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楷体字 草体字 行体字
正书:也叫“楷书”、“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未,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始于汉未。
2.形体字是什么
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大部分是象形、会意字,古文字形体所包含的信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上古社会历史文化的沉积物,具有“活化石”的特质。
古文字形体一方面蕴涵着诸多物质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亦为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故其形体结构本身完全可以作为史料来运用。因此,本书从考古学的角度审视古文字中的历史文化积淀,并与先秦典籍、考古学、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相互借鉴,相互印证,对古文字中所蕴涵的社会生产、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流行习俗、思想意识和器物形制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马婷婷形体字怎么写(楷体字草体字行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