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的古代字怎么写
云
[拼音] [yún]
[释义] 1.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 3.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 4.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2.古人怎么形容云彩
云彩:“浮云游子意”、“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人生聚散浮云似”,浮云无根,随风飘荡。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这是《阿房宫赋》中形容宫廷生活的句子,其中“绿云扰扰”一句被有的书翻译成了“墨绿色的云彩纷纷扰扰”。
那么“绿云”是“墨绿色的云彩”吗,应该如何理解这个词呢? 笔者在资料搜集中发现,在古代作品中“绿云”一词随处可见,如: 宋家宫样髻,一片绿云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陆游《清商怨·葭萌驿作》) 春梦断,临镜绿云撩乱。(高明《琵琶记》第五出)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王夫之《玉楼春》) 另外一个与“绿云”意思相近的词“绿鬓”也大量见诸古代作品中,如: 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李白《怨歌行》) 愁来望远烟尘隔,空怜绿鬓风吹白。
(孟郊《望远曲》) 绿鬓苍颜同一醉。(苏轼《定风波》) 在以上文句中,“绿云”“绿鬓”都是“黑发”的意思。
《辞海》对“绿云”的解释是“比喻女子乌黑的头发”。 与“绿云”“绿鬓”相似,用“青”“绿”表示黑色的例子在古代大量存在,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中“青青”意为“黑沉沉的”;“朝如青丝暮成雪”中“青丝”指“黑发”;“青睐”“青眼有加”均来源于阮籍“青白眼”的典故,“青眼”即“黑眼”,此处,“青”也是“黑”的意思。
因此,“绿云”应当翻译成“乌黑的头发”或“乌黑的云彩”。 岭上云 【唐】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唐】陈师穆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
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
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赋得云生栋梁间 【唐】陈希烈 一片苍梧意,氤氲生栋梁。下帘山足暗,开户日添光。
偏使衣裘润,能令枕簟凉。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唐】崔何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
渐向群木尽,残飞更氤氲。 云 【唐】崔涂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春云 【唐】邓倚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
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 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
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 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
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咏云 【唐】董思恭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
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云 【唐】杜甫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云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云 【唐】杜牧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孤云 【唐】贯休 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 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云 【唐】郭震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云 【唐】韩琮 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白云向空尽 【唐】焦郁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唐】皎然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云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 【唐】李峤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云 【唐】李峤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
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 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齐梁晴云 【唐】李商隐 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
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 萦歌怜画扇,敞景弄柔条。
更奈天南位,牛渚宿残宵。 咏云 【唐】李商隐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山出云 【唐】李绅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
萦峰开石秀,吐叶间松春。 林静翻空少,山明度岭频。
回崖时掩鹤,幽涧或随人。 姑射朝凝雪,阳台晚伴神。
悠悠九霄上,应坐玉京宾。 赋得含峰云 【唐】李世民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
玉叶依岩聚,金枝触石分。 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
非得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咏云 【唐】李邕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
风动必飞去,不。
3.古代中云指的是什么意思
云,常用汉字,一般用作名词,表示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瓦斯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古汉语亦用作动词,表示说话。
词性变化
<;形词>
比喻盛多[numerous;many]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比喻高 [high]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比喻疏远[remote]。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比喻飘泊不定 [moving]。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动词>
说[say;speak]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唐·刘禹锡《陋室铭》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云云,如果引用文章(“云”作为动词“说”),只需要一个“云”即可。[1]
有 [have]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为,是[be]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旋 [revolve;turn]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固云无忝所生,逊盛名而弗居。——明 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助词>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明·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代词>
如此;这样[such;so]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云”和“云”的区别编辑
在简化字中有一种“特征字”,即用原繁体字有特征的部分来代替这个字,如“习(习)、丽(丽)”等字。
然而“云”字却不同。“云”是一个古字,它的形状就像一朵云。“云”在古时除了“云彩”的含义之外,还有“说”的含义。后来,人们为了将“云”的这两个义项区分开来,便在云彩的“云”上加了个“雨”字头,成了“云”字。这个“云”字,没有“说”的含义。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我们说“子曰诗云” 的“云”只能是“云”,而不能写做“云”。
“云”的最好用“云”。[2]
4.关于云的开头怎么写
我常常想:假如我是一朵会,我会遇到什么呢?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飘到大森林,把身上带的雨水,无私地洒向树木,看树木长的笔直,我心里美滋滋的。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飘到学校的草坪,给那些小草舒舒服服地洗一个澡。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飘到战场,看解放军叔叔是如何与敌人作战的。只见战场上硝烟滚滚,铁屑横飞,我看见一位战士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握着一个水壶,看样子准备一有机会就冲出去找水,那位战士看准了时机,冲了出去,却被炮弹炸断了腿,倒下了,嘴里却不停念叨着:“水……水……”我再也忍不住了,流下了伤心的泪,雨水滋润着战士干渴的嘴唇。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飘到宇宙,我解到底有没有飞碟或者外星人,探索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飘到海峡两岸,用身体架起一座桥,让两岸人民能团聚。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飘到人们的心中,使人的心胸宽广起来,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同情和谅解。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飘到大海里,和小鱼嬉戏,与小虾做伴,和小螃蟹比赛游泳,与珊瑚比赛捉鱼。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飘到食物国,尝尝巧克力小桥,嗅嗅爆米花做成的我的同胞,咬一口冰糖做的窗户……然后飞到城市,下场糖果雨。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会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