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埋伏怎么写
词语信息编辑【词目】埋伏【示例】《东周列国志》第五回:“时秋七月中旬,见田中早稻已熟,吩咐军士假扮作商人模样,将车埋伏各村里,三更时分,一齐用力将禾头割下,五鼓取齐,成周郊外,稻禾一空。
比及守将知觉,点兵出城,郑兵已去之远矣。”详细解释1、谓隐伏起来待机行动。
多用于军事方面。《三国演义》第六四回:“两岸都是芦苇蒹葭,可以埋伏。”
《水浒传》第四一回:“再又教石勇、杜迁扮做丐者,去城边左近埋伏。”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黑暗里引着陈大郎埋伏在左近,自己却去敲门。
晴云点个纸灯儿,开门出来。”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四回:“然后发今,使桓齮王贲各引一军,分作左右埋伏,却教辛胜引五千人马,前去搦战,自己引大军准备攻城。”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前时擒住的布占泰,因他降顺,给了他一个宗女,放他回国。嗣后布占泰复被叶赫主煽惑,服从叶赫,叶赫主又故意出攻哈达,令哈达向满洲借兵,唆使半路埋伏,歼灭满军。”
老舍 《茶馆》第三幕:“老师们,快走!他们埋伏下了打手!”2、指埋伏者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则怕他那里有埋伏。”《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这等险恶所在,他们必有埋伏。”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还早,这么早出门,会招那两个埋伏起疑!”3、藏匿宋 叶适 《答少詹书》:“而少詹若不相信,反以不肖者为隐藏埋伏,不能尽切磋琢磨之道,此某之所以疑愧而不敢深言也。”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三折:“明晃晃腰间甚物,怎想你那身上埋伏。”
4、谓安排伏笔清 李渔 《怜香伴·闻试》:“我如今只说父母在日曾受过石家之聘,后来两家迁播,音信不通,埋伏一句,为下文张本。"希望能帮到你。
2.小说的伏笔应该怎么写
这是网上找的:伏笔指小说中,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某种提示或暗示;或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它可以是一句(段)话,可以是一个物件,也可以是一个人物。
-
【自己的经验】:比如某个事情发生后,在里面出现过的人物(不是主角)会在往后的某个大事件中出现,并且是那个事件的转角点。
伏笔嘛,个人认为应该是不能让读者感觉太突兀,要自然而然的可以让读者读下去,不露出什么痕迹或者明显的特征啊什么的。
埋伏笔的时间最好长一些,不是越长越好,埋下伏笔后时间越长,读者就容易忘记这些伏笔中的人物(或者物品),而时间短了,则会让读者感觉不适应,因此要学会根据情况来调节伏笔与事件之间的距离。
伏笔可能是吸引人的,可能是不会让人注意到的,这些都要看作者的写文经验如何,还有就是,写伏笔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知识。
伏笔可能是一个小说一开始就出来的,也可能是在写了一半时出来的,这些都是取决于作者本人的。另外,若是要写伏笔,务必要把小说大纲列好,这样读者才能读的通顺,作者要尽量从读者的角度看这个伏笔。
总之是要多看一些大神写得文文。
————这是我写文三年以来的看法,我也是从幼稚的文笔走到现在的【单纯个人经验】
又:个人认为写小说开头可以设置一些比较长久的伏笔,开头必须要吸引人读者的眼球,读者看小说吸不吸引人一般是开头3000~6000字决定的。【个人看法】
呼~~打了这么多字,好累。望采纳= =。
3.傅的笔顺怎么写
傅的笔顺这样写:撇、竖、横、竖、横折、横、横 、竖、点、横、竖钩、点、
如图:
田字格里,这样写:
如图:
4.傅的繁体字怎么写
无繁体字
1. 傅fù辅相:太傅。少傅。教导:“傅立德义”。教导人的人:师傅。附着,使附着:傅粉。姓。笔画数:12;部首:亻;学汉字网给出傅的笔顺笔画顺序是:321251124124心得体会
继续掌握好的相关信息:傅的同音字 fù 12画 部首亻偏旁字 傅字的成语 傅字的谜语
2. 辅相:太傅。少傅。
教导:“傅立德义”。
教导人的人:师傅。
附着,使附着:傅粉。
姓。笔画数:12;部首:亻
3. 学汉字网给出傅的笔顺笔画顺序是:321251124124
傅
fù
【动】
(形声。从人,尃(fū)声。本义:辅佐)
同本义〖assist〗
傅,相也。——《说文》。按,与俌略同。
傅,傅之德义。——《汉书·贾谊传》。师古曰:“傅,辅也。”
郑伯傅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又如:傅父(古代辅育王室子女的年长男性保育人员);傅御(古代辅佐君王或诸侯办事的官员);傅弼(辅弼;辅佐)
辅导〖〗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孟子》
今日傅教帝。——《汉书·陈平传》
又如:傅姆(古时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年老妇人);傅相(古时辅导国君、诸侯王之官);傅导(辅导)
靠近,迫近〖closeto〗
傅,近也。——《小尔雅》
重欲傅人。——《考工记·庐人》
亦傅于天。——《诗·小雅·菀柳》
又如:傅郭(靠近外城);傅近(靠近)
依附,依凭〖dependon〗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又如:傅堞(凭借城堞);傅丽(依靠)
通“附”。附着〖stickto〗
辩士见一端,或以意傅着星历,虚造匈奴、乌孙、西羌之难。——《汉书·息夫躬傅》
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韩非子》
又如:傅人(依附于他人);傅于(附着)
涂〖apply〗。如:傅粉(敷粉);傅彩(在绘画中加上色彩);傅色(着色);傅致(涂上);傅饰(涂饰)
附会;强加〖beattachedwith〗。如:傅重(附会罪状);傅时(趋附时势);傅益(因附会而增加);傅理(附会于理);傅构(辅会虚构)
捎带,随带〖bring〗
边人驩激,执弓傅矢,唯恐不得进。——《宋史》
通“赙”。以财物助丧事〖〗
若国札丧则令傅补之。——《周礼·秋官下·小行人》
傅
fù
【名】
教师,师傅,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teacher〗。如:太傅;少傅
姓
傅会
fùhuì
〖strainone'sinterpretation;〗同“附会”。
凑合,集合
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草相交漆白黑丹青之所为。——《列子·汤问》
指文章的安排布局和修饰润色等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后汉书·张衡传》
参考资料
在线汉语字典:3/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