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楷书的起源来历造字法
楷书又名真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
东汉已经有了楷书的萌芽,商承祚说过:从东汉起,隶书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适应书写快速的需要,草化为章草。一是简化部件,走向楷化。隶书波挑的收歛就意味着楷化的开始,到了东晋已经成熟。
如张迁碑等以方笔为主的碑刻隶书,实际上开启了北朝楷书《魏碑》的先河。自三国到东晋趋于完备,历南北朝至唐达于极盛。
楷书造字法则是:
一、字占一格,横竖成行。即使无格也须有格为论。
二、字型规范。每字立足于方型,每字要求规范的汉字,不准有错字。
三、笔画标准。即各种笔法都有自己的标准,不能任意改变。如“到”字的立刀旁最后一笔是竖弯,不能写成竖横或者竖折。
四、笔笔不苟。即每一笔画的起落、转折都有依据,有归宿。有交代,不能率意为之。
2.楷书的“王”字怎么写
王
读音:wángwàng
释义:
王[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 :~国。~法。公子~孙。~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 :~公。~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 :山大~。蜂~。~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 :~父(祖父)。~母(祖母)。
5. 姓。
王[wàng]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 :~天下。~此大邦。
造句:曾经他是个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