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磷脂的结构式是什么
磷脂类包括孵磷脂、脑磷脂、大豆磷脂以及其它合成磷脂等都可以作为脂质体的双分子层基础物质,我国研究脂体,以采用大豆磷脂最为适宜,因其成本比卵磷脂低廉得多,乳化能力强,原料易得,是今后工业生产脂质体的重要原料。
70年代国内研制静注骼脂肪乳,曾研究过静脉注射用豆磷脂的精制方法。虽然精制工艺并不太复杂,但产品质量特别是热原特别是热原与降压物质两项指标不稳定,使豆磷豆和脂肪乳迄今不能大量生产。
国内有的采用蛋黄卵磷脂为原料,且氯仿为溶剂提取,但产品中氯仿无法除尽也是质量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卵磷脂的成本要比豆磷脂高得多,不宜大量生产,磷脂为天然生理化合物,其生理功能:(1)可使巨噬细胞应激性增强,即巨噬细胞数增加,吞噬功能增中,作者等以空白脂质体作巨噬细胞天噬功能试验,发现有明显的的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测定其吞噬面分率为57%,吞噬指数为1.99;(2)使血红蛋白明显增高;(3)增加红细胞对抵抗力,使红细胞在低渗液中避免溶血作用;(4)磷脂与胆固醇在血液中应维持一定比例,磷脂在血浆中起着乳化剂的作用,影响胆固醇化脂肪的运输沉着,静脉给予磷脂,可促进粥样硬化斑的消散,防止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5)能增强纤毛运动,肌肉收缩,加速表皮愈合,增强胰岛素功能骨细胞功能及神经细胞功能。
2.油脂 ,磷脂的结构式
呵呵,这个问题有点大,动植物油脂主要成分是由甘油和三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占据95%左右,甘油占据少部分,而脂肪酸仅植物油中就有800多种,已经鉴定脂肪酸种类就有500多种,这样的话其结构式就会有各种形态。如果不考虑脂肪酸的形态,其基本结构为:
磷脂的分子结构式也较多:
3.胆碱的化学结构式怎么写
胆碱是带正电荷的四价碱基,是所有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胆碱能神经元中的乙酰胆碱的前体。如图所示,为胆碱的结构式。
胆碱是一种强有机碱,是卵磷脂的组成成分,也存在于神经鞘磷脂之中,是机体可变甲基的一个来源而作用于合成甲基的产物,同时又是乙酰胆碱的前体.人体也能合成胆碱,所以不易造成缺乏病。
扩展资料
胆碱的作用有:
1、促进脑发育和提高记忆能力
盘可调节向胎儿的胆碱运输。羊水中胆碱浓度为母血中10倍。新生儿阶段大脑从血液中汲取胆碱的能力是极强的。此外,人类和大鼠乳汁可为新生儿提供大量胆碱,可以保证胎儿和新生儿获得胆碱的多重机制。
2、保证信息传递
膜受体接受刺激可激活相应的磷脂酶而导致分解产物的形成。这些产物本身即是信号物分子,或者被特异酶作用而再转变成信号物分子。膜中的少量磷脂组成,包括磷脂酰基醇衍生物、胆碱磷酯,均为能够放大外部信号或通过产生抑制性第二信使而中止信号过程的生物活性分子。
3、调控细胞凋亡
DNA链的断裂是胆碱缺乏的早期表现,DNA损伤对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有重要作用,将鼠肝细胞置于缺乏当胆碱的培养基中可使之凋亡,同时,胆碱缺乏对神经细胞也是一种潜在的凋亡诱导因素。
4、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胆碱在细胞膜结构和脂蛋白构成上是重要的。在生物膜中,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质。双分子层的每一个磷脂分子都可以自由地横移动,其结果使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柔韧性、高电阴性及对高极性分子的不能透性。
5、促进脂肪代谢
胆碱对脂肪有亲合力,可促进脂肪以磷脂形式由肝脏通过血液输送出去或改善脂肪酸本身在肝中的利用,并防止脂肪在肝脏里的异常积聚。如果没有胆碱,脂肪聚积在肝中出现脂肪肝,处于病态。临床上,应用胆碱治疗肝硬化、肝炎和其他肝疾病,效果良好。
6、降低血清胆固醇
随着年龄的增大,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积引起动脉硬化,最终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出现。胆碱和磷脂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内壁的沉积并清除部分沉积物,同时改善脂肪的吸收与利用,因此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胆碱
4.磷脂酰胆碱 化学式是什么
磷脂
phospholipids
含磷酸的复合脂质。包括磷酸甘油酯(又称甘油磷酸酯)和鞘磷脂两类。生物体的重要组分,如动物的脑、肝、红细胞和卵黄等以及植物的种子含量较多,磷脂是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高尔基器、叶绿体等)膜的重要组分,几乎细胞所含有的全部磷脂都集中在生物膜中。生物膜的许多特性,如作为膜内外物质的通透性屏障,膜内外物质的交换,信息传递,神经脉冲的传导等都与磷脂和其他膜脂有关。磷酸甘油酯的主链是甘油,甘油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酯化,另外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磷酸基团又与各种结构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相连接。两个长碳氢链(脂肪酸链)具有非极性特性,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与磷酸形成的酯键是有极性的;所以这类化合物是亲水脂两性分子。常见的磷酸甘油酯有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等。鞘磷脂的主链是鞘氨醇(含氨基的长链醇类化合物),脂肪酸以酰胺键连接在它的氨基上,磷酸以酯键连接在它的1-羟基上。鞘磷脂也是亲水脂两性分子,是高等动物神经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鞘氨醇是鞘磷脂的主要成分,故亦属于鞘脂类)。磷脂能在生物体内合成并快速地周转。
结构及命名 磷酸甘油酯 甘油分子的中央碳原子是不对称的。天然的磷酸甘油酯都具有相同的立体化学构型,属于L系(见图)。根据IUPAC-IUB国际委员会制定的脂质命名原则,磷酸甘油酯中:如X为胆碱,则应命名为:1,2-二酰基-sn-甘油-3-磷酰胆碱,亦称L-3-磷脂胆碱,俗名卵磷脂。图上构型中R1,R2代表脂肪酸链,X为连接在磷酸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名称中sn为立体化学专一编号。
磷酸甘油酯分子内部既含有强极性基团同时也含有强非极性基团。两个脂肪酸链形成非极性尾,而含磷酸的一端是极性头部。各种磷酸甘油酯的差别主要在于其极性头的大小、形状和电荷的差异。L-磷脂酸是最简单的磷酸甘油酯,磷酸基团上不连接任何小分子化合物。它是各种磷酸甘油酯的母体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细胞内,但仅有痕量,因为周转率很快,是合成各种磷脂和脂肪的关键中间产物。
每一种磷酸甘油酯都不是单纯的化合物,如磷脂酰胆碱分子内脂肪酸组成就是多种多样的。绝大多数磷酸甘油酯C-1位上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而C-2位上不饱和脂肪酸居多。
磷酸甘油酯分子中的碳氢链并不是无例外地以酯键连接在甘油的羟基上。缩醛磷脂的甘油分子中第一个碳原子由顺式烯醚键连接碳氢链,第二个碳原子以酯键连接长链脂肪酸。极性头通常是乙醇胺。另外还有一种醚磷脂是缩醛磷脂的还原产物,甘油分子的C-1以醚的结构连接碳氢链,这种化合物比较罕见。
鞘磷脂 鞘磷脂与磷酸甘油酯的差别在于脂肪酸残基是连接在鞘氨醇的氨基上,“X”基团是通过磷酸连接到鞘氨醇的C-1羟基。“X”通常为胆碱或乙醇胺。鞘磷脂分子内的鞘氨醇碳链和脂肪酸碳链形成非极性尾,含“X”的磷酸端为极性头,也是亲水脂两性分子。神经组织鞘磷脂内的脂肪酸限于硬脂酸、廿四烷酸和神经酸。脾脏和肺脏鞘磷脂内的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和廿四烷酸。长链鞘氨醇有两类:鞘氨醇型和4-羟基双氢鞘氨醇型(亦称植物鞘氨醇型)。各种不同的鞘氨醇的差别在于碳链长短(C14~C24);双键数目与构型;碳链分支(异-和反异-)生物体含有各种不同的长链鞘氨醇,在高等动物中,依进化趋势其碳链加长,不饱和度增加;植物和真菌的长链鞘氨醇含有三个羟基;海洋无脊椎动物以双不饱和化合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