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笔楷书怎么写
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
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
基本要领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
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
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
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
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
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
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
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学习楷书必不能越过的“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
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相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里的风景深探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终日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并且从中获得了书法灵感。他每天不知疲倦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最后竟然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可见其对书法研究的痴迷程度。
有一天深夜,王羲之还在练字,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但还是不满意。后来实在疲倦不堪,趴在桌亡睡着了。
这时.忽然刮来一阵清风,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我看你每天潜心研究书法,十分用功,现在我教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听到这里将信将疑地伸手过去。老人在他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书法技艺会越来越高的。”
说罢就消失在空中了。这时王羲之急忙喊道: “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看着老人走了之后,王羲之一看手心,原来是个“永”字,思考了一整夜,终于明白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了。
白云先生教授的真是好笔诀啊!此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勤奋了,书法也更加洒脱高超了。后来有一次,王羲之和朋友在兰亭欢聚时,便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为世人传颂。
基本释义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以柳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
2.如何写好美术字(黑体字,宋体字)最好附图
1.美术字的特点和基本笔画 ①宋体美术字:特点是端庄大方,古朴挺拔,结构紧密,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点如瓜子、撇如刀形。
字形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等。②仿宋体美术字:是由宋体字和楷书结合变化而来的字体,特点是刚劲有力,结构匀称,笔画横平竖直,横竖粗细一致,点如三角、撇如长刀形。
字形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等。③黑体美术字:特点是粗壮有力,庄重醒目,结构均匀,笔画横平竖直,粗细一致,方点、方角。
字形多为方形、长方形等。④变体美术字:是对宋体字和黑体字的字形、结构、笔画进行适当的加工、变化、装饰、美化而成的各种字体。
特点是新颖别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笔画变化要简洁明朗、生动活泼、连贯一致,通常有装饰美术字、象形美术字、立体美术字和阴影美术字等。
2.美术字的书写规律 ①方正:由于汉字的结构是方形,所以美术字的外围要方正。笔画一定要横平竖直,摆正放稳,才显得端庄大方。
②匀称:在安排美术字的结构时,要使字体的笔画分布匀称,合理协调。如果笔画或大或小,或紧或松,就会造成字体松散或者拥挤。
③穿插争让:美术字的笔画、部首各有不同。为了使字的笔画之间,互相呼应,重心稳定,就要对字的某些笔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安排,使其穿插有序,争让合理。
所谓穿插,就是对美术字的笔画交插延长;所谓争让,就是对字的某些笔画向前争抢一步,而有的笔画就要向后退让一步。④顶格、缩格、出格:顶格,就是将美术字的主要笔画或边缘笔画顶住字格,但是要注意恰到好处,不能过头。
缩格,是将某些字的笔画向回收缩,因为有些字的外周笔画与字格边线相平行,在书写时就不能压住或靠紧字格的边框线,要收缩调整,如“国”、“司”、“日”、“山”、“南”等字。否则,这些字会显得肥大而不协调。
出格,是三角形、菱形之类的字书写时,可以将其点、撇、捺的笔端适当出格,如“人”、“会”、“命”等字。出格也要注意适可而止。
⑤密收:汉字的笔画有疏有密。写美术字时,对于笔画稠密的字,要适当收缩或者减细其笔画,以避免这类字过大而使得字格盛不下,如“健”、“锻”、“警”、“譬”等。
对笔画稀疏的字,要力求开阔,撑足字格。1.美术字的特点和基本笔画 ①宋体美术字:特点是端庄大方,古朴挺拔,结构紧密,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点如瓜子、撇如刀形。
字形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等。 ②仿宋体美术字:是由宋体字和楷书结合变化而来的字体,特点是刚劲有力,结构匀称,笔画横平竖直,横竖粗细一致,点如三角、撇如长刀形。
字形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等。 ③黑体美术字:特点是粗壮有力,庄重醒目,结构均匀,笔画横平竖直,粗细一致,方点、方角。
字形多为方形、长方形等。 ④变体美术字:是对宋体字和黑体字的字形、结构、笔画进行适当的加工、变化、装饰、美化而成的各种字体。
特点是新颖别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笔画变化要简洁明朗、生动活泼、连贯一致,通常有装饰美术字、象形美术字、立体美术字和阴影美术字等。
2.美术字的书写规律 ①方正:由于汉字的结构是方形,所以美术字的外围要方正。笔画一定要横平竖直,摆正放稳,才显得端庄大方。
②匀称:在安排美术字的结构时,要使字体的笔画分布匀称,合理协调。如果笔画或大或小,或紧或松,就会造成字体松散或者拥挤。
③穿插争让:美术字的笔画、部首各有不同。为了使字的笔画之间,互相呼应,重心稳定,就要对字的某些笔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安排,使其穿插有序,争让合理。
所谓穿插,就是对美术字的笔画交插延长;所谓争让,就是对字的某些笔画向前争抢一步,而有的笔画就要向后退让一步。 ④顶格、缩格、出格:顶格,就是将美术字的主要笔画或边缘笔画顶住字格,但是要注意恰到好处,不能过头。
缩格,是将某些字的笔画向回收缩,因为有些字的外周笔画与字格边线相平行,在书写时就不能压住或靠紧字格的边框线,要收缩调整,如“国”、“司”、“日”、“山”、“南”等字。否则,这些字会显得肥大而不协调。
出格,是三角形、菱形之类的字书写时,可以将其点、撇、捺的笔端适当出格,如“人”、“会”、“命”等字。出格也要注意适可而止。
⑤密收:汉字的笔画有疏有密。写美术字时,对于笔画稠密的字,要适当收缩或者减细其笔画,以避免这类字过大而使得字格盛不下,如“健”、“锻”、“警”、“譬”等。
对笔画稀疏的字,要力求开阔,撑足字格。 3.美术学的书写步骤 ①根据字数和需要确定字体、大小,并划好字格。
②分析每个字的结构、笔画,并合理安排布局。 ③轻轻勾出字的单线结构。
④加粗字的各个笔画。 ⑤修改整理细部。
3.美术学的书写步骤 ①根据字数和需要确定字体、大小,并划好字格。②分析每个字的结构、笔画,并合理安排布局。
③轻轻勾出字的单线结构。④加粗字的各个笔画。
⑤修改整理细部。
3.如何写好美术字
我时常看到,不少人画画的水平还可以,但在自己的画面上题的字可就丑陋了;我还多次遇到,有不少书法家,楷书、隶书,甚至草书都会写,他自己有时也会自擂:“真、草、隶、篆,样样精通。”但是,他是经常与“字”打交道的人,少不了会遇到让他写个标语呀,牌匾呀,条幅呀什么的,这他就傻了眼了。
尽管现在有了电脑打印,写字的场合不多了,但还是有不少地方需要人来写字的。如果你是一位美术老师,能写一笔规范美观的美术字,你的人气会大升,你的业务能力会大长。你的学生会大受裨益。你的额外收入也会不时增加。何乐而不为呢!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轻视美术字的掌握。你要知道,在一个大城市里,真正能写好美术字的人聊聊无几。经常用的等线体(黑体)和宋体,你如想熟练掌握,写不错,写得好看,笔画均匀,没有2-3年的苦心习练,那是根本办不到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写两米大的字,你的手不颤、心不慌,还是要有足够长的经验的。
美术字也很有魅力,你喜欢上了她,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她。
4.毛笔楷书的所有笔画怎么写漂亮
1、如果是写“楷书”,则按楷书基本笔画要求书写。王羲之有“永字八法”,说的就是基本的“点横竖撇捺勾折挑”笔画。笔画书写讲究“提按顿挫”、字体的间架结构、布局位置。
2、楷书如人走正步,学好了则可“跑、跳、飞”。在其他字体中,则将笔画的“提按顿挫”方法(也就是写出笔画的“粗细圆尖”)应用其中,再按你书写的字体“行、草、隶、篆”的笔画结构和字体结构、篇幅结构书写临习,注重“行气”和经营位置,则能练习出好字来。
勤能补拙,多多练习
5.什么是楷书
什么是楷书?
楷书是对隶书略加改造的一种字体。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时代就逐渐成熟了。它保存了隶书的结构,去掉了隶书的波挑,把隶书的扁形,改为基本上呈正方形。后来人们常把汉字称为“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讲的。
关于楷书的产生和发展,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真书之变其在魏汉间乎?汉以前无真书体,真书之传于今日者,自吴之《葛府君碑》及元常(钟繇)之《力命》、《戎格》、《宣示》、《荐季直》诸帖始。至二王则变化殆尽,以迄今,遂为大法,莫或小易。”他说的真书,就是楷书。六朝以来,这种新字体被称为真书、正书。到了唐代,这种字体又有了大的发展,大概是由于它可作人们学习摹仿的楷模的缘故,被称为楷书。
楷书的特点是字画横平竖直,结构紧凑,气势流畅,形体优美。历史上的书法家有不少精品传世。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赵孟 以独特的风格把楷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被世人称为楷书四大家。
由于楷书比隶书好写,比草书好认,所以魏晋以后就逐渐取代了隶书,成为通用字体,一直应用到现在。到了宋代,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在楷书的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一种专供印刷用的字体,后来称为宋体。如今,电脑排版和各种印刷物上所用的宋体、仿宋体、黑体等,都是楷书的变化应用。
6.楷体字怎么写
要想写好楷体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