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小传怎么写
写大纲,通常还要写人物小传。
在写梗概的时候,有时候会需要写人物介绍,但与梗概的简短相应的,一两句话就可以,有点像以前西方古典名著前的人物索引表。写大纲需要的叫作小传,意思是“小小的传记”,从500、1000字,到几千字的都有,而且越是主要人物,内容越丰富。
首先你必不可少地要写他的名字、年龄,和剧中其他人物的关系,其次是他的身份、职业、兴趣爱好,很多时候还要写他的前史。他的童年,他曾经的恋爱史,他成为现在这种性格的原因背景等等。
然后,你要简要说明他在剧中的主要走向,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个定义,比如“他的性格缺陷注定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等等。 反正,人物小传是很必要的,不但让公司对你故事的人物更加了解、印象更深刻,在你创作的时候,也有助你抓住人物的脉络,将人物刻画得更鲜活。
2.如何写编剧大纲
是剧本大纲吧?
我是做动漫编剧的,就说我们的标准吧。
首先要有个故事简介,简单介绍整个故事。
其次就是人物简介,人物简介,可以有人物性别、年龄、人物性格,人物口头禅,人物小传。
第三、环境设定。故事中主人翁所处的环境,主要环境有那几处。
第四、如果是系列剧,可以写写没几都应该像什么什么模式,比如喜洋洋,那就是每集灰太狼都会出现,发明了一种新型武器,但最终都被喜洋洋打败等。
第五、标准剧本,附上你写好的一两集剧本。
其他,有条件你可以调查市场环境,历年类似动画……
3.编剧公开人物塑造13条心得,一个人物是怎么被写出来的
1.【你怎么看待你的角色】这是一个首先需要想清楚的问题。
你喜欢TA的什么?观众看到了吗?你讨厌他的什么?观众看到了吗?你想抱着什么态度来描述他?目前剧本,是这么写的吗?更直接一点,赤裸裸地问自己:你有真情实感吗?你有把自己代入到人物的内心吗?你爱TA吗?你有被感动吗?这个问题若不想好,十之八九会写偏,会犯文末提到的那个致命错误,把角色不当人看。2.【逐步了解人物】深入剧作的过程,就是和角色培养感情,逐步了解TA的过程。
一点点揭开TA的生活,并一点点理解TA的心理。以我这次写的角色为例(有原型)——起初,我是听闻了他的奇闻异事,被他的无所不能深深震撼。
然后我开始好奇,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我打听到他既有钱,又年轻,却一直恪守单身,我很疑惑,他明明可以过另一种常规意义上潇洒的生活,为什么不呢?然后我和他聊天,逐渐理解了他的世界观和思考方式,同时也感知到他内心的障碍所在。我开始矛盾:一方面觉得他自得其乐,其实挺好的,一方面又替他着急,想要帮他走出封闭的生活;我想,这种逐步深入的认知过程也应体现在剧作里,让观众和我一样,对角色好奇、疑惑、理解,最后共鸣。
渐渐的,当你对人物了解到一定程度后,你会感觉他就在你面前,你知道TA会怎么做,怎么说。对你而言,TA就是真实存在的,不管有原型与否。
你介绍的不是一个虚拟人物,而是一个身边的朋友,3.【好故事的搬运工】当我采访角色原型时,发现了不少让人十分意外的真相,细节生动并富有感染力,根本就不是编剧可以凭空想象的。甚至,我认为编剧只是好故事的搬运工。
那些不做田野工作的人,把“宝”全押在了自己的才华上。这风险极高,因为天才凤毛麟角。
真正的天才编剧,是现实本身。如果没有原型,你可以想象你身边和角色类似的朋友。
譬如要写强迫症,就想想自己强迫症朋友会怎么做。4.【有稳定清晰的世界观】一般来说,主角的性格和世界观需要鲜明,充满存在感,让观众可以清晰地感知其立场。
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在特定情境下,观众能预判该人物的选择。譬如,杜月笙性格倔强、骄傲,当他面临日军的欺压,以杀身之祸相逼时,我们基本能猜到他不会轻易屈服。
此时此刻,戏就产生了——他若不投降,后果会如何呢?如果你设定一个情境(譬如重金诱惑、威胁),却不知道你的人物会如何选择,那就说明他的世界观还不够鲜明。常常问自己,是否能预判角色的选择,是检验角色是否清晰的办法。
举一个立场鲜明的最好范例——右边那个偏分头的贱人贪财好色、不择手段、忠于冷酷法理;左边这位晨间剧女主角温吞、单纯、善良;他们的理念冲突,撑起了整整两季的故事。强烈推荐《李狗嗨》,Legal High。
5.【艰难的选择】我们都会面临两难的选择,最终的决定,反应了性格和情怀。我们会喜欢电影主角,往往是因为TA会做出我们认同、但是自己做不到的选择。
让人物面临两难抉择,是塑造人物的最好方法之一。举例:杰克选择牺牲自己,跳下木板,让露丝活下来;《泰坦尼克号》法兰基拔下了氧气管,让麦琪尽早结束痛苦;《百万美元宝贝》两艘船上的人手握引爆装置,只要炸掉另一艘船,就能拯救自己;但他们选择不按下按钮。
《黑暗骑士》6.【细节】一个巧妙的细节,也许可以事半功倍。这是我师傅举的例子——《深夜食堂》里,老板脸上有一道疤痕,导演和编剧从未解释过它是如何而来,但是这个细节加强了老板的气场。
当老板向食客提出人生建议之时,显得更加值得信赖。试问,如果是一个皮肤吹弹可破的小白脸和你深夜聊人生,你会相信吗?7.【前史VS性格】心理学上,喜欢把人们的性格和心结归因到童年;而编剧也喜欢把人物的性格和心结归因到“前史”。
这是一种简单的因果逻辑,曾经的某事造就了现在的世界观,以至于有了如此这般的动作和选择。这一招很好用,但用多了,容易变成偷懒。
也容易使得人物变得过分简单,似乎一件事就可以影响一生,而人物在特定情境下,也就那么一种反应。更有挑战的做法,是只写性格,不设前史。
只用此时此刻的言行举止,把人物立起来。敢不敢不仰仗逻辑,而考验笔法?8.【从演员的角度想想看】如上所述,编剧很容易把故事的逻辑给简化。
俯首皆是“由于A,所以B”的设计。但是,听公司里的导演说,当演员看到剧本时,他们会从更多维度去思考、感受这个人物,巨细靡遗地提问——TA是什么家庭、有什么爱好、喜欢怎么说话、有什么小动作、谈过几次恋爱、有多少朋友……演员需要让自己彻底“进入”角色,体会每个细致入微的情绪,当然就需要了解角色的方方面面。
这时候,你发现人物小传派上了用场。虽然诸多细节可能不会写到剧本里,但是可以帮演员完善对人物的想象。
9.【从导演的角度想想看】有时候看电影,我会去注意人物的不起眼动作——“为什么他要翘二郎腿?”“为什么他站得这么直?”“为什么是先笑一下,然后再扇一巴掌?”……一般来说,电影中的细节都不是意外或者即兴发挥,而是精心设计过的。那么,导演在现场时,为什么要这么调度?这和人物性格、处境有什么关系?不断自。
4.剧本如何写
剧本怎么写,这个标题定的大了一些,但是有很多人都在问同样一个问题: “ 剧本怎么写 ” 。
“ 好的剧本是好 的影片的开始。 ” 这句话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同。
那么好的剧本是怎么来的,就这个问题,我们讨论 一下。 在网络上一些影视论坛上,经常有人问: “ 剧本怎么写? ” 这里反问一句: “ 你说怎么写? ” 在电影学院 文学系学剧作的学生要学四年,或者一些进修班需要一年,打个比方,在进修班中刨去其他课程,余下剧 本写作,剧作理论等课程。
就这些课程,老师不间断连续的讲,也需要几个星期吧。于是我们回过头来就 可以看到前面有人问的 “ 剧本怎么写 ” 这个问题本身的问题了吧。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有人问 “ 剧本怎么写 ” ,是问剧本的写作格式。另外还可以理解为有人看了某个电影 或者看了某个电视剧,觉得自己也有故事可以写,但是不知道怎么写出来。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就是对剧本的一个认识问题。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写剧本你没必要在乎剧本的格式以及形式,你需要的 是,把你的故事完整的表达出来就很好。
但更多的时候初学者不停的要问自己剧本应该怎么写,应该是什 么样子的,这个时候你应该问自己的是你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故事中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年龄、高矮、胖瘦、动作、爱好、习惯、有没有什么情节,从事什么工作,人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在这个 社会背景之下,人物有什么故事等等。而不是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之类的一些格式以及形式问题。
当你清 楚了你的人物,甚至你的人物每天都会陪你工作、吃饭、睡觉时候,拿起笔来,人物马上就会活跃在纸上。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强调人物呢?有一个比较粗糙的公式:人物 + 动作 = 事件,事件 + 事件 + …… = 故事。
电影的核心是故事, 故事的核心是人物, 很多好的电影留给人们的都是那些银幕上出现的人物形象。 往往观众我们在谈论一部电影的时候经常说的都是:那个谁谁谁怎么怎么样了。
比如《刺激 1995 》里的安 迪,比如《辛德勒名单》里的辛德勒,再说离我们近点的《疯狂的石头》里的黄渤, 《非诚勿扰》里葛优、舒淇, 《梅兰芳》里的黎明、孙红雷等等等等。这里拿出黄渤和葛优谈一下,我们在观看影片或者分析影片 的时候会存在三种思维定势: 第一种,影片中的人物 = 人物 第二种,影片中的人物 = 演员 + 人物 第三种,影片中的人物 = 演员 通俗的我们可以理解为第一种是我们不认识的演员,第二种是比较熟悉的演员,或者曾经出演过多种 角色的演员,第三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演员,熟悉到一上场我们就知道他说话是什么样的语速,什么样的 表情。
因为,我们看过某个演员的多部电影之后,这个演员本身会具有一种形象,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当这 个演员再次出现在一部影片里时,我们就会想到这个演员在之前影片中留给我们的形象。而如果这个演员 不是经常出现,或者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时候,我们脑子里就没有这个演员的形象,所有这个演员的动作、行为我们都会真实的认为,这个人物就是影片中的人物。
硬性的划分一下,黄渤我们可以放在第一种里,葛优我们可以放在第三种里。但,还是注意这三种不 是独立的,是相互结合,密不可分的,这种划分只是在做影片分析上的一种硬性划分。
对于一部影片来讲,影片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的故事中人物。 那么人物从何二来呢?人物从生活中来,电影不可否认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 艺术来源于生活 ” ,那么 替换一下就变成 “ 电影来源于生活 ” ,再替换,就变成 “ 人物来源于生活 ” 。
源于生活且要高于生活,因为你 需要对生活中的人物进行提炼和加工, 使之成为典型性的,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 台下十年功, 台上一分钟 ” 。
这句话不止说明了一个艺术家的艰苦,也说明了一个提炼和加工的过程。你要写一个故事,你所写的必须 是和你的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有关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往往人们吃饭睡觉休息的时间占据人 身一半的时间,但我们在电影中,这些东西只是一带而过,而不会吃饭就拍他一个小时,睡觉就拍他七、八个小时。 说到提炼不得不提到一门课程,空间观察(这里包括社会观察,空间观察和人物观察) 。
现在,这是很 多学习影视专业尤其是学习剧作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具体课程内容就是去生活中寻找故事,寻找 人物,然后将其变形、提炼、加工、优化。现在这门课程和练习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影视专业的教学所采用。
在第二届青年论坛之青年编剧论坛中《筑梦 2008 》的编剧谢晓东所说的: “ 现在的青年编剧对这个社会不 太关注 ……” 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这个问题。 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电影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我们必须把握住生活这个海洋,从中去寻找和挖掘 人物和故事,切不可闭门造车,无视生活! 有关上面提到的剧本怎么写的问题,如果非要用一些文字来表述一下剧本怎么写,或者写作的先后步 骤以及格式问题,我们只能简单的这样来谈: 完整的步骤是: 1 、故事梗概 2 、人物小传 。
5.我想写剧本不知开始怎么写
你要给自己的剧本定位这是前提,是电影剧本还是小说剧本还是舞台剧剧本等等。
一定要搞清楚。然后才是开始创作。
创作一个剧本首先你要先确定自己要写剧本的人物角色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你要清晰剧本的大体故事路线,不光要你自己心里明白还要要观众明白。
(故事尽量简单明抄了)接着就要分镜头,或者说把故事分为几段几部分几幕从而做到明了化。最后就是要设计台词了,不要太过啰嗦就好。
另外场景,故事地点等必要的东西都要想到。记住写剧本的3要点1不要把剧本写成小说2不要用说话去交待剧情,适当给角色加上动作3故事不要有太多枝节,简单化。
我不zhidao是专业的,不过我学的专业也需要写剧本。以上是我写剧本的主要思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支持原创,反对不劳而获。^ ^。
6.从编剧的角度来看这1小段剧本存在哪些问题
这段文字可以归纳为叙事段落,但不是剧本。
是学生,做过几年枪手,说点经验之谈。 第1.你要了解3个思惟,编剧思惟,导演思惟,演员思惟。
这3个思惟不要堆叠,不要越俎代庖。说直白点就是不要去干涉导演的分镜头,不要去干涉演员的表演。
第2.说的严苛点,剧本是不应当出现形容词的。剧本是由人物动作和人物行动构成的。
格式上来讲1般1个动作为1行,放心大胆的按回车键。 第3.电影分场景,剧本也是,剧本1般是以场景为段落,动作行动组成场,场组成幕,幕组成电影。
推荐1本书《故事》。
7.编剧怎么学
第一:实体培训机构,这种情况下费用会比较高,需要1-2万,而且周期短,一般是4-6个月,学习强度比较大。我这边也有几个学员是去过实体培训,基本上的感受就是这些。一般人恐怕不能接受这个价格,而且日常学习的人员多半是有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人物,所以学习周期也比较紧。而且长期来回奔波人也比较疲惫
第二:网络教育培训,这种的话就因为是网络,就需要自己事先考察好,选择一些比较有实力的机构,网络培训的好处就在于学费一般比较便宜,而且给到学习周期比较长。基本上足不出户,拥有手机和电脑就可以学。自由度比较高,适合学员及经济条件一般的人群。
我之前也是差点在实体学了,考虑到价格问题,只选择在网络上学,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每天学一个小时即可,强度也不需要太大!
8.剧本怎么编
剧本,一剧之本.剧本分为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两大类.其中文学剧本是编剧要写的,分镜头剧本是导演要完成的.作为一个编剧,只需要提供文学剧本.
而文学剧本可以说是导演的素材,有了文学剧本,导演才能根据它来完成分镜头剧本,拍摄电视剧或者电影.
文学剧本的主要构成是有对白和动作.对白不用说了,动作是指人物要完成的事件.这里要注意一点,无论对白或者动作只有两个目的,一是推动事件的发展,一是要表现人物性格.
电视剧剧本也有分类,比较正剧,情景喜剧.如果是45分钟,剧本的字数大约1万5,如果30分钟,则有8千就可以.
小说: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
剧本:表现手法以对白为主
表现手法截然不同,这是小说和电视文学剧本写作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