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前两天买了两条地图,回来发现有白点,就给缸里下了些除白毛精
白毛精粉可能对白点病没有效果,因地图是热带鱼,可以使用加温的办法达到根治此病的效果,安全可靠实用不易出现药害。
(1)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2)地图鱼是热带鱼可使用升高水温的办法达到根治此病,可升高水温至30-32度,连续5-7天就能根治此病了。此方法比使用药物治疗更安全更有效。
(3)使用药物治疗的,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2.金鱼白点病用呋喃精粉能治疗吗
白点 我给你详细说下 【附注】 ****************************************************************************** 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
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1加温 比较安全的方法 你没说你的是什么鱼 我想应该是金鱼 找个单独的容器 不能太小 起码一个大脸盆 不用治疗小瓜虫的药 最好有个小过滤,需要一个加热棒。
发现小瓜虫开始,第一天隔离,升温至22℃。停食! 第二天,升温至26-28℃,放入盐和黄粉(避免小瓜虫病的继发的局部感染)。
第三天,升温至30℃,清洗过滤的滤棉。 一般在第四天就能发现鱼身上的白点明显减少,但可能会充血。
别着急,很正常,属于小瓜虫病的继发症状,所以我们要用盐和黄粉来作为抗菌消炎药物。注意每两天我们要清洗滤棉一次,补加黄粉一次! 一周后,鱼身上的白点基本消失。
不过为了能彻底消除,我们还要观察几天。状态恢复的话少量进食。
我是观察3-5天,3-5天后鱼的状态也会恢复,进食正常,此时方可转入大缸! 2使用药物 比如鱼店有白点净 孔雀石绿 硝酸亚汞 都是治疗小瓜虫的特效药 不过毒性强 不注意用量 容易对造成伤害 孔雀石绿和硝酸亚汞 毒性更大 对人体有害 不要碰到皮肤 也不要让小孩玩 其实很多白点净含的成分也多是 孔雀石绿 弄一个大脸盆 起码要有5公斤水的容量 按照包装上的说明比例 加入你买的药物 比如孔雀石绿 有溶液的浓度较低 还有卖小瓶精粉的 加到水变绿就行 颜色不要太深 过量就中毒了 连续3天 每天一次 每次药浴20-30分钟 要加气头爆氧,药浴后继续放到隔离容器中,加黄粉和盐 盐度不超过1% 黄粉加到变色即可 防止病情扩大。 期间严格停食禁喂 注意加药的用量 严格按说明加入 不会对鱼有伤害 白点消失后继续隔离静养3-5日 待状态恢复 逐步少量喂食后 能正常进食 再转入大缸 以上是我总结各种各种资料和我自己的体会 治疗白点的基本方法 ,可不是复制的啊 祝金鱼早日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