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文翻译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在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在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在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翻译
秋天的傍晚,颗颗如珠雨洒在衰荷上发出惊心的声响。雨后月儿升起,仿佛让整个鸳鸯浦都冷了起来。
一女子站在池边倚着栏杆,发愁的想着为什么没伴侣呢?奈何这个单栖的情绪。她站在鹦鹉的金笼旁边教着鹦鹉说思念粉郎的语言
2.古文《蓉少时》翻译
原文: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
[1]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
[2]浸(qīn侵)淫:渐渐扩展。
[3]中(zhòng众)人:击中、深入于人。
刘蓉(1816--1873),清代文学家。“蓉”一作“容”。字孟蓉,号霞仙。湖南湘乡人。诸生出身。曾在乡办团练,从曾国藩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同治元年(1862)任四川布政使,同年石达开军入川,奉命赴前敌督战。石大败,自投清营,他将其槛送成都,酷刑处死。次年调升陕西巡抚,督办全陕军务。后为张宗禹所部西捻军所败,革职回家。著有《养晦堂诗文集》、《思耕录疑义》等。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刘蓉不禁感慨道:“习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3.李纾"字仲舒"文言文翻译
原文:李纾,字仲舒,礼部侍郎李希言之子。少有文学。天宝末,拜秘书省校书郎。大历初,吏部侍郎李季卿荐为左补阙,累迁司封员外郎、知制诰,改中书舍人。寻自虢州刺史征拜礼部侍郎。德宗居奉天,择为同州刺史,寻弃州诣梁州行在,拜兵部侍郎。反正,兼知选事。李怀光诛,河东节度及诸军会河中,诏往宣劳节度,使还,敷奏合旨,拜礼部侍郎。
译文:李纾,字仲舒,礼部侍郎李希言之子。年少之时就有满腹文章。天宝末年,任秘书省校书郎。大历初年,吏部侍郎李季卿推荐为左补阙,屡经升迁为司封员外郎、知制浩,改任中书舍人。不久从虢州刺史征召拜授礼部侍郎。德宗居在奉天,选择为同州刺史,不久弃州到梁州行走,任命为兵部侍郎。反正,同时主持选拔官员的事情。李怀光被杀死,河东节度使以及各军会合河中,诏书去慰劳节度,出使回来,上奏符合要求,拜授礼部侍郎。
参考资料
古文.中国诗文网[引用时间2018-1-15]
4.曾公亮,字仲明,泉州晋江人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
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
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
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
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
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
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
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5.古文《锡饧》的翻译
译文:
戴元礼是明朝的名医。有一次,他因事进京,听说京城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医生,医术高明,治病往往很快见效,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这医生。到了那里一看,果然门庭若市,应接不暇。这时,刚好一位病人取药从戴元礼旁边经过,忽见那名医追了出来,对病人说:“煎药时可别忘了放入一块锡”
戴元礼想:我行医这么多年,只听说金银玉石铜铁可入药,唯独没听说过锡能入药。这难道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于是,他施礼向那人讨教。
那名医认不得戴元礼,不屑地说:“难道你没见仲景小建中汤与的‘饧’字吗?”
戴元礼一听,乐了。张仲景小建中汤可从没说过用锡啊,倒是原文里有一“饧”字。饧者,饴也。饧原来就是我们爱吃的饴糖!
6.古文翻译
这是典型的华丽辞藻文言文。。。一般官方类的文言文好翻译~象这种修辞华丽的并无翻译的意义。。。而且极不好翻译。
大概意思就是:王家的这哥们单名一个庆,字君膺,祖上是太原人。“驾鹄之灵郁,宏基于中壤;舞鸾之庆导,洪泒于重泉。自尔遐素联晖煞青腾彩,并详诸耳目,不可弹究。”这就是说这哥们功劳如何如何~从略。
王庆的老爸王满(唐朝时候还父还有爷爷的意思~这个没办法细说)是陪戎副尉(官职~似乎是武官)。“萧关失道将非西域之勤兰圾承风即是西园之□”完全不懂什么意思~可能是说他老爸被任命的地区。
这王庆天资聪慧~熟悉儒家的经典。“白彩生眸,青光照手,故得三春幽谷,时见契于莺鸣,四海名流乍腾仪于鸿渐”就是说这哥们的样子~和逐步混入了名人圈里。
“将仕郎非其好也,将谓舟人乐极希赏性于失公,不图车子财弹,忽游神于黑帝,粤以仪凤。”就是说这人当官后并不喜欢~还因为和群众阶级的人玩赏而失去官职,不贪图物质,游神于黑帝不懂。。。可能是说快死了~
遘疾就是偶遇疾病~没说是啥病~死在清化里。活了七十一岁~“元年岁次已卯八月已酉朔十二日庚申”就是第二年亦卯八月这时候,大儿子要去当监左校(这是通假字~就是校正的意思)署监,顺路在二儿子家做客。
“游道等□葬奉于北原礼也”应该是说也和二儿子一并在什么地方祭拜王庆。
“王子之□不鸣滕公之马,徒惊水滔滔兮;日夜度山苍苍兮,松于平□鸟之坟。何以识逸□之石?可题名其词曰:生死浮休皆有极,千龄万古将何陈,出郭门兮聊一视,白杨萧萧愁煞人。”
这段是诗~大意就是惋惜死者~并有死了的人没啥却留着那些活人犯愁~
只能这样翻译了~你这段落有很多“□”这些应该是拓碑文时因为碑文残破之类导致的~或许是古代的变体字~无法记录之类。。。能翻译到这份上已经是非专业人士差不多的水品了。。。这类玩意不好翻而且没意义。。。恐怕没人愿意详细的翻译出来。
7.“槛”字在古文中有几种意思
槛1 [jiàn ㄐㄧㄢˋ]
[《广韵》胡黤切,上槛,匣.]
1.关动物的大笼子、栅栏.《庄子·天地》:“而虎豹在於囊槛,亦可以为得矣.”《淮南子·主术训》:“故夫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供其嗜欲.” 明 文震亨 《长物志·室庐》:“若徒侈土木,尚丹垩,真同桎梏樊槛而已.”2.指防护花木的栅栏.宋 张淏 《云谷杂记·兰蕙》:“二兰移植小槛中,置座右,花开时满室尽香.”3.囚车;牢房.《晋书·纪瞻传》:“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 诸暨 令,令已受拘,瞻 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4.捕捉野兽的机具.《太平广记》卷四二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 长沙 有民曾作槛捕虎.”参见“ 槛穽 ”.5.禁闭于囚车或栅栏之中.《吕氏春秋·顺说》:“ 管子 得於 鲁 ,鲁 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 齐 .”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今处此而求大功,犹绊良骥之足,而责以千里之任;槛猨猴之势,而望其巧捷之能者也.”《晋书·齐王冏传》:“羣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6.栏杆.《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洪兴祖 补注:“槛,阑也.”《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二年》:“上於 光昭殿 前起 临春 、结绮 、望仙 三阁,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其牕、牖、壁带、县楣、栏、槛皆以沈檀为之.” 胡三省 注:“栏、槛皆所以凭也,施於檐下阶际者曰栏,施於牕牖之间者曰槛.”《红楼梦》第三七回:“漏已三转,犹徘徊桐槛之下.”7.上下四方加板的船.《文选·左思〈吴都赋〉》:“弘舸连舳,巨槛接舻.” 刘逵 注:“船上下四方施板者曰槛也.”8.柜.9.通“ 滥 ”.参见“ 槛泉 ”.
槛2 [kǎn ㄎㄢˇ]
门下的横木.即门槛、门限.《明史·太祖纪一》:“移兵两 河 ,破其籓篱,拔 潼关 而守之,扼其户槛.”《红楼梦》第七回:“走至堂屋,只见小丫头 丰儿 坐在房门槛儿上.”
8.在古文中在古文中一般用什么字来代替蓝
在古文中一般用蔚、碧来代替“蓝”。
蔚
读音: wèi、yù
释义:
蔚[wèi]
①草木茂盛。引盛大 :~为大观。
②云气弥漫:云蒸霞~。
蔚[yù]
①蔚县,在河北省。
②姓。
造句:微蓝的天空有几朵白云。
碧
读音:bì
释义:
1.青绿色的玉石:~玉。
2.青绿色:~绿。金~辉煌。~空。
造句:水是碧绿的。
9.郑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文言文翻译
郑穆字闳中,是福州候官人。性情醇厚严谨好学,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面,进退时仪容举止一定遵循礼仪。门人以千计,和陈襄、陈烈、周希孟交友,号称“四先生”。他考取进士,乡试考了四个第一,随即考中进士,任寿安主簿。被召为国子监直讲,任职编校集贤院书籍。满一年,任馆阁校勘,累积官衔至太常博士。他请求朝廷给他提高一个官阶,在南郊前追封自己死去的父母,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改任集贤校理,他请求到外地补官,做了汾州通判。
熙宁三年,郑穆被征召做岐王侍讲。嘉王出就封国后,改任诸王侍讲。府僚缺人,御史陈襄请求选择人,神宗曰:“像郑穆的品德操守,才适合辅佐王室。”郑穆共在馆阁三十年,在王府十二年,没有公事不到主持政事人的门。讲话有法度,可以作为劝戒的,一定反复摘引典籍陈说,岐、嘉二王都尊敬礼待他。
元丰三年,郑穆出京任越州知州,加封朝散大夫。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因而在湖中种田,绵延百里,官府登记收税。不久连年水涨,百姓拖欠官方的租税累积达到万缗,郑穆奏请免去这些。
元祐初年,郑穆被征召任命为国子祭酒。每次讲课,不管寒暑,即使是儿童也一定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礼节送出、迎接。学生们都尊崇他的经术,佩服他的教育训导。故友叫张景晟的去世时,给他五百两白金,把儿子托付给他,郑穆曰:“抚恤孤儿,是我份内的事,金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白金返回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抚养他长大。三年,扬王、荆王请他担任侍讲,他罢离祭酒一职,任职集贤院,又进入王府。荆王去世。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
元祐六年,郑穆请求退休,让自己做提举洞霄宫。敕书经过门下省,给事中范祖禹上奏说:“郑穆虽然年龄超过七十,精力尚且旺盛。古代大夫七十退休,有不能辞谢的,就赐给他几案拐杖。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阅历多而稳重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皇帝没有回复。太学的几千士子,把情况报到司业,又报到宰相请求把他留下,朝廷也没有听从。于是公卿大夫每人作诗赠给他为他送行。太学生都出来在汴梁的东门外祭祀路神,都城里围观的人很多,感叹不曾见过这样的场面。第二年郑穆去世,年纪为七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