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水》
水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2.《水》教案
水 五年级下 师:上节课,同学们初步阅读了这篇课文,生字词会写了吗?打开默写本,听写词语。
第一个词语:储藏 第二个词:勺(教师出示象形文字) 第三个词语,挂在母亲的腰带上,成了幸福,权威的象征――钥匙。 出示核对。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齐读。
师板书:最珍贵。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弦,和你的经历对照,想一想,并把你的感想,关键词写在书上。
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边写感受。 师:刚才边读边思,边思边记,现在,我们发言的时候要说出哪句话让你体会最深,最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对这句话感受最深,因为那些孩子对下雨天的水从不浪费,而我们洗澡的时候用好多水,如果我们能把那些水节约下来,送给他们那应该多她啊! 师: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真好。 生:我们随时随地都有自来水用,可是我们却从不注意节约,这样下去的话,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师:虽然你用的是一句公益广告语,但我分明看到了你心底的呐喊。 师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先是像我们这里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们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师:这一段还有哪里让你体会最深? 生:我对“先是像我们这里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我感受最深,城市孩子,嫌水很脏,看到有脏水要擦一擦,而这里的孩子却张大嘴巴喝,衬托出了这里的孩子对水的渴望太强烈了。
师:我们天天有水用,是多么幸福。 师:你能一个月不洗澡吗? 生:不行,身上会痒。
师:那你能两个月不洗澡吗? 生:不行,身上很脏。 师:你能三个月不洗澡吗? 生:很痒很脏。
师:村子里为什么不能洗澡? 生:因为没有水,没有水让他们洗澡。 师:所以他们只能一个月不洗,三个月不洗,一年不洗,现在终于盼来了一场雨,让我们加入到他们洗澡的行列中去,自己读读这一段。
师:谁愿意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动情,声情并茂,有一个小小的遗憾,你的语速快了点。 你读得这么好,为什么? 生:老师教给我的,一边读一边想象情景。
师:把自己当成―― 生:其中的一员。 师:请你来读。
你是谁? 生:我叫刘俊。 师:你把自己当成谁? 生:我把自己当成洗澡的人。
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用心读一读雨水给村里人带来的惬意。
齐读。 师:作者是这样生动地写了村里人洗澡,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你的? 生:第一节的最后一句:“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在他们那,水比酒还要珍贵,在我看来,太不可思议。
师:联系生活,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老师奖励你,把这句话读得大家听听。 生读: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师:你来读读。 师:水比酒还要贵重,村里人不想喝酒,而还喝水,说明―― 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我对这段感受深:一个村子里的人吃水,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师:这个同学,联系实际,并抓住了关键的内容,老师体会到,村里人为了吃了水,不管严寒酷暑,都要走山路挑水。
这也说明――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还有吗? 生:我们国家很多地区缺水,我们住在不缺水的地方,要注意节约。
师:是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水。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让我们舒服得都“啊啊”大叫了起来,我觉得他们很需要水,从啊啊体会到他们觉得十分舒服。
师:这舒服的感觉是什么带来的? 生:水。 师:多少水? 生:一勺水。
师:一勺水几个人? 生:四个人。 师:母亲就用一勺水为我们四兄弟消暑。
母亲有没有为自己浇水? 生:没有。 生读: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师:你读得很用心,很努力。
母亲有没有为自己浇水? 生:没有。 师:是笑着锁上了水窖。
师:在炎炎夏日里的水就更珍贵了,所以说―― 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课文第五节这一句让我感动: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湿润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讲了虽然只有一勺水,但是让身体很舒服,没有水会给人类带来痛苦,我想到一个资料: 师:你把情感带入了文字,所以能从心灵深处迸发出这么情真意切的文字。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来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师:这一段中,还有让你感受最深的吗? 生:从这些话中,我体会到我们平常洗澡从没有这种感觉,而作者有这种感觉,说明夏天他们被风干的感。
3.苏教版五下《水》教案
【教学资源分析】《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
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
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水(板书)是很有意思的精灵。
在古代大圣人孔子的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是有情义、有德性的;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中,水正如他心中的愁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现代著名作家马朝虎的眼中,水又是什么呢?二、初读感知。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设计理念: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扣文章的这句中心句展开的。
教学伊始,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2、怎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水,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何以会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3、因为我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我的家乡到底是怎样一番缺水的情景呢?(板书:缺水)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1)“十分里以外”村里人要吃水,要到十公里以外去挑,而后返回,来回奔波二十公里,目的就是要挑回一担水,多辛苦啊! (2)“排上一个小时”为了一担水,要等待一个小时,甚至还要更多时间,可见水弥足珍贵。
(3)“一处很小的泉眼”只有一处泉眼,而且很小,看来这里确实是一个水源稀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5、师小结:因为我的家乡缺水,而村民的生活又时时刻刻离不开水。
所以(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难怪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看来,在这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6、假如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7、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1、过渡: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人们对水自然会有一种渴望,会有一种期盼,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回忆,去真切地感受那里的人们渴望水的情景吧!2、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困难吗?检查初读情况。(1)课件出示三句带有生字的句子。
“那时侯,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而挂在她腰间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2)读生字词:“储水”,“钥匙”,“一勺水”(3)自由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4)指名读三句句子,教师相机询问。① 什么叫储水?为什么要储水?(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储水是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② 平平常常的一把钥匙,象征着什么?为什么说它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因为这把钥匙锁住的是水窑,只要水窑打开了,我们就能用水,那该是何等痛快、幸福的事。)
③ 用一勺水给我们洗澡,说明什么?(因为缺水,所以要节约用水,用一勺水,就给四兄弟洗了一回澡。)(5)有感情地读三句句子。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又能通过对三个生字的简单理解,再次引领学生感悟到这里缺水,水是很珍贵的东西。四、自读感悟,品读交流。
1、除了第一自然段和上面几句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体会到水特别珍贵吗?2、默读课文,划有关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点滴感受。设计理念:高年级学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师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的句子理解。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
(1)“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① 为什么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下雨?(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储水)② 因为缺水,所以洗澡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件奢耻的事情,只有在下雨天,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那是怎样的一。
4.仿照五年级下册《水》这篇课文写一篇作文
水成最珍贵的礼物位于群山顶峰、海拔1800米的文山州砚山县阿猛镇水塘村大榔树组,是云南最干旱的村落之一。
山山相连,峰峰相接是砚山县阿猛镇的地理概貌。阿猛镇地处广西和云南两地三县交界处的边缘地带,是一个苗族、壮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集的乡镇。
和众多山脚下的村落不同,大榔树组居民简陋的黑瓦土房都修建在山顶,稀稀落落散布着。87户居民中,50户为苗族,37户为白族。
因距离阿猛镇40公里,且不通公路,当地政府的“爱心水”一度无法送到这里。断水20多天后,村领导徒步半天来到镇里汇报灾情,方才引起重视。
3月18日是水塘村村支书李少中的母亲50岁生日,李少中的大姐夫用牛车拉了100公斤水给岳母祝寿。因送水有功,大姐夫被安排坐在上席。
李少中为表示对大姐夫的感激之情,特意敬了一杯酒。“现在谁家办红白喜事,水是最珍贵的礼物。”
大榔树组小组长李振勇这样说。找水差点将命搭上2月27日,村民李连宏三兄弟在“滴水崖”山洞找到了水。
三兄弟最初的想法是,给自家的水窖装满就停手。可谁知,有水的消息迅速在附近的村子里传开,前来拉水的人很快在山洞前排起长队。
三兄弟决定,几个人轮流值班,用水桶从崖缝中接滴落的水。谁知两天后,这个寻遍大山后找到的唯一透水点也断流了。
村小组长李振勇提议,由对山洞熟悉的李连宏三兄弟继续找水。3月3日,三兄弟攀爬到村子对面一处山崖,发现一个山洞,决定点着火把进去寻水。
“觉得里面水汽很重,应该有水,我就下去了。”洞口只能容纳一人,李连宏的大哥打着火把试探着往洞里爬。
为了安全,3人约定,用声音当做呼救信号。10多分钟后,大哥的回话声停止了,李连宏感觉不对劲,赶紧跟着下去了。
“大哥说胸闷,估计是缺氧,我赶紧往外拽他,火把也熄了。”凭着年轻体力好,李连宏将哥哥拉了出来。
两人出洞后脸色苍白,过了好一阵才缓过劲来。“找水差点将命搭上”,老母亲听说了3个孩子遭遇后,下了“死命令”――谁也不准再去山洞寻水。
一周洗一次碗筷节水60岁的彭文仙,看到几个陌生人来到自家门前,有些激动。“感谢你们呀,不是你们我们都要渴死了。”
老人误把记者当做送水的乡镇干部。在她背后,是3个10岁左右的男孩。
见到陌生人,孩子们有些局促地躲在老人身后,黑乎乎的脸和乱糟糟的头发,表明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洗脸和洗头了。“洗澡?”听到记者询问,老人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村支书李少中说,为了节约用水,村民几乎一周洗一次脸,洗一次衣服,洗一次碗筷。记者在一个村子里看到一位大妈在洗衣服,晾衣绳上挂了二三十件衣服。
“我们家快一个月没洗衣服了,衣服都是穿脏了就在太阳下面晒晒,然后再穿,再脏再晒,一般穿了三遍我们才洗一次,这样就攒了这么一大堆。”3个月没吃到新鲜蔬菜干旱让蔬菜成了奢侈品。
村民李大友开始从山上采野菜“饿羊菜”吃,这是羊饿急了才肯吃的植物,需要用水泡六七天才能除掉菜里的涩味。除了“饿羊菜”,李大友家的一日三餐就是盐水伴着干菜下饭。
“3个月没有新鲜蔬菜了,很多村民都到山里去找一点野菜。”村干部说,因为天旱,找到一点野菜先留给孩子和老人,壮劳力吃腌肉凑合。
文山州翁达村村民林光德也说,家里不怎么吃青菜,只有每星期一次的集市上可以买点。但是很贵,以前两三毛钱一斤,现在都要一块多。
这里的人一星期能吃上一次青菜就很了不起了。平时都是吃咸菜、腐乳来下饭,差不多忘记青菜的味道了。
半瓶矿泉水先给妹妹喝3月17日,农历二月初二,按村里的规矩,居民按照风俗在老树下杀鸡敬天,祈求风调雨顺。阿猛镇政府决定,即使山再高、路再险,也要把水送到这个最干旱的村庄。
当天早上7时,阿猛镇党委副书记张友福就忙碌起来,在联系好6台送水车后,他又打电话给村里,叮嘱村民在5公里外的陡峭山路上等候。3个小时后,从40公里外驶来的送水车终于抵达村庄。
20多天没有看到干净水的村民排队领水。“一些孩子直接把水舀到瓢里大口喝起来,好像渴了几百年。”
想起当时的情景,镇干部张友福说,想哭。3月18日,记者在大榔树组目睹了兄妹让水的感人一幕。
当时,记者将随身带的6瓶矿泉水分给几个孩子。一个没分到水的10岁男孩没走。
他指着记者包里那瓶喝了一半的矿泉水,不好意思地说:“叔叔,给我一瓶水吧。”“喝吧,都给你。”
出人意料的是,拿到这半瓶矿泉水后,男孩迅速将盖子打开,递到旁边3岁妹妹的口中。这一幕让人动容,大家记住了他的名字李细伟。
村支书哭劝村民外出打工“连吃的水都没有,哪来的水种庄稼。”几个月来,水塘村村支书李少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村民找水源,但在多次努力失败后,他失去了耐心,开始一家一户上门,劝村民外出打工,要不投靠亲戚渡过难关。
“出去吧,难道在这里等着渴死吗?”李少中和村干部这样劝村民。在大榔树组,目前除了几个村干部坚守外,其他村民都外出寻找生路去了。
其中外出打工的有50多人,占到村里人口的六分之一。“我对他们说,你们出去吧。
家里剩下老人和孩子,我们帮着照看。”李少中说。
不少村民有些犹豫,他甚至哭着劝他们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