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写访谈录
访谈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访问谈话的记录。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在当今的各种新闻媒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香港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之一——“杨澜工作室”,本质上就是访谈录的一种,其文字结集出版,名之曰《我问故我在》。而国内所有高品位的报纸,也都有这种文体。下边就以我校高一(2)班吴芸芸同学发表在《碧桂学子报》总第七期第八版的《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为例,谈一谈访谈录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如《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一文,开端先介绍了访问对象林文韬,然后点出采访的时间(中考前夕)和访谈内容(对高中生活的感受等),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作者向林提出四个问题,林分别作答,构成了本文的主体。最后一次问答则是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语言。至此,一篇完整的访谈录就成型了。
以上介绍了访谈录的基本结构格式。写好访谈录的关键是什么呢?
如果说写诗“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写访谈录,成败的关键也在“写”外——那就是“访问”。而成功的访问,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仍以《林》文为例,其中心话题是“对高中生活的感受”。之所以以此为中心话题,是因为很多同学及家长对高中生活非常关心又缺乏了解,而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因此四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这样就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
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按一定的次序展开,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这样才利于访问的顺利进行,形成文字也才能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切忌东拉西扯,乱问一气。《林》文就主要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展开提问的。
再次,提的问题要内容具体,让访问对象有话可说,切忌空泛。更不要提假大空的问题,否则被访者要么不愿配合,要么胡乱应付,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形诸文字,读者也会望而生厌。
另外,还可以在每次提问新的话题前,适当的接过对方的话,延说几句,然后再转换到新的问题上,这样可以缓和采访现场的气氛,使文章过度自然,前后连贯。如《林》文的第四问,作者就先接着林谈的游戏机大赛的话题延说一句:“对,我也现场观看了比赛,对了,你还是参赛选手之一呢!”一句话拉近了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距离,然后话题一转,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总之,访谈录的写作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做好写前的访问。愿同学们,尤其是小记者同学们能利用好这个工具,将身边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及时向家长,向社会作出报道。
2.力气的力田字格怎么写
力田字格写法:
一、力的释义:
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量;能力。
3、特指体力。
二、力的组词:
得力、动力、法力、出力
人力、电力、马力、活力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灾。凡力之属皆从力。
白话版《说文解字》:力,筋骨。像人的筋骨形状。平治天下的功能也叫“力”,这种“力”可抵御大灾。所有与力相关的字,都采用“力”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出力[chū lì]
拿出力量;尽力。
2、电力[diàn lì]
电所产生的做功能力,通常指做动力用的电。
3、活力[huó lì]
旺盛的生命力。
4、火力[huǒ lì]
由可燃体产生的动力。
5、拉力[lā lì]
拉拽的力量。
3.谈力的作用(什么叫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马克思哲学观点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动物是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而所谓一些动物如人一样的做某些事情,这不是主观能动性,而是动物出于生存需要的必备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称为本能。动物是只有做法而没有理论的,也就是说没有主观能动,不是出于意识支配的。
比如小狗算术,它并不知道数字的概念,而是出于一种条件反射(了解训狗的人都知道,就是放狗粮的原理)。而一些人认为“动物也有主观能动性,只是范围不同”,这在马克思哲学中是错误的!地球自转的动力原理 江一泉 (中国福建泉州蓝天心理咨询中心 362000) [摘要]:发现了力和运动的共存方式。
据此,统一了电磁力、强力、引力,并解释了湍流和地球自转的动力原理。“动力存在原理”是本文的核心,该核心具有“运动产生力”的哲学概念,与经典动力学“力改变运动”的哲学概念合并,将获得宇宙运行自洽的科学原理,而无需“第一推动力”的假设。
[关键词] 外在动力 内在动力 动力共存[中图分类号] N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三百多年前,莱布尼茨曾诘问牛顿关于力的来源问题,“力的来源”就成为近代自然科学一个未解的问题。由于力的来源未解,因此,在解释宇宙运行时,必须提出“第一推动力”的假设,而这样的假设与自然科学并不相容。
为此,本文以自然现象为根据,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几种自然共存,并把这些动力关系称之为“动力存在原理”。下面给出力与运动的共存性分析。
1. 运动和力的三个共存性(动力存在原理) 这一小节要指出运动和力的共存关系,并给出“力的来源”这一哲学新视角。除经典动力学的动力关系之外,在此,我将揭示运动和力的另外一些自然内在的相关性,并给出重要的结论,以补充人们对力和运动的认识。
先给出如下运动和力的现象,以归纳运动和力的内在自然属性。a)电子的流动同时产生了电场力,并有确定的方向定则。
b)磁原子的极同向运动同时产生了磁力,并确定了N/S方向。c)地球与宇宙整体的相对运动同时存在引力,方向指向地心。
d)原子核高速自转同时存在强力,方向指向核心。上述都是运动和力的成对同时存在、不同能级存在、不同方向存在、不同空间存在的自然现象和事实。
由此事实,我提出“力来源于运动”的概念,并对物理学存在的各种力,在自然原理上给予统一:力与运动的共存是自然界一个重要的规律,并以下述三个特性共存。 1.1 运动和力的不同能级共存性由于人类对运动、特别是对力的感知觉有限 ,而且,这种同时存在的运动和力有着很大的能级跨度,如果没有现代技术,在宏观和微观上,这一特性难于整体纳入人类的视界。
根据现象综述:运动与力共存,并且共存的力的能级,小于共存的运动的能级。这种动力关系也是量子论最基本的自然渊源。
1.2 运动和力的向心共存性把运动等效为理想动态质点,力与运动同步,方向恒指向运动质点。这种运动和力所构成的方向属性,形成了向心力、引力、核力、电磁力的方向定则。
1.3 运动和力的空间分布在遵循1.1的动力能级关系下,运动和力存在正比关系。在遵循1.2的方向性,以运动质心为原点、按其建立的球坐标空间,空间点的力,随着与原点距离的增加,以自然对数函数衰减而收敛分布 。
这是运动和力在不同空间的同时分布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归纳出“运动产生力”,是对概念“力的来源”的辅助说明。
而“力和运动的上述共存方式”才是运动和力在自然界存在的本质,这种本质是“没有原因”的自然属性。就如“力会改变运动”也同样是“没有原因”的自然属性。
它明确指出了运动和力在空间、方向、能级、时间的共存及分布关系。宇宙的运行方式,按上述内外动力规则、以各种级别,按这种动力量化关系纠缠、相互作用在一起。
由不同量级的动力空间、具有整体动力相关的集合构成了宇宙。人类对动力空间感受的有限性,形成了“宇宙是无限的”之认定。
上述就是动力存在原理。由此原理,下面谈谈地球的引力和自转问题。
2. 地球的引力和自转的分析上节指出力是存在于运动空间的事实,给出了引力也是动态的“存在”事实。有了力的存在原理,我们对地球的引力和自转的现象就可以在自然原理的层次给出自洽的解释。
地球引力:地球是一个运动体,根据存在原理,地球引力是由地球本身运动所产生的。根据运动和力在不同空间、不同量级、向心方向、同时存在的自然现象,以地球为“点”的运动,包围其“点”的空间,将同时存在大球体、小量级、指向地心的引力,引力是离(地)心收敛,整体与地球。
4.谈勤奋怎么写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留给后人的名言。也就是说,勤奋可以使学业更加精深,松驰就会使学业荒废。
可以说,如果没有西汉匡衡的刻苦努力,就没有凿壁偷光的历史佳话;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忘我的工作,就没有了新元素镭的发明;如果没有华罗庚刻苦地自学,就没有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而正与此相反,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因为没有勤奋读书,成人后却泯为众人。这就可以证明,不经勤奋的“天才”就一定不是天才。可见,只要勤奋,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有这样一句话:“天才出自勤奋。”是啊,只有勤奋才能造就天才! 17 世纪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写出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说:“我只不过对一件事情总是花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思考、去研究罢了。”牛顿的创举说明了他是天才吗?当然不是,这是他不断奋斗所得到的硕果。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见,并不是天生的才子就是天才,他们是真正肯吃苦、肯勤奋的人。
唐朝大书法家、诗人颜真卿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们的知识还是很匮乏,肤浅的,如果不及早地勤奋学习,就不能很好地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才能来自勤奋,成就来自于勤奋,美好明天也来自于勤奋,勤奋是到达成功彼岸的最近通道。
5.力的笔顺怎么写的
力笔顺:横折2113钩、撇。
基本信息:
拼音:lì
部首:力、四角码:526140027、仓颉:ks
86五笔:ltn、98五笔:ent、郑码:YM
统一码:529B、总笔画数:2
基本解释:
1、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力学。4102作用力。保守力。
2、用极大的力量:尽力。力挫。力挽狂澜。
3、姓。
扩展资料:
常见组词:
1、无力1653[wú lì]
没有力量(多用于专抽象事物):领导软弱无力。这问题事关全厂,我们车间无力解决。
2、出力[chū lì]
拿出力量;尽力:出力不讨好。他为人耿直,干工作又肯出力。
3、火力[huǒ lì]
由可燃体产生的动力:火力发电。
4、角力[jué lì]
比赛力属气大小。
5、推力[tuī lì]
推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