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月送羊”指的是什么
“六月送羊”指的是每年阴历六月,舅舅为外甥“送羊”的风俗,尤其 在河南省豫北地区较为兴盛。
“送羊”的习俗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传说有一对夫妇老年得子, 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有加,但孩子长大后,十分不孝。
爹娘只得把他送 到舅舅家暂住。舅舅是个羊倌,就带着孩子上山放羊。
六月天似流火, 酷热难耐,二人便找了棵大树,坐下乘凉。树丛中“扑棱扑棱”的响声吸 引了外甥的注意,他起身仔细观看,见到一只只的小乌鸦不停地从窝巢 飞向炙热的天空,又从热浪袭人的外面飞进窝巢,便好奇地问舅舅:“天 气这么热,小老鸹(河南方言,指乌鸦)飞来飞去,难道就不怕热吗? ”舅舅 嘿嘿一笑,叹口气道:“怎么能不怕热啊!热也没办法啊!老老鸹在孵出 小老鸹后的45天,累得筋疲力尽,羽毛绝大多数褪光了,这时候就得靠 小老鸹喂食了。
要不,老老鸹就得活活饿死!小老鸹飞进飞出,是在为 老老鸹觅食呢!这就是‘乌鸦反哺’啊! ”外甥听后,默不作声。下午时分,外甥忽然看到一只小羊羔向一只母羊跑去,就好奇地凑 上前去。
只见,小羊羔先是前腿跪地,然后衔住母羊的**咕咚咕咚吃 起奶来。 外甥就跑去问舅舅:“小羊那么小,一直跪着吃奶,难道它不会 累吗?”舅舅和蔼地看着外甥说,怎么能不累呢!它知道是母亲把它喂 养长大的,它跪着吃奶,是在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哪!这就是‘羔羊跪 乳’啊! ”外甥听后,想想自己,非常惭愧,不禁失声而泣。
舅舅慈爱地说: “快别哭了,知错能改就好,快回家吧,你爹娘很是惦记你呢! ”为了让外 甥铭记此事,舅舅送外甥一只羊羔让他带回家去。从此,外甥一改常态, 对父母百般孝敬。
舅舅也为了让外甥永远不忘此事,每年六月都要送只 羊羔给外甥。母亲为感谢孩子舅舅的教育之恩,每年麦收过后,便扛了 新麦面做成的白馍,前往娘家道谢。
天下其他做舅舅的人也都纷纷效 仿,有的自外甥出生便“送羊”,希望外甥从小就懂得孝敬爹娘的道理。 而且,只要舅舅、舅母健在,不管外甥有多大,每年都会送“羊”。
天下其 他做母亲的人也同样在麦收过后,偕同丈夫,带上儿女,回娘家探望兄弟父母,为他们送上白面馒头,这就是风行中原的“行麦礼”。 但并不是家家都有经济实力送羊羔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羊逐渐被 白面蒸的面羊代替。
所以,我们常说的“送羊”,便是指的用面蒸制而 成的形似“羊”的“面羊馍”。数量一般为24个,大羊、中羊、小羊各8个。
大羊呈站立的姿势,约5公斤。中羊略小,为卧姿,背部各驮一只小羊。
后来,羊的数量和体量越来越小,具备一定的表征意义即可。而且,人们 除了送“羊”之外,还增加了面制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
久而久之,成 就了很多“做羊”的能工巧匠,他们创制了一整套的控制面性、火候、雕 刻塑形的操作工艺,使馒头发展成为一种可观、可赏、可品、可食的艺术 品,形成了特殊的饮食礼俗。
2.送面羊的来历
送羊"的来历!!!
在冀南一带的农村里,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老爷(外祖父)、舅舅要给小外甥送羊。早先送的是活羊,如今送的是用白面蒸熟的“面羊”。这个风俗是怎么形成的呢?说来蛮有趣,是从神话故事沉香劈山救母兴起来的。
传说,沉香是一个孝子。自从他打败舅舅杨二郎,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生身娘三圣母之后,报仇雪恨的心情极为迫切。这一天他跪在三圣母面前恳求说:“娘啊,您在华山底下吃尽了苦头,叫儿去劈了那杨二郎吧!”三圣母听了,摇了摇头,伸手把沉香拉了起来,说道:“儿呀,你的心情娘知道,可也不能如此鲁莽啊!”沉香一听,急了,话儿出口像连珠炮,“他不顾你们兄妹清分,用天上的条律害得您和爹爹不能团圆,在山下受尽折磨,今儿个不要了他的命,实在难平儿的心头大恨!”三圣母又劝说道:“不管怎么说,他和娘是一母同胞,他是你的亲舅舅呀!”沉香看在娘的面上,答应饶杨二郎一命。不过,他提出,为了让杨二郎记住教训,必须每年送来一对活羊,并声称;要年年剥他杨二郎的皮。吃他杨二郎的肉(杨与羊谐音)。这话传到了杨二郎的耳朵里,他一来怕沉香的神斧劈了他的脑袋,二来为重修兄妹之好,就答应了沉香的条件。第二天就赶着两只活羊送给了沉香。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十三。以后便年年五月十三给沉香送一对活羊。
这一神话故事在冀南一带流传很广,后来老百姓中也兴起了送羊的风俗。不过,送羊的意思,主要是表示老爷、舅舅对小外甥的亲近。有一个时期送的是活羊,后来慢慢变成送面羊了。旧社会老百姓家穷,平时很少有白面,只好在新麦下来后送。这一带一般年景是农历五月初小麦上场,上旬末收打完毕。在麦罢送羊也是一个休息、串亲的好机会。而“五月十三”这个习惯,沿习成因,一直保留下来。近些年又出现了送羊的新风俗:不少地方,不再是老爷、舅舅给外甥送羊,而是外甥送羊给老爷、老娘和舅舅、妗妗,利用这个机会去看望老一辈。
3.七月十五捏面羊的做法步骤图,怎么做好吃
用料
面粉1000克
面酵或酵母一块或15克
相思豆一把
食用色素红色
剪刀、小梳子,牙签,小刀
将做法保存到手机
步骤 1
提前一晚上用面酵发的面,满满一盆
步骤 2
开始揉面,揉到光滑的面团
步骤 3
先来条小蛇
步骤 4
小兔
步骤 5
鸭子
步骤 6
猪头
步骤 7
猴子吃桃
步骤 8
爬娃娃
步骤 9
葡萄
步骤 10
花篮
步骤 11
小鱼
4.2010年六月份结婚,黄历上写冲羊,他属羊,怎么化解
我是1978年12月29日17点十分出生,他是1979年4月29日晨8点出生
本月为您二位结婚的吉月--极佳,无不利您的冲日!
2010年06月份恭候您二位结婚的黄道吉日是:
(您二位任选)
2010年06月04日 星期五 农历四月22日 冲兔(己卯)
2010年06月05日 星期六 农历四月23日 冲龙(庚辰)
2010年06月08日 星期二 农历四月26日 冲羊(癸未)
2010年06月11日 星期五 农历四月29日 冲狗(丙戍)
2010年06月15日 星期二 农历五月04日 冲虎(庚寅)
2010年06月16日 星期三 农历五月05日 冲兔(辛卯)
2010年06月17日 星期四 农历五月06日 冲龙(壬辰)
2010年06月20日 星期日 农历五月09日 冲羊(乙未)
2010年06月23日 星期三 农历五月12日 冲狗(戊戍)
2010年06月24日 星期四 农历五月13日 冲猪(己畅珐扳貉殖股帮瘫爆凯亥)
2010年06月26日 星期六 农历五月15日 冲牛(辛丑)
2010年06月29日 星期二 农历五月18日 冲龙(甲辰)
祝愿你们美满幸福!
5.有知道为啥姥姥要给外甥送羊吗
又到了农历六月了。该接羊喽!你外婆给你送羊了吗?
小时候每到六月我们这里就开始送羊了,外婆家给外甥女、外甥送羊。据专家考证,六月送羊始于春秋时期,真正的含义就是:姥姥给外甥送羊,让他效仿羔羊跪乳,去孝敬母亲,报答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羊羔为了表示对母羊的孝敬,就用跪着的方式去吃奶,这就是羔羊跪乳的来历。送羊,其实就是白面做的---面羊。家家户户和过节一样,和面、发面、蒸面羊。家家户户都互相帮忙,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蒸好一锅一锅形态各异的“面羊”。面羊有老羊、小羊、狗狗、小兔、刺猬、鱼等等,一个个憨态可掬,都舍不得吃!
面羊
我们这里送羊的日子是在六月的初一、初二、初三,过了这几天就不送了,老人说,初二三,羊正欢,寓意是让外甥、外甥女健康成长!送羊也是有说法的,送双不送单,还要带十个馒头,并且有两只羊头。可不能小看这羊头,羊头是老羊驮着小羊的面羊,这羊头不能吃,是要送羊人带回外婆家的。送羊一般是外婆家的人,外婆、外公、舅舅、妗子、姨。并且送羊年年不能断,否则对外甥、外甥女不吉利,我们这里一般送到十二岁就不送了,也有送到接新羊的。接新羊就是外甥有孩子了,由孩子的外婆送羊,就是接新羊了。不过,接新羊的很少!也有嫁到外地的姑娘,路程远了送羊不方便,孩子小时候就送两只活羊,以后就不用送面羊了。还有别的县只送一对面羊,一只羊就重十来斤!真是十里不同天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不单单送羊了,同时还要买些别的礼物送给外甥 外甥女呢!面羊的档次也提高了,开始定做了,馒头房定做面羊,蛋糕房定做面包羊。这些现象都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面包羊
送羊的寓意是“感恩”“孝”,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这个吧?
6.7月15为何在山西高平寺庄一带不烧纸祭祖,但有给老人送羊的风俗
是送真羊吗?在阳泉这里,以前每到农历七月十五都会蒸面羊,互相赠送,现在这一习俗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去祭祖还是有的,不过是在七月十四,似乎也有七月十五的。
立秋之后,山西民间有中元节,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面羊对现代人来说,算不上一道纯粹的美食,但它简洁拙朴的造型、清新沁脾的面香、报恩孝亲的教诲,在一代人的心里,留下了一份依恋的亲情,一份淡淡的温馨。
山西民间制作面羊,始出于远古秋祭。《礼记·王制》有“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筤,夏祭曰?,秋祭曰尝,冬祭曰。”七月初秋,粮谷新熟,祭天告祖曰“尝”(《东京梦华录》)。祭礼还用色纯体全的牛羊,曰“牺牲”。古代祭祀为国之大事,亦渐化为民俗。山西民间有尚俭尧风,融谷、畜一体,家家制面羊以祭,而后分食。迄今,山西上党地区甚至各种祭祀都蒸面羊,形态各异,五谷俱全,相传与神农氏发明五谷相关。
秋祭定在七月十五,周后尚有数百年演变。西汉时,以孝齐家,又独尊儒术,“仲由负米”故事劝人“生事尽力,死事尽思”,秋祭重在祀祖。北魏,道教将三官与三元结合,定七月十五“中元”为地官赦罪日(《无上秘要》),以道法解脱善恶之苦,秋祭日又称“中元节”。梁武帝时,佛教定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以佛经“目犍连救母”故事,宣扬佛法解脱亡人倒悬之苦。历史上三教合流于此节“孝亲”,在过去多神崇拜的山西民间更是礼重行隆。
这种礼重行隆,表现之一就是家家蒸制面羊,祭祖分食之外,还要馈送亲友,为晋地特点。面羊馈亲,主送外甥。此俗起源于沉香劈山救母,舅舅以猪、羊相送传说,但山西南北流传最广的是“鸦反哺,羊跪乳”民间故事。相传二小长到16岁,顽劣异常,母亲只好让他帮舅舅牧羊。二小看到羊羔吃奶总是跪着,疑惑不解。舅舅说小羊跪乳是它懂得对母亲孝敬。二小又看到几只小乌鸦往来奔忙,衔来活食喂老乌鸦。舅舅说,这是乌鸦反哺,在报答养育之恩。二小渐悟事理,对舅舅说:“我要回家了,今后一定听妈妈话,长大成才,做个孝亲报恩的人。”此后每年舅舅都要送二小一只羊,提醒他好好长进,街坊邻舍互为效仿,又改为蒸送面羊,渐成此民间习俗。
平定等地还送面羊给新出嫁的姑娘。《平定州志》载,“中元日祀先茔,陈瓜果,蒸面羊荐之。以面做羊像,蒸熟送女家”,面羊须有四只,由女婿切出一块,用红丝线拴在客厅,一直到次年送来新面羊时才更换,取意“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然后女婿吃面羊头,女儿吃面羊脚,其余部分切开分给堂亲邻里共享。
面羊既有报恩孝亲之意,还被应用到人生礼仪当中,具有了“佑命符”的象征。上党地区,孩子过满月,姥姥、舅舅家要送五只大小不同的面羊,取“伍”谐音,表示与羊为伍。其中大羊戴锁,并挂红线串绕三枚古钱,旁置“拴羊石”,意思是把孩子拴住了。12岁开锁时,姥姥家要送12只面羊,取意天干地支12年轮。开锁仪式后,孩子拿着一只面羊,找邻居家换一把盐,表示从此可以独自体味人生。此俗在寿阳、霍州等地,演变为面圐囵上捏上12只羊,戴在小孩脖子上开锁,称“面羊羊”或“羊羔馍”。到晋南、晋北其它地方,又演变为面圐囵上捏12种属相动物,也有的捏成龙凤。
面羊在中元节也朝多样化发展,各种花鸟鱼虫面制品竞相而出,尤以面鱼与面人为代表。羊属阳,鱼属阴,因此晋北民间此日面羊给男娃,面鱼给女娃,还有制双羊共头或羊头鱼尾,喻阴阳相交,若三只摆放,喻“三阳开泰”,祝娃娃茁壮成长。而面人以山西定襄制作得最为奇特,其中有一道四喜娃,是几个小胖娃娃腿臂交缠嬉戏,造型饱满,构思精绝,令人惊叹不已。
面羊千姿百态,最终也须落肚为安,但要数放在火上烤干,黄黄脆脆的时候最好吃。今非昔比,现在是否还有人“咯嘣、咯嘣”吃着这种记忆中的美食?但于我的眼前,似乎浮现“鸦反哺、羊跪乳”的二小牧羊,“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的仲由掩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皋鱼叹息。面羊传承,扬弃创新,但愿成为一道滋润现代人心灵的四季美食。
7.羊杂汤面的做法步骤图,羊杂汤面怎么做好吃
用料
羊杂全部
香菜若干
葱若干
盐自己尝
上海青(小油菜)若干
面粉适量
蒜若干
步骤 1
忘了拍图,面用温水和的软一点,搓成几个小棒棒,用菜籽油涂在面上,盖盖子闷着
步骤 2
羊杂切碎,具体多碎看自己喜好。我喜欢吃大的,所以切的大块儿。
步骤 3
热锅冷油,七成熟,放葱和蒜,炸香味儿,放入羊杂,加生抽老抽,翻炒一会儿,另一个煮锅烧水,水开后放入刚炒的羊杂,我还加了几块羊肉、煮个二十分钟,放上海青,加盐,花椒粉
步骤 4
煮羊杂汤的时候就可以揪面片啦,另起锅烧热水,面擀成扁扁的,我和妈妈一起做的,她擀,我揪,你可以揪成指甲盖大,也可以像我一样放荡不羁爱自由的随手就是一大片儿,揪完盖盖焖煮一会儿,这时候羊杂汤也差不多煮好了
步骤 5
漏勺舀面,大勺舀汤,最后再放点香菜蒜苗什么的。 完美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六月送羊面羊写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