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未到,货款未付怎么写分录
一、材料未到,货款未付,如果材料已发出,收到供货方的发票、账单的会计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验收入库时,
贷: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二、《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财政部财会[2006]18 号),“1402 在途物资”科目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材料、商品,按应计入材料、商品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所购材料、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 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核算的,按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进价,贷记本科目,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2.购入一批材料 货款已付.材料未到达.怎么做分录
如果是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的,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如果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的,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科目常见的假账形式
(1)在途物资不属实。企业在途物资是在企业已经收到对方的结算凭证并办理了货款的结算,但货物仍在运输途中,即企业已取得了材料的所有权。一些企业为了虚增流动资产,通过虚增在途物资的方式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实务中,在途物资还包括虽然已经运达企业但是尚未验收入库的商品和材料。
(2)在途物资的金额不正确。一般来说,期末在途物资的金额是通过“物资采购”账户的期末余额来反映的。但是当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的情况下,“材料采购”账户的期末余额不仅包括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而且包括已验收入库但尚未结转的材料成本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在途物资
3.款项未付,材料未到,尚未验收入库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材料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 (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扩展资料:
在日常核算中,有时会碰到外购的材料已运达,而发票账单等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这类业务收料在先,付款在后,一般短期内,发票账单等凭证即可到达。
为简化核算手续,对于月份内发生的该项业务,可暂时不予进行总分类账的处理,只将收到的材料在明细账中登记;待月末时,如发票账单等凭证仍未收到时,所有的教科书中和大部分企业的做法是:
①月末按材料的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一暂估应付账款”科目;
②下月初用红字编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销;
③收到发票账单时,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④付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笔者对上述会计处理方法有不同看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材料
4.购入材料货款已支付材料尚未入库,会计分录怎么写
借:在途物资
贷:应付账款
一、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是指预先确定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以及计入账户的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2、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
二、种类
根据会计分录涉及账户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1、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不包括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
三、格式
1、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2、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3、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四、编制方法:
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材料尚未到达会计科目怎么写(材料未到,货款未付怎么写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