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净空法师供如意斋是什么意思
净空法师不会有空来这里,我们想向您介绍一下:如意斋,就是斋僧的一种形式。
用白话说,就是在家居士到寺院里去请出家人吃斋。比如您想到寺院,请全体寺院的僧人吃斋饭,您可以到寺院客堂办理这件事,一般大寺院僧人比较多,一次要花费几千元,如果是小寺院,几百元就可以。
根据办斋的规模,分为如意斋、上堂大斋、千僧斋,等等。以下是著名的柏林寺的介绍(摘自柏林寺网站): 十方僧宝,接受居士供养,是名种“福田”。
供养十方现前僧,自得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柏林禅寺为满足信众此项功德需求,特设多种渠道,供斋即是其中最方便之项目。
供斋分随喜斋、罗汉斋、如意斋、上堂大斋多种方式,居士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可以适当选择,虽然所费资财不等,只要尽心尽力,其所得福德并无差别。诚如永嘉禅师《证道歌》中所说“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十方檀越如能依此无相布施意趣供僧,其功德之之殊胜将不胜言喻矣。
供斋费用如下: 罗汉斋:500元 如意斋:1000元 上堂大斋:20000元 随喜供斋费用可自行确定。
2.佛教疏文怎么写
伏以佛光普照,如秋月以当空。
法化流行,若时雨之润物。所求皆 遂,无愿不从。
仰叩洪慈,俯垂洞鉴。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
囗囗 省,囗囗县,囗囗名山,囗囗寺。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法事功德, 沙门囗囗令据囗囗省,囗囗县,囗囗乡,囗囗界下居住,奉佛修斋,植 福延龄祈生令嗣信男女囗囗一心上叩娑婆教主释迦文佛,极乐世界阿弥 陀佛,消灾延寿药师如来,现坐道场观音大士,十方三世无尽三宝,各 宝金莲座下。
愿舒莲目,俯鉴葵忱。切念弟子,叨生盛世,忝预人伦。
光阴已过四十,子息尚无一个。总因宿业深厚,现善微弱。
致令子嗣缺 乏,不能慰承先启后之心。福慧浅薄,无由行爱物仁民之事。
由是特发 诚心,恭就口口寺。启建佛七一堂,于囗囗月囗囗日开坛,恭请囗囗戒 德师僧,逐日称念无量寿如来洪名圣号,至囗囗日圆满。
又于囗囗日, 设放普济孤魂焰口一堂。于囗囗日,设如意大斋一堂。
又以囗囗元,助 修天王宝殿。以此功德,专祈佛慈加被,法润深滋。
罪雾消而寿山耸峙, 石麟降而干蛊联芳。又祈祖祢同生莲邦,现生眷属悉增福寿。
又祈雨顺 风调,民康物阜。干戈永息,中外协和。
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 生,同园种智。
恭干三宝垂慈,证明摄受。谨疏。
时维天运囗囗年囗囗 月囗囗日具呈。
3.斋堂的佛教斋堂
出七佛殿,东侧为斋堂,斋堂即是五观堂,寺僧吃饭的地方。五观,僧人吃饭时应该想见的五种思维境界,即计功多少,自忖德行,防心离过,正事良药,为成道业。斋堂廊柱上所刻楹联:“试问世上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请看座上佛,也不过认得田自心来”。正体现了“五观”思想。
此堂及东西两廊其它建筑,都是清末被焚后重修的。堂外挂着木鱼(梆),“梆响过堂”,敲木鱼成为僧人进堂用斋的讯号。梆,还有表示寺院规模的作用。鱼头向外,说明这里是丛林大寺,可以接待云游僧人挂单;鱼头向内,说明这里是子孙小庙,无力接待云游僧人挂单;头尾横向,说明这里是一半子孙庙、一半丛林,可以部分接待云游僧人挂单。
斋堂内,用斋的桌凳安放整齐,僧人用斋前要念“供养咒”,盛菜添饭有行堂僧人经管,用斋时不得说话,规矩很严。斋堂上方,挂着清人杨道南撰书的《游宝寺值众僧早斋已毕有感而作》的诗匾一道,颇有情趣。
斋堂后的面为香积厨,即僧人的厨房,内有监斋菩萨龛 。
4.佛教里的"斋戒"
广义言之,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狭义而言,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之戒法。
斋之梵语为 upos!adha,巴利语uposatha,音译乌逋沙他、布萨陀婆,略译为布萨。原为古印度之祭法,即每隔十五日举行一次集会,令各自忏悔罪过、清净身心,于此日,祭主并行断食而住于清净戒之法。
至佛陀时代,尼干子等外道亦沿用此风,集会一处而持断食等四戒;由是,佛陀亦允于僧团中采用此一行事,此乃僧团布萨之由来。 准此可知,‘斋’之本意原为清净之谓,后渐转指不过中食(过午不食)之法;能持守此法者,称为持斋;持斋期间所食之物,或法会时所供养之食,称为斋食。
此外,以食物供养僧侣亦称为斋;此类之法会则称斋会。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时代,斋食乃特指午前所食之食(又称中食),午后食者即非斋法,此系就其‘食时’而言;至大乘佛教时代,乃以慈悲禁杀之意,转而侧重于‘食体’,故以素食为斋,如我国佛教徒多将素食习称为‘吃斋’、‘持斋’;然严格言之,其与戒律中‘斋’之本意并无直接关系。
中阿含卷十四大天□林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六等,举出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日为六斋日,惟不以断食等苦行为旨,而强调忏悔、清净等精神。于此六日必集僧众诵呗说戒经,使比丘安住于净戒中以长养善法;在家二众亦须于六斋日持守八戒而增长善法。
又杂阿含经卷五十、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等,于六斋日外,另举出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等‘三长斋月’之说。 在家的善男信女,于一日 一夜,能够修持斋戒,就可关闭诸恶趣门. 八关斋戒简要内容 盖凡有持斋,则必有戒,故斋戒二字自古并称。
上文所述即为斋戒之广义含义,狭义言之,即指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中所谓‘圣八支斋’者,亦即今日教内习称之八关斋戒(又称八关斋、八戒),此一戒律乃专供优婆塞、优婆夷等在家二众于一日一夜受持出家之戒。其内容于诸经所举颇有异说,然通常所谓之八戒者列举如下:(一)离杀生。
(二)离不与取,‘不与取’系指未经他人允诺而自行取用他人之物,亦即偷盗之意。(三)离非梵行,梵行即清净不淫之行。
(四)离虚诳语,举凡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均属之。(五)离饮诸酒,酒能乱性昏智,妨碍修行,故须远离。
(六)离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坐卧于一尺六寸以上或宽大华丽之床座,以免养尊处优,习于放逸。(七)离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即不以香花、花鬘佩戴于身,不以香油等涂抹于身,不作歌舞倡伎,亦不无故前往观听。
(八)离食非时食,即上记所谓之不过中食,此系八戒中之最重要者。 此外,菩萨善戒经亦列举: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自赞毁他、不悭惜财法、不嗔受悔、不谤乱正法等八种。
大智度论卷十三则举出:不恼害、不劫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不饮酒等八者。诸经中举出多种有关持守八斋戒之功德者,例如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六均谓,受持者于命终后必生于欲界六天,不堕三途八难;优婆塞戒经卷五之八戒斋品亦云,可除去五逆罪,并灭除其余一切之罪障。
注:规定农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 (斋戒引申) 我国儒家自古亦有斋戒之说,论语谓:‘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盖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变食迁坐,以自齐洁。‘斋’字于古经传中与‘齐’字通用,系取其‘齐一意志’之义。
礼记曲礼所谓:‘齐戒以告鬼神。’礼记祭义谓:‘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易经系辞注亦云:‘洗心曰齐,防患曰戒。’准此而言,则儒家重视斋时‘虔笃专注、齐一意志’之意,与佛教之斋戒强调忏悔、清净之意,可谓不谋而合。
〔中阿含卷三十六瞿默目揵连经、起世因本经卷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五分律卷十八、十诵律卷二十二、摩诃僧只律卷十七、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四、佛祖统纪卷三十三、卷三十七〕 八关斋戒: 在家的善男信女,于一日 一夜,能够修持斋戒,就可关闭诸恶趣门. 内容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香花缦及香油涂身;不歌舞伎乐,不故往观听;不非时食; 一般八关斋戒在阴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后两天受持,如果不能在此六日受持,也可以其余任何一天受持,多受则多功德。如是小月,即改为二十八,二十九六斋日,受持此戒.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令在家弟子熏习长养出世善根,所制定一日一夜间过出家修行生活的方便法门。
《十善戒经》中说:“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其内容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以华鬘装饰自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华丽床座;不非时食。
八关斋戒又名八戒斋、八斋戒、八分斋戒,意指受持八斋戒法,能灭除诸罪,离诸恶法,使所有的恶道门自然关闭,开启人天贤圣的善道。此八关斋戒,前八项为“戒”,后一项为“斋”,即“不非时食”。
八关斋戒是介于五戒与十戒之间。就戒律的精神而言,是从在家到出家的桥梁。
五。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佛教的如意斋怎么写(请问净空法师供如意斋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