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怎么写
所谓优势是指自身独特拥有的、能利于成长与发展或竞争制胜的因素,然而,企业优势就是企业内部存在的、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发展的或提高企业生产力的或竞争制胜的因素或资源,如科研力量雄厚、人才储备充分、领导有远见和活力、企业文化先进、生产设备先进、市场营销能力强、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具备大批高质量的人才、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管理效率高,而不是如国家政策好、行业环境不错等。优势就是资源。有资源,才有发展。
竞争优势可以指消费者眼中一个企业或它的产品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任何优越的东西,它可以是产品线的宽度、产品的大小、质量、可靠性、适用性、风格和形象以及服务的及时、态度的热情等。虽然竞争优势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企业比其竞争对手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但是明确企业究竟在哪一个方面具有优势更有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或者以实击虚。
企业劣势是企业自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制约作用的因素。如,企业领导缺乏远见、员工思想陈旧、生产设备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技术创新不足、成本管理粗放、员工素质较低、企业文化滞后、缺乏拳头产品、研发力量不足、人才断层、缺乏高质量人才等,而不是国家政策不利、行业不景气、竞争过于激烈、国家限制出口、税务较高等。 列表逐个比较就可以了。
2.产品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是指其他产品不可替代的优势。也就是有自已的核心技术。
比如说微软的操作系统,因为有他的核心技术,其他操作系统难以取代他,使其占有稳定的市场和较大的市场份额。
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为三个方面: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
(1)成本优势:你单位成本比同类产品低,在市场竟争中你就有价格优势,同样的价格人家利润少,你利润多;人家保本,你有利润;人家亏损,你还能保本。
(2)产品优势:主要是指其他产品不可替代的优势。也就是有自已的核心技术。比如说微软的操作系统,因为有他的核心技术,其他操作系统难以取代他,使其占有稳定的市场和较大的市场份额。
(3)品牌优势:品牌优势主要是:优良的产品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较大比重的市场占有率,消费者的认可,而取得的产品价格优势及产口规模优势。
3.商业模式的所有成本怎么写
成本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
固定成本
不受产品或服务的产出业务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例如薪金、租金、实体制造设施。有些企业,比如那些制造业的公司,是以高比例固定成本为特征的。
可变成本
伴随商品或服务产出业务量而按比例变化的成本。有些业务,如音乐节,是以高比例可变成本为特征的。
规模经济
企业享有产量扩充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例如,规模较大的公司从更低的大宗购买费用中受益。随着产量的提升,这个因素和其他因素一起,可以引发平均单位
成本下降。
范围经济
企业由于享有较大经营范围而具有的成本优势。例如,在大型企业,同样的营销活动或渠道通路可支持多种产品。
4.一个产品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1)零售业行业内部的竞争。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几种:
一是行业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激烈;二是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抵相当;
三是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只少体现不出明显差异;
四是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的利益,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均势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
2)零售业行业顾客的议价能力。行业顾客可能是行业产品的消费者或用户,也可能是商品买主。顾客的议价能力表现在能否促使卖方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务。
3)零售业行业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表现在供货厂商能否有效地促使买方接受更高的价格、更早的付款时间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零售业行业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对手指那些可能进入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它们将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分享已有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结果是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降,行业利润减少。
5)零售业行业替代产品的压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满足同样需求从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竞争压力。
5.企业如何能够取得成本优势,请指出四条途径或方法,并讨论
价值链分析和基准化超越可以揭示很多有关公司成本竞争力的信息。战略成本分析所带来的一个基本的,有洞察里的发现是: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取决于公司相对其竞争对手对各自价值链管理的相对优秀程度。考察自己公司的价值链接构并将它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接构进行比较可以表明:谁拥有多大的竞争优势/劣势,是哪些成本因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这种信息对制定战略以消除成本劣势和创造成本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价值链分析中可以看出,竞争厂商之间的重大成本差异可能发生在以下三个主要的领域:行业价值链体系的供货商部分,公司自己的活动部分,行业价值链体系的前向渠道部分。如果一家公司缺乏竞争力是行业价值链体系的前向(上游)或后向(下游)部分造成的,那么,公司要重新建立成本优势就可能必须扩展到公司的内部经营之外。如果一家公司的成本劣势来源于从供货商那里购买的产品成本(行业价值链的上游部分),那么公司的管理者可以采取下列一些战略行动:
1. 通过谈判,从供货商那里获得更有利的价格。
2. 同供货商进行紧密的合作,以帮组它降低成本。
3. 进行后向整合,以获得对购入商品产品的成本控制。
4. 尝试使用成本更低的替代品。
5. 管理供货商价值链和公司自己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例如,公司同其它供货商进行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可以带来及时(JIT)发货,从而降低公司的存货和内部后勤成本,同时还可能使其供货商降低仓储、装运及生产安排成本--这是一个有益于双方的双赢结果。
6. 尽力在其它地方砍掉成本以补偿某个地方的成本差异。
7. 促使分销商和其它前向渠道联盟减少利润。
8. 同前向渠道联盟/客户紧密合作,以寻找降低成本的双赢得机会。
9. 转向更具有经济性的分销战略,包括前向整合。
10. 试图砍掉成本链中前面某些阶段的成本以弥补这里所产生的成本差异。
如果一个公司的成本劣势的源泉是在公司内部,那么,公司的管理者可以采用以下九种战略方法来回恢复成本的平衡性:
1, 简化高成本活动的经营和运作。
2, 再造业务流程和工作惯例(从而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提高关键活动的效率,提高公司资产的利用率,或者改善公司对成本驱动因素的管理)。
3, 通过改造价值链消除某些产生成本的活动(如,转向采用完全不同的技术,从而或许可能超越前向渠道联盟的价值脸,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
4, 对高成本的活动进行重新布置,将其安排在活动的展开成本更低的地理区域。
5, 看某些活动是否可以采用外部寻源的方式,或者这些活动的展开有合同商来完成比自己完成是否更便宜。
6, 投资于节约成本的技术改善因素(自动化、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
7, 围绕棘手的成本要素进行革新,如对工厂和设备追加投资。
8, 简化产品设计,使产品的生产更具有经济性。
9, 通过价值链体系的前向和后向部分来补偿公司的内部成本劣势。
6.什么是成本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形成竞争优势,成本领先是三种基本战略之一。在这种战略指导下,企 业的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企业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为 许多产业的细分市场服务,甚至可能在相关产业中经营——企业活动的广度 通常对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成本优势的来源各不相同,并取决于产业结构。他们可能包括追求规模经济、专有技术、优惠的原材料以及其它我将在第三
章详述的因素。例如,在电视机制造业中,成本领先要求有足够规模的显像
管生产设备、低成本设计、自动装配线和分摊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全球规模。
在安全保卫产业,成本优势要求极低的管理费用、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和
因为人员的高流动性所必需的高效率的培训过程。低成本生产商的地位不仅
仅包括下移的学习曲线。低成本生产商必须发现和开发所有成本优势的资
源。典型的低成本生产商销售标准的、实惠的产品并且汲力强调从一切来源
中获取规模经济或绝对成本优势。
如果企业能够创造和维持全面的成本领先地位,那它只要将价格控制在
产业平均或接近平均的水平,它就能获取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在与对
手相比相当或相对较低的价位上,成本领先者的低成本地位将转化为高收
益。然而,成本领先者不能无视歧异战略。如果它的产品被认为与其对手不
能相比或不被客户接受,成本领先者为了增加销售量,将被迫削价以至于远
低于竞争者的价格水平,这将抵消掉其理想的成本地位所带来的收益。德州
仪器公司 (Texas Institution,手表业)和西北航空公司 (Northwest
Airline,空中运输)就是陷于这种困境的两家低成本的企业。德州仪器公司
无法克服其产品特色上的劣势而退出手表产业。西北航空公司及时认识到它
的问题,付出了很多努力来改善营销及对乘客和旅行社的服务,从而使它的
产品与其竞争对手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