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话本子要怎么写呢
古代“话本”是供说书人用的“稿子”。
其语言风格,是依据“市井土语”,也就是当时的“社会口语”写成,在“文体”上归为“古代白话文”类。
其“格式”没有规定,遵照“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展开,以“动听”、“引人”为目的。
习惯上,开头大多有一首小诗、一段其他内容的小故事为引子,属于“起兴”。然后,以“话说某年代、某地方、某个人物”进入正题。话本不留悬念,有头有尾,始终紧扣人物的活动铺排情节。如果故事有分支,需要用一些习惯语交待,如“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按下不表”等等。结尾处大多有小诗归结,前面有“这正是”等归结提示。
现代人写古话本,可模仿古人的方式方法,但不必深究古人的口语。如“那厢”、“厮混”、“那厮”等等。我们现在听到的“评书”就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打算自己搞创作,可多读一点古人作品,如《三言》、《二拍》。
2.古代的写怎么写
北宋版标准格式
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就这样写: 某某某,因*******,有夫*****,情愿立此休书,任其改婚,永无争执。恐后无凭,自愿立此文约为照。 立约人:(签名或摁手印) 年月日 如果是因为对方的原因就这样写: 某某某,有夫***,因其******,故立此休书休之,此后各自婚嫁,永无争执。恐后无凭,自愿立此文约为照。 立约人:(签名或摁手印) 年月日
林冲版休书
可用作军婚之用哈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张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年月日。
唐朝休书
唐·离婚协议: 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唐·离婚协议(根据上述修妻版改编滴修夫版): 愿相公相离之后,重振雄风,再创伟业,巧娶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女。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七出之条
(古代休妻版)立书人蒋德,系襄阳府枣阳县人,从幼凭媒娉定王氏为妻,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愿退回本宗,听凭改嫁,并无异言,休书是实。 成化二年 月 日 手掌为记 (现代休夫版,hiahia) 立书人___ ,系___人士。因奴少年不经事,受汝花言巧语所骗,兼慕汝之才干,遂以夫妻相待。汝本当尽人夫之责,对奴怜惜疼爱,未曾料之汝竟不知其所以,无善待之心,反生诡戾,多有过失,其________正合七出之条。千般万瑞,奴晰晰在目,每念此,奴焚心彻骨,泪如雨下。但念及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愿将其退回本宗,并无异言,是以情愿立此休书。 愿相公相离之后,重梳发型、再刷皮鞋、巧打领带、选名牌衬衣,喷法国香水,用XX牌TT、开宝马之车,坐哥伦比亚飞船,娶窈窕之姿,聘高官之女,此相携遨游天际,切莫返回。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每当月明之时,奴家当偕帅过皮特、富过盖茨、才华出众、智慧超群,温柔体贴之新欢遥祝安康。恐后无凭,自愿立此为照。 立约人:年月日:
3.天啊用古代的话怎么写
在古代,“天啊”说成“上邪”
上邪(yé):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上邪》也是汉乐府的民歌,诗中女子为了表达她对情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她指天发誓,指地为证,要永远和情人相亲相爱。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翻译】
上天呀!
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
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
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
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
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
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4.24岁用古代话怎么说
古代女子二十四岁称为花信。
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花信之年古人以五天为一候,一个月共有两个节气六候,从小寒到谷雨结束,一共是四个月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故称“二十四番花信风”。
虽然学者们多指出,这一序列中有的花卉与气候不符,但“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称谓却传之久远。花信之年从清代开始,人们将此称谓移用于青年男女二十四岁的青春年华,始有“年方花信”“花信年华”的比喻,当然更多地用于女子。
比如晚清女诗人阮恩滦二十四岁早逝,戴赓保写了一首词,其中有“谁念冰雪聪明,华年廿四,花信风吹断”的句子,即悼念她以二十四岁的青春华年却早逝之意。扩展资料:各年龄古代称谓:1、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2、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3、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4、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5、10岁 幼学:十岁。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6、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7、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十三:为13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8、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女子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郑玄:“成童,十五以上”。9、16岁 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10、20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1、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12、30岁 而立(而立之年)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13、40岁 不惑(不惑之年)14、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5、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16、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17、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18、70岁 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
5.天啊用古代的话怎么写
在古代,“天啊”说成“上邪”上邪(yé):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上邪》也是汉乐府的民歌,诗中女子为了表达她对情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她指天发誓,指地为证,要永远和情人相亲相爱。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翻译】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话古代怎么写(古代话本子要怎么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