫现象比较突出。目前我镇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由于整村推进工作重点在基础设施方面,难以顾及这部分贫困户。
六、几点建议
1、增加扶贫重点村个数。这些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为此,请求上级对实行差异化扶贫,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逐年增加贫困村的数量,力争6个行政村都能享受到扶贫重点村的扶持政策。
2、在扶贫政策上给予特殊扶持。加大资金支持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扩大“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提高移民搬迁补助标准,防止出现农民因建房返贫现象。
3、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雨露计划和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