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蘸水笔要怎么用啊
一般正规的蘸水笔主要有圆笔、G笔、学生笔尖、D笔等。
圆笔是最细小的那种,可以用来画很细小的线,多用来画细节。
G笔弹性好,可以画出粗细变化很大的线,可以用来描绘轮廓线。
学生笔尖稍粗,粗细变化不大,可以用来画背景线,如树木和建筑。
D(嫡)笔线较粗,可以画轮廓和背景线。
最好用日本进口的笔尖,质量好,耐用也效果好。
一般刚开始用时笔尖有些刮纸,用一用就好了。
要顺着笔尖舒服的方向画,不要逆势而上。一次蘸墨不要太多,容易滴到纸上,要经常及时擦拭笔尖,以免墨水干结在缝隙处,影响画线。
大面积的涂黑不要用蘸水笔,浪费时间,也容易使纸皱掉。
可以用黑色软笔或细的毛笔。
有其他问题可以问我:)
2.画水墨画,要怎样讲究用笔
(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
用笔要从横平竖直开始,‘平”就是要力量匀,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不跳、不飘、不结、不滞。“平”是用笔最根本的要求。
(2)圆,如“折钗股”(丰腴、圆润、富有弹性)。“钗”是古代妇女的头饰,金银制成,光滑圆润,富于弹性。
形容好的字、好的线条像钗股一样,不枯不楞,转折自如,刚柔相济,有弹性又有力量。(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
“屋漏痕”是借旧房漏雨,常年渗滴,沿边而下,积点成线,像刻进墙皮,沉稳有力。(4)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一下笔就有力量,笔的压力要大,要压得住纸,一笔落纸像从高山上坠下石头一样,充满力量。用笔忌飘、浮,从纸上溜过,像蜻蜒点水,不痛不痒,没有力量。
(5)变,如“百川归海”(极力变化,复归统一)。在以上“平”、“圆”、“留”、“重”四点要求的基础上,用笔力求变化丰富。
1.线条 传统的勾线注重书法味、金石味,有“屋漏痕”、“折钗骨”、“力透纸背”之说,大概意思是指线条如屋子漏雨,力痕印在墙壁上那样稳;如金钗折弯那样韧;一笔过后,墨迹好像透过三层纸那样劲。书法中“转、折、提、按”等笔法,为中国画用线提供了方便,使之更加完美。
只有用这样的有力度的书法线条勾出的作品,方为上品。 2.皴擦 皴擦是辅助线条表现物体的一种手段,以侧锋为多。
形成多种皴法,如表现石山的“斧劈皴”,表现土坡的“披麻皴”,表现风化石头的“折带皴”等等,这些皴法不但恰当地表现了南北方山水,还被应用到表现树木上,使那些老松古树更加苍劲。此外,皴法不但加强了山石的质感,还塑造了体积,如“石分三面”之说.一、笔与线。
中国画的用笔,实即用线。线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
线在形体的塑造中绝不是一种对轮廓线的描摹,而是在对物象形体把握界定的同时,还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动感。中国画中的线在塑造形体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状物的目的,而且是以艺术化的手段揭示各种物象的性状情态。
线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画家对客观形象的概括、提炼和理解能力,体现了他们驾驭物象的创造力。在中国画中,线及其塑造的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线条自身的品格特征与作者之间的沟通。
笔墨(线条)所具有的这种抒情写意性,是由于画家在运笔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使线条自身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姿态。一方面,线条丰富多姿的形态可以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的万般物象中类似物体形态美的联想,使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事物形体美的一种间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唤起人们的不同感受。
另一方面,画家在运笔过程中个人情绪、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国画中的线条具有明显的画家个性特征,达到抒情、畅神、写意,进而表现画家的审美理想、气质、心灵、人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画如其人”。
二、笔与意张彦远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把立意看作是用笔之“本”,“本”即统帅。“意”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它是画家主观世界的复杂反映,即各种感情、理想修养、气质等等。
“意”是主观的,但又不是纯主观的臆造。中国画家就是通过线的运用来实现这种“抒情写意”的。
故善画必意在笔先,宁使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故学之者必先意而后笔,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
作为人的主观世界活动的“意”,其本身是不能直接“用笔”的,中国画以意使笔的要领,就在于以气使笔,以意领气,即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构思,一旦笔行纸上,意在笔中,实际上已变为一种潜意识的活动,这时起作用的是由意而产生的气,在气的驱使下,画家可能“心意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王僧虔)也会达至“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张彦远)的境界。中国画家往往就是在这种情态下来把握自己瞬息万变的情绪流程,抓住来去倏忽的创作灵感,保持创作冲动的新鲜性和连续性,不失画机,一气呵成。
清代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亦说:“筋骨皮肉者,气之谓也。物有死活,笔也有死活。
物有气谓之活物,无气谓之死物;笔有气谓之活笔,无气谓之死笔。峰峦葱翠,林麓蓊郁,气使然也。”
三、笔与力气。运用笔要求画者全身精力贯至笔端,下笔自然能产生力度,这就是“笔力”。
由于构成画家的“意”的气质、涵养、情感、思绪不同,贯于笔端之气也不同。以气使笔的“气”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如吴昌硕运笔质朴而苍浑,赵之谦用笔如“绵里裹针”,郑板桥的线则秀挺刚直,更有名垂青史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中国画家在意存笔先、以气使笔中,创造出了形态有别各具韵致的种种笔法。
如王羲之从鹅颈的回转感悟到了笔力的弹性变化,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出狂草之笔法,而苏轼、黄庭坚又分别从逆水行舟与船夫荡桨中悟出了笔力的奥秘。中国画家在运气使笔时,笔随气行,笔笔生发,笔笔得意。
画家的天机才华,全在有意无意间自然流溢。清代王原祁说:“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
3.马克笔没有墨水怎么用小妙招快速恢复
方法如下: 1、往笔芯中注入酒精,普通的医用酒精就可以; 2、油性或者水性马克笔可以到文具店买到专用的马克笔填充液或者有色墨水填充; 3、如果只是笔头干了的话可以把笔头放到水里浸一下。
扩展资料 马克笔使用技巧: 1、用纸的时候一般选择吸水性差、纸质结实、表现光滑的纸张作画,比如马克笔专用纸、白卡纸等。 2、通过调整画笔的角度和笔头的倾斜度,达到控制线条粗细变化的笔触效果。
3、马克笔不适合做大面积的涂染,需要概括性的表达,通过笔触的排列画出三四个层次即可,马克笔不适合表现细小的物体,如树枝、线状物体等。
4.可换墨自来水笔使用说明
-
你说的是不是“自带可换墨水瓶随控无胆钢笔”?
简介:
一种自带可换墨水瓶随控无胆钢笔,它由笔尖外套、笔杆、墨水瓶、活塞、弹簧、中空头、笔尖及笔帽等部分组成,它是通过活塞和弹簧来控制墨水瓶内的墨水流入笔尖的,使得钢笔在不使用时墨水能完全密封在墨水瓶内,改变了现有自来水笔需频繁吸注墨水,既麻烦又易弄脏手指,不使用时墨水易干枯的问题,墨水使用完后,墨水瓶随意更换,携带方便,墨水储存量大,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适合于各种书写场合使用。
原理:
自带可换墨水瓶随控无胆钢笔由笔尖外套、笔杆、墨水瓶、中空头、笔尖、笔帽、活塞、瓶盖、弹簧锁紧螺母、活塞控制开关、墨水瓶控制开关、保险装置、弹簧组成,笔杆的一端装有笔尖、中空头和笔尖外套,其另一端装有墨水瓶,其特征在于:在笔杆内的墨水瓶与中空头的连接处有一保险装置,中空头的中心开有中心通孔,墨水瓶的内腔通过瓶盖固定有一活塞,活塞上通过弹簧锁紧螺母固定有一弹簧,笔杆的装有笔尖外套1的一端套有笔帽,活塞7的头部上至少开有两个进墨口,活塞上的中心孔与进墨口相通,瓶盖上设有活塞控制开关,弹簧锁紧螺母上设有墨水瓶控制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