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亲墓碑碑文范例
1.讳先显祖考某公某某太府君之墓云
孝孙男 昌成
**年*月立
2.先父***于**年*月*日生于**省**县**乡**村,**年**月参加革命工作,**年*月加入中国**,生前曾担任**职务,因病于**年*月*日在**地方逝世,享年**岁。
孝男某某**年*月*日
这都是儿子给父亲立的碑文范例
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下面仅就格式相对稳定的几种常用碑文的写作作一简单介绍。
(一)墓碑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3.落款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你可以参考下
2.母亲碑文怎么写
非常钦佩楼主对父母的一片孝心。
人去逝后,如要立碑,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贯、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意和感情。碑文多少与碑体大小有关。有关简介的碑文较多时,为保持正面雅洁庄重,通常可以将碑文刻在背面。通常父名前用显(先)考,母名前用显(先)妣。专门刻墓碑的人都知道正面应该怎么刻,您只须提出基本要求即可。有一点相当重要,立碑人中千万不要遗漏了有关亲友的名字,并注明与父母的关系。农村朋友经常为这些事情搞得不愉快。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最多的只是立在墓前的墓碑,这种碑,只起标识作用。故而格式比较固定,一般刻碑的人也都会。居中竖写大字,如:故显考(妣)某大人(太君)之墓。如果是合葬墓,可以写:故显考妣某大人某太君合墓。右侧小字说明死者生卒年月,如:其来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最好用干支纪年,下同),其去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左侧一定要写清楚立碑人的姓名,及其与死者的关系。直系亲属一般都要写上。如:孝子某,女某,孙某等。最后,左侧和右侧一样,小字写上立碑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吉时立。
至于 枯木刀 所说的碑的背面刻死者生平行状,这有点类似于古代的墓志铭。古代墓志铭是埋在墓里面的。现代人一般不刻墓志铭。如果确实需要,可以自己写,也是略表子女的孝心。当然,墓志铭的文字最好简短,文言比较合适,也不要过长。自己无法完成,可以请人写。至于墓志铭究竟怎么写,可以参考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文。
3.碑文的称呼怎么写我姑妈是我**奶所生,而不是我最直亲的奶奶所
你姑妈虽然不是你奶奶亲生,也应该是你奶奶的养女,在碑文上也应该称呼孝女、孝女婿, 按照旧传统应该是女不上碑的,现在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国情,儿媳、女儿、女婿上碑也可。
你的名字应该在下一排孙的下面,特别注意的是同一辈人应该列在同一横排,你如果有兄弟(堂兄弟)几人且是按照辈份取的名,相同的那个字位于中间,下面按老大老二从右至左将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列上就可了。 还可以将未出生的人列上,比如你即使还没有结婚,也可以将你的儿子甚至孙子列上去,在这碑文上就该称为曾孙、玄孙。
如果取的名字好,今后后人们是会用的。 中间碑文一般为11字13字的居多,为了字数合格,可考虑“之”是要还是不要,前面还可加“故显考(妣)”或者“显考(妣)” 你奶奶的这个碑文,如果要13个字,可以在前面加“显妣”两字,或者加“故显妣”三字,去掉后面“之”字, 下面的符号代表为: ?(你爷爷的姓),!(你奶奶的姓)* *(你奶奶的名字) 后面子、孙、媳、女、婿后面的符号代表各自的名字。
?母 !氏 * *老孺人 之墓 孝子 ,,孙 。 。
媳 。
女 ;; 婿 # # 年 月 日 立。
4.姑妈去世挽联怎么写
1 )、挽联一般都是左侧一条写词,右侧一条写XX敬挽,等等。没有在挽联下方落款的。如:左 悼念XX千古;右 友XX敬挽。
2 )、千古一词,一般用于对社会有功绩的人。普通挽联上款下面应写上;男的、灵佑、女的、仙逝等词。下款还要写上挽、敬挽、拜挽、泣挽、顿首拜挽等
3 )、
1.挽联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去世者所写的对联(可贴在门口、骨灰盒两侧、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 格式:要求上联与下联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
2.面朝门立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上联常用\"悼念XX\",下联常用\"XX敬挽\"。
3.范例: (上)称呼XXX先生千古 (下)辈分XXX、XXX敬挽
5.墓碑怎么写
原发布者:gxntpyk
墓碑1、由来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2、形式在墓穴四角或两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圆孔,名为“穿”。再在两柱的穿中架一根横木,木上缠以绳索,可用来放绳,如辘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