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稿意见怎么写
原发布者:玄武君
如何学习审稿专家学者为什么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审稿呢?为期刊审稿是义务,也是一份荣耀,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为进步做出了一份贡献。审稿人都是志愿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当然,通过审稿还会得到其他好处,(1)首先是精神上的收获,能够增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交流和论争的乐趣;(2)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发表之前就有机会看到(不亦快哉!);(3)通过对照其他审稿人的评论和编辑的稿件处理意见,可提高自己的审稿技能;(4)通过发现论文中的错误,可以学习如何写出更有竞争力的稿件;(5)会得到编辑的尊敬,甚或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例如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AJRCCM)编委会的任命,就是完全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是否中肯、严谨、及时。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又有什么特征呢?Black等曾对英国杂志(BMJ)的审稿人进行过评价,其目的是想明确高水平审稿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审稿花费时间和审回时间方面。他们对BMJ的420份稿件的审稿人进行了调查,2位编辑和稿件的责任作者对审稿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编辑和论文作者的评估都显示,经过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培训是提供高质量评阅的审稿人的唯一显著性相关因素。在编辑的质量评估中,年轻是高质量评阅的独立预测因素。评审花费的时间与审稿质量的提高相关,但超过3小时则无更大意义。通常认为,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拥有学术职位者、科研资助团体成员,应该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稿,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发现审稿质量与
2.如何面对无理的审稿意见
我在长期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常常会见到作者因编辑对稿件的处理结果而不满。
甚至我碰到过“学术影响比较大的作者”对编辑提出的退稿意见愤愤不平。一些年轻的作者常常认为“世道不公”、专家没有读懂文章,一些专家级作者会认为编辑的工作有失误、怀疑国内期刊的审稿程序,更有人认为编辑或审稿人跟自己过不去。
一般来说,作者常常认为“国内的同行专家审稿的不认真!” 这个我也有同感,但是不认真的标准与作者的不一样。一般作者认为审稿人不认真是因为“否定了他的稿件”,而我认为:不认真原因是“多数审稿人”给出的评价只是泛泛之词,有的甚至将文章中的内容复制过来充当审稿意见。
反倒是能够提出文章问题的意见不多。说好话容易而挑毛病难,要提出文章的不足至少需要通读文章,如果提出的意见不局限在写作方面,那更需要有一定的资料做依据。
通过审稿意见就可以看的出来审稿人是否熟悉该研究领域、审稿是否认真。好的审稿意见,除对文章的选题定性评价之外,会对研究的具体过程进行认真的审视,会提出一些有实质内容的意见或者是疑问,有的还会给作者提出许多深入研究的建议。
这样的审稿意见在具有国外留学经验的、中青年审稿人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审查意见,即使是对稿件持否定态度也可以给作者带来莫大的收获。
但是,常常让编 辑左右为难的是,只介绍文章所研究的问题而缺乏对文章的评价,有时尽管对文章的整体水平不满意也给不出来具体的意见,只是一个“水平一般”,似乎编辑不知 道文章在研究什么,而向编辑做知识普及或是作者的自我推荐信。而让作者不满的当然是否定性的评价,这里边有几种情况。
(1)对于审稿人来说针对稿件提出的问题,并不一定就是对稿件的完全否定,有的只是学术上的探讨,但是由于一般水平还可以的期刊不会只是在审稿人认为不适 合发表时才决定退稿,审稿通过的稿件往往多于发稿的数量。所以,编辑常常会根据审稿的意见来判断稿件的取舍。
有时退稿的意见只是一个借口,而实质上是对稿 件的写作水平、选题方向等不满意的综合反映。所以作者会感觉:“这样的就给予退稿处理啦?” (2)对于审稿人来说,没有时间仔细研读作者的稿件,往往在读到文章的开头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好或坏的概念。
如摘要中看不出作者选题的创新性、文章的开始就 出现论据不充分之处、文章表达难以让人理解、论述中出现明显的疏忽和错误等等。这样已经让人相信作者不是一个严谨的人、文章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现在作者自 己对自己的稿件都不认真,如何要求审稿人认真呢?我非常认同:一般论文都是写给新入行的人看的。审稿人往往是学术研究方面的骨干或带头人,一般很少阅读一 般性的研究论文,就是阅读,不是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也不会仔细阅读。
浏览是在信息爆 炸时代的一种通用阅读方法。因此,指望审稿人仔细阅读你的稿件,实质上是不现实的。
所以,如果不能很快让审稿人认同,审稿人给出不切实际的结论是十分正常 的。特别是一些作者,感觉自己的研究十分重要、有时是面面俱到而将文章写的泱泱几万字。
经常有作者以自己论文篇幅作为水平的体现,如果没有十分的吸引力, 谁会花上几个少时、耐着性子将你的文章阅读完!(3)学术问题有不同的观点,这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同一个问题大家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如果大家的意见都统一了,那么这样的研究也就没有创新性、也就没 有发表的必要,应该写入教科书啦。
另外,不同的人资料的占有量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更何况审稿人的研究与作者的研究方向多数情况是不相同的(能 够做到大方向相同就不错了),我们常常听到作者陈述:目前国内还没有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这充分说明研究的独特性,所以稿件的审查,实质上是用外行的眼睛 来挑刺。
审稿人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没有道理的意见是十分正常的。这也就是学术发展中常常出现的:新的学术观点不容易被认可,甚至被扼杀。
这是科学发展 的代价之一,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现在通行的:同行专家审稿机制更好的办法来保证学术成果发布的科学性。我 常常听到我的作者抱怨:我的稿子被你们退了以后,我投到国外知名期刊都发表了。
这一方面说明:审稿机制不是保证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能被发现和发表,而是最 大限度地保证违反科学规律或科研垃圾不被发表出来;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期刊不一定就比国内期刊要求的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做出版的应该尽量规范稿件的 出版流程,尽量做到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能够不被埋没,为此我在工作中就开辟有特别通道:如果作者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可能会不被人接受 或理解,那么就向编辑提出来,最好不是自己自说自话而是有人推荐。
那么,我的编辑就会采取不同于常规的审稿流程,明确专家审稿的重点和出发点,从而给予最 大程度的宽容。但是,这样也解决不了前面的问题,总归这种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只是少数。
那么,面对这样的现实,办法只有一个:作者自身努力做到不被审稿人误 解,努力让审稿人认同你的观点。总归审稿人读。
3.如何写审稿意见
在书写审稿意见时一般至少要写三条: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
(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审稿意见最好不要带有强烈感情,就算是作为那篇稿件的责任编辑你觉得它有多么好,也要尽量地克制自己,用一种略带轻松的语气对你的稿件做出客观的评价。
这样做的好处是:给主编留有余地,当他和你意见相左时,不至于对你的“偏激”感到反感。同时也给自己留有余地,万一稿件被枪毙,也不至于因为过满的感情而遭受打击。
而我们常用的审稿意见有如下: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3、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4、语言问题(出现最多的问题)
笔者简单例举了了一些,看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扩展
4.如何面对无理的审稿意见
我在长期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常常会见到作者因编辑对稿件的处理结果而不满。
甚至我碰到过“学术影响比较大的作者”对编辑提出的退稿意见愤愤不平。一些年轻的作者常常认为“世道不公”、专家没有读懂文章,一些专家级作者会认为编辑的工作有失误、怀疑国内期刊的审稿程序,更有人认为编辑或审稿人跟自己过不去。
一般来说,作者常常认为“国内的同行专家审稿的不认真!”这个我也有同感,但是不认真的标准与作者的不一样。一般作者认为审稿人不认真是因为“否定了他的稿件”,而我认为:不认真原因是“多数审稿人”给出的评价只是泛泛之词,有的甚至将文章中的内容复制过来充当审稿意见。
反倒是能够提出文章问题的意见不多。说好话容易而挑毛病难,要提出文章的不足至少需要通读文章,如果提出的意见不局限在写作方面,那更需要有一定的资料做依据。
通过审稿意见就可以看的出来审稿人是否熟悉该研究领域、审稿是否认真。好的审稿意见,除对文章的选题定性评价之外,会对研究的具体过程进行认真的审视,会提出一些有实质内容的意见或者是疑问,有的还会给作者提出许多深入研究的建议。
这样的审稿意见在具有国外留学经验的、中青年审稿人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审查意见,即使是对稿件持否定态度也可以给作者带来莫大的收获。
但是,常常让编 辑左右为难的是,只介绍文章所研究的问题而缺乏对文章的评价,有时尽管对文章的整体水平不满意也给不出来具体的意见,只是一个“水平一般”,似乎编辑不知 道文章在研究什么,而向编辑做知识普及或是作者的自我推荐信。而让作者不满的当然是否定性的评价,这里边有几种情况。
(1)对于审稿人来说针对稿件提出的问题,并不一定就是对稿件的完全否定,有的只是学术上的探讨,但是由于一般水平还可以的期刊不会只是在审稿人认为不适 合发表时才决定退稿,审稿通过的稿件往往多于发稿的数量。所以,编辑常常会根据审稿的意见来判断稿件的取舍。
有时退稿的意见只是一个借口,而实质上是对稿 件的写作水平、选题方向等不满意的综合反映。所以作者会感觉:“这样的就给予退稿处理啦?”(2)对于审稿人来说,没有时间仔细研读作者的稿件,往往在读到文章的开头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好或坏的概念。
如摘要中看不出作者选题的创新性、文章的开始就 出现论据不充分之处、文章表达难以让人理解、论述中出现明显的疏忽和错误等等。这样已经让人相信作者不是一个严谨的人、文章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现在作者自 己对自己的稿件都不认真,如何要求审稿人认真呢?我非常认同:一般论文都是写给新入行的人看的。审稿人往往是学术研究方面的骨干或带头人,一般很少阅读一 般性的研究论文,就是阅读,不是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也不会仔细阅读。
浏览是在信息爆 炸时代的一种通用阅读方法。因此,指望审稿人仔细阅读你的稿件,实质上是不现实的。
所以,如果不能很快让审稿人认同,审稿人给出不切实际的结论是十分正常 的。特别是一些作者,感觉自己的研究十分重要、有时是面面俱到而将文章写的泱泱几万字。
经常有作者以自己论文篇幅作为水平的体现,如果没有十分的吸引力, 谁会花上几个少时、耐着性子将你的文章阅读完!(3)学术问题有不同的观点,这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同一个问题大家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如果大家的意见都统一了,那么这样的研究也就没有创新性、也就没 有发表的必要,应该写入教科书啦。
另外,不同的人资料的占有量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更何况审稿人的研究与作者的研究方向多数情况是不相同的(能 够做到大方向相同就不错了),我们常常听到作者陈述:目前国内还没有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这充分说明研究的独特性,所以稿件的审查,实质上是用外行的眼睛 来挑刺。
审稿人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没有道理的意见是十分正常的。这也就是学术发展中常常出现的:新的学术观点不容易被认可,甚至被扼杀。
这是科学发展 的代价之一,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现在通行的:同行专家审稿机制更好的办法来保证学术成果发布的科学性。我 常常听到我的作者抱怨:我的稿子被你们退了以后,我投到国外知名期刊都发表了。
这一方面说明:审稿机制不是保证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能被发现和发表,而是最 大限度地保证违反科学规律或科研垃圾不被发表出来;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期刊不一定就比国内期刊要求的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做出版的应该尽量规范稿件的 出版流程,尽量做到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能够不被埋没,为此我在工作中就开辟有特别通道:如果作者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可能会不被人接受 或理解,那么就向编辑提出来,最好不是自己自说自话而是有人推荐。
那么,我的编辑就会采取不同于常规的审稿流程,明确专家审稿的重点和出发点,从而给予最 大程度的宽容。但是,这样也解决不了前面的问题,总归这种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只是少数。
那么,面对这样的现实,办法只有一个:作者自身努力做到不被审稿人误 解,努力让审稿人认同你的观点。总归审稿人读你。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拒稿的审稿意见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