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小鼓和大鼓》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大鼓和小鼓
活动目标:
1、认识大鼓和小鼓两种乐器,能听辩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2、在大小游戏中能听音乐作出相应动作,感受 ta ta , ti ti ta 两种节奏,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各一面,活动道具一个,《大鼓小鼓》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伴随钢琴《大鼓小鼓》师生做相应的动作入场。
要求幼儿学习倾听钢琴声音的大和小。
二、游戏——极大极小,极高极低
在钢琴声中加入大小鼓的声音,让幼儿听到大鼓小鼓声音时做不同的立即反应的动作,感受大小、高低。
如:听到大鼓的声音手上举,听到小鼓的声音蹲下来。
听到大鼓的声音张大嘴巴,听到小鼓的声音闭上眼睛等。
三、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1、出示大鼓和小鼓,让幼儿听辩声音的区别。(音量、音质、节奏)
2、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引导幼儿从肢体中获得大小游戏的方式,并在钢琴和鼓声中游戏:
如:听到大鼓拍手,听到小鼓拍腿;听到大鼓跺脚,听到小鼓拍手等。
3、出示活动道具,引出大象、小狗和大鼓、小鼓进行配对,并引出歌曲《大鼓小鼓》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4、听音游戏听CD玩游戏。
第一遍:听到大鼓、大象时走路,听到小鼓、小狗时跑步;
第二遍:听到大鼓、大象时手上举拍手,听到小鼓、小狗时蹲下食指相碰;
第三遍:听到大鼓、大象时做打大鼓的动作,听到小鼓、小狗时停住闭眼。
四、结束部分
出示活动道具,以教熊和猴子学习大小鼓结束活动。
2.中班艺术教案《小青蛙学打鼓》
活动目标:
1、掌握*、**、*0、****等不同的节奏型;
2、掌握2/4节奏的特点;
3、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音乐,感受音乐。
教学对象:中班幼儿
重点难点分析:
这是一个轻松活泼的2/4拍子的曲子。尤其在歌曲的后部分通过模拟了青蛙“呱呱”的叫声,使全曲更加生动活泼。这首曲子的重点在于让幼儿感受这首曲子的气氛,从整体上理解曲子;难点则是不同节奏型的掌握以及2/4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有以下几个方法:
1、蹦跳感受节奏
2、通过让小朋友多次听音乐,模拟歌曲的节奏来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
3、通过有趣的节奏游戏来掌握和辨认*0 、****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一、教具准备:
1、小青蛙的头饰全班小朋友人手一个
2、预先写好的乐谱
3、录音带(按所需的音乐次数录好)
4、带双面胶的小卡片,上面写几种不同的节奏型,一共八张,四张*0,一张****,还有一张是**,一张*和一张四分休止符0。
二、练声:(大概在活动正式开始的前5分钟)
练声曲:
1 2 3 4 32 1
小 青蛙 学唱 歌
活动过程:
老师: (头戴青蛙头饰,学青蛙“呱呱”叫,按着节奏做青蛙蹦跳状出场)小朋友,这是什么小动物啊?
小朋友:青蛙!
老师: 对了!真聪明!小朋友知道青蛙住在哪里吗?它有什么本领呢?
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将他们知道的青蛙的一些情况讲出来)
老师 : 恩,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青蛙还会唱歌呢。它呀,有个很好听的外号叫“田园音乐家”。小朋友想不想学青蛙唱歌啊?
小朋友:想!
老师: 好,那么现在我们都来做会唱歌的小青蛙。请小朋友每个人拿一个小青蛙的头饰戴在自己的头上。
(小朋友做好准备。老师开始放音乐《小青蛙学唱歌》)
老师: 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青蛙?(老师开始做青蛙蹦跳状,注意要按着歌曲的节奏蹦跳,休止符处一定要空得明显,并让小朋友跟着跳。)
老师: 好了。那我们现在来听听小青蛙怎么样学唱歌的。听完了歌曲,小朋友要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有几段。(放音乐,让小朋友从整体上感受歌曲。)
一遍音乐之后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有几段啊?
小朋友:两段!
老师:对了!那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然后告诉老师第一段的歌曲里,小青蛙叫了几声?(继续放音乐,只放第一段)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小青蛙一共叫了几声?
小朋友:
(看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放一次音乐)
老师: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再听一次第一段的音乐,然后告诉老师,小青蛙是怎样叫的?
(再听一遍,然后根据小朋友回答的情况决定是否多放一次音乐)
老师:现在,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节奏游戏。(拿出写有节奏型的小卡片出示给小朋友看。)这个是我们刚刚才学过的小青蛙唱的歌,那么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再来唱一次好不好?(逐一示范每一个节奏型,口中念出来,在配上拍手动作,加强直接感受。)
3.托班音乐游戏:大和小
托班音乐节奏游戏:大象和小蚊子教案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
2、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活动准备:铃鼓、串铃人手一个,大鼓一面,铝板琴一个、大象屁股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活动室:游戏:大狗熊与小老鼠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学学大狗熊与小老鼠走路,大狗熊走得慢小朋友就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小朋友也走得快。
——讲规则大狗熊来了xxxx小老鼠来了xxxxxxxx——模仿游戏。(出示小铃)大狗熊来了xxxx(幼儿做狗熊动作)小老鼠来了xxxxxxxx(幼儿做小老鼠动作)——听小铃指挥做动作。
二、讲故事:《大象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一)提问:1、故事里有谁?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拳头敲手、敲腿表现节奏xxxx2、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手食指,拇指相对手臂带动手腕震动表现节奏xxxxxxxx3、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用指挥动作表现:的儿~~~~~的儿~~~~~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吐舌头,手放腿上。
(二)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游戏(用大象的图片)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1、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了解乐器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你们来做小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3、在老师的提示下请幼儿表演蚊子的节奏。(结合大象图片)4、用乐器来表演故事四、结束:今天我们和小铃、大鼓、铝板琴作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休息。
——整理乐器。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
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4.中班音乐教案:听一听,谁在过桥
2、(看图片)听教师看图讲一段故事,请幼儿仔细听。 3、提问:小灰老鼠住在哪里?(在一座桥下面) 4、教师:今天小灰老鼠家要来朋友了,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猜一猜,。
相关:◇ 游戏教案:模仿小动物过桥 >>;详细◇ [动物类] 小熊过桥 >>;详细◇ 中班体育游戏:桔子过桥 >>;详细◇ 小班体育:小动物过桥 >>;详细 一、设计意图 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因为有了象声词的插入,扩张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和情绪体验。 幼儿自己摆弄乐器,尝试发出各种声音的步骤不能省略,因为不同的演奏效果能够丰富幼儿的想像。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过桥的不同声音以及其中的情趣。 2、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故事中三个角色的声音。 三、活动难重点 1、重点:幼儿自己摆弄乐器,尝试发出各种声音。 2、难点:根据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习分辨不同音乐性质的音乐。 四、活动准备 1、老鼠手偶、设置桥的场景。 2、大鼓、铃鼓、小铃若干套。 3、幼儿用书第2册第15~18页、4、语言CD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认识新朋友,故事的主角——小灰老鼠,出示手偶,与幼儿互动。 2、(看图片)听教师看图讲一段故事,请幼儿仔细听。 3、提问:小灰老鼠住在哪里?(在一座桥下面) 4、教师:“今天小灰老鼠家要来朋友了,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猜一猜,听一听。 1、听第二段故事。 “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谁从桥上走过?”他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2、他们过桥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进行表现:咚咚,骨碌骨碌,滴嘟。 (三)用乐器来表现小动物发出的声音。 1、教师演奏乐器,请幼儿感受它们的声音。讨论:你觉得哪种声音像大力熊先生过桥?哪种声音像皮球小姐和小花兔过桥?(大鼓表现大力熊先生,铃鼓表现皮球小姐,小铃表现小花兔。) 2、幼儿选择一样乐器,敲击表现小动物。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敲击出相应的节奏,其他幼儿倾听。 (四)听辩琴声。 1、教师用琴声来表现三种动物的脚步声,请幼儿分辩,并用动作表现。 ——教师:用低音区的乐音来表现大力熊先生。幼儿:沉重的步伐。嘴里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教师:用1 3 5 1 | 1 3 5 1 | 的连贯爬音表现皮球小姐。幼儿:旋转身体。来会轻柔地摆动。 ——教师:用11 11 | 11 11 | 的音阶表现小花兔走路。幼儿:一站蹲跳跃走。 2、幼儿演奏乐器,教师弹奏钢琴配合幼儿演奏。 六、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七、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用书中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中班大鼓和小玲音乐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