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大班识字阅读《小花猫》的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小花猫,并模仿小花猫的叫声。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和热爱,并能跟着节奏边唱边表演动作。3.加强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强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难点:幼儿能够边唱边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1.小花猫的头饰幼儿一人一份。2.乐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律动,并让表演好的幼儿站在中间表演,教师给予奖励。
2.教师边学猫叫边把小花猫的头饰戴在自己的头上,让幼儿猜教师头上戴的是什么。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教幼儿学习歌词,教师说一句,幼儿跟着念一句。
2.教师教幼儿手和脚的动作,幼儿跟着模仿。
(三)结束部分
教师请每位幼儿出来表演,并让幼儿把这首小花猫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幼儿很开心。
2.小花猫的脚印和小男孩看图写话
我家有一只调皮可爱的“小花猫”。
“小花猫”十分调皮可爱。有一次,我在写字的时候,“它”趁我不注意,悄悄地,不发出声音地跳上桌子来,湛湛我的墨水,在我的本子上踩了两个小梅花脚印。“它”还真会挑地方,在我写好的地方踩了两脚。等我再跑出去追,“它”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我也被“它”的天真可爱给感染了。我只好再回去写了。
“小花猫”不止调皮,而且非常挑剔。“它”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大鱼大肉的,不然“它”就不吃饭。而且一定要别人喂“它”。玩耍的时候一定要有人和“它”玩,而且要和“它”的意,不然“它”就要生气,用“它”的那锋利的爪子来抓你,把你抓哭,抓得直流血。让你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它”还会咬人,在你的手上留下一个大窟窿。“它”睡觉的时候一定得有人和“它”一起睡觉,不然“它”就要大哭大叫的,吵得人没法睡觉了。只要“它”看见别人和妈妈亲密的时候就走得远远的,自己在一个小角窝里躲着,嘟着嘴巴,吃醋了。“它”其实也很需要人关心的。你说,这样的“小花猫”挑不挑剔?
“小花猫”既可爱又调皮,你说你喜不喜欢?其实那只“小花猫”是我的妹妹。呵呵。
3.看图写话做业本上有小猫的脚印
我喜欢忠实的小狗;也喜欢可爱的小白兔;但我最喜欢我家的那只小猫。
这只小猫是爸爸送给我的。它全身雪白雪白的。头上有一只尖尖的小耳朵,那宝石般的小眼注视着你。我非常喜欢它。如今以经三年了我和小猫已经建立了深深的情感。
记得有一次,我写完作业在吃饭之时小猫走进了我的房间,跳进了我的学习桌,一脚踩进了我装有墨水的瓶盖。又踩在了我的作业本上,它的一幅画就完成了。等我吃完来收拾书包时发现我的作业本上有了一幅画,屋里发现了许多的“小偷”的脚印——小猫。真是可笑又可恨。可笑的是它在我的本上画了一幅画,可恨的是那是我的作业本。
我的小猫可笑吧。我喜欢我家的病句小猫。
4.幼儿园中班语言连环故事谁的脚印教案
设计意图: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绘本《谁的脚印》讲述了一个有趣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是谁在这里留下了脚印呢?”带着这样的悬念,孩子开始了阅读之旅。
从绘本本身来看,它的画面色调明快,情节突出又不乏丰富的细节,具有极强的可看性和延展性。简洁的话语、重复的句式,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随着阅读的深入,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孩子观察到不同动物脚印的特点,也体验到了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最后,主人公发现:原来是我自己的脚印啊!这样戏剧性的结局给孩子带来了阅读的惊喜。
为此,我借助这一绘本为小班幼儿设计了系列活动。 活动一 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感知各种脚印的特点,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情节的有趣和神秘。 3.体会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惊喜”的情感变化。
准备: 根据绘本制作的PPT(演示文稿)画面依次为:1.封面;2.扉页;3.第1、2页;4.第3~6页;5.第7~1O页;6.第11~14页;7.第15~18页;8.第19、20页。 过程: 一、观察扉页,引出话题 播放PPT画面2。
师:你看到了谁?(小姑娘。)她在干什么?她发现了什么?(地上有脚印。)
师:地上真的有脚印。仔细看看这脚印是怎么样的?(长长的。)
师:咦?这是谁的脚印呢?(幼儿自由猜测。)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1.播放PPT画面3,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地方?(房间。)你从哪儿看出来是房间?(引导幼儿观察床、床头柜、玩具柜等画面细节。)
师:看看小姑娘的表情,猜猜小姑娘发现脚印后有什么感觉?(请幼儿模仿小姑娘用疑惑的语气说一说:“这是谁的脚印呢?”) 师:小姑娘于是准备去寻找,看看究竟是谁的脚印。 2.播放PPT画面4,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姑娘到哪儿去寻找脚印了?(引导幼儿感受画面背景的变化。) 师:她遇到谁了?(小猫。)
师:小姑娘遇到小猫就问:“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你们猜猜看那是不是小猫的脚印,说说为什么。
师:小猫是怎么说的呢?小猫说:“没有,我的脚印是圆圆的。” 师:我们来看看小猫的脚印是不是圆圆的。
(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脚印,说说哪儿是圆圆的。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猫的脚印像什么。)
3.播放PPT画面5,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姑娘又遇到了谁?(小鸟。)
小鸟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从画面中指出来。) 师:小姑娘问小鸟:“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
师(出示局部画面):咦?小姑娘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小姑娘蹲下来的动作,推测小姑娘在观察脚印。) 师(出示全部画面):小鸟的脚印是什么样的?(细细的、尖尖的。)
像什么?(小草、树枝。) 师:对了,小鸟说:“没有,我的脚印是尖尖的。”
师:又没有找到脚印的主人,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样?(伤心、失望。) 4.播放PPT画面6,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次,小姑娘遇到谁了?(大象。)您能猜猜小姑娘会怎么问大象吗?(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姑娘就是这么问的:“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 师:大象的个子这么大,它的脚印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通过对比画面中的小姑娘和大象,感受大象身躯的庞大,并猜测大象的脚印特点。)
师(出示PPT局部画面):大象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又宽又大。) 师:原来大象的脚印又宽又大,房间里的脚印也不是它的。
师(出示全部画面):小姑娘和大象在干什么?(大象让小姑娘坐在鼻子上玩。) 师:小姑娘找不到脚印的主人,感到很难过,大象就和她玩游戏。
现在小姑娘快乐吗?(引导幼儿感受愉快的情绪。) (教师讲述PPT画面6的内容。)
5.播放PPT画面7,引导幼儿观察。 师:离开大象,想到还没有找到脚印的主人,小姑娘又怎么样了?(引导幼儿从画面上小姑娘的姿态感受她难过的情绪。
请个别幼儿学学小姑娘的动作。) 师:小姑娘回到了房间。
这时,你看她是高兴还是难过?(高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姑娘笑了,跳起来了。)
师:小姑娘为什么突然高兴起来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幼儿想象、表达。) 师:看,这里小姑娘高兴地说:“我知道了!”小姑娘已经知道是谁的脚印了。
你知道了吗? 6.播放PPT画面8,引导幼儿观察。 (1)观察画面,推断脚印的主人。
师:来了一只小狗,脚印是它的吗?(不是。)那是谁的?(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还出现了什么,并推断出是鞋子留下的印子。)
(2)点击画面2和8,比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教师讲述故事,揭示谜底:“原来是我自己的鞋印啊。”
(3)引导幼儿观察小姑娘开心大笑的表情,一起体验快乐的情绪。 三、观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题目 1.播放画面1,师幼共同梳理故事情节。
师:小姑娘在寻找脚印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最后她发现脚印是谁的?鞋子在哪里?(请个别幼儿从画面中找出来。) 2.教师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按顺序观看画面,完整讲述故事 活动二 目标: 1.学习有序地翻阅图书,跟随故事讲述的节奏翻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感受重复句式的特点,学习角色间的对话。
5.小班课程礼仪常识“小花猫”明明教案
一活动内容:会唱
二设计思路:
托班幼儿年龄小,对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感兴趣,喜欢重复摆弄物品。另外,幼儿手眼协调较弱,因此选择此活动以发展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也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选择《会唱歌的瓶宝宝》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小勺舀起各种豆子,较平稳地放入饮料瓶中。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小饮料瓶(瓶口大些的)每人一只,各种豆子分别放在几只小碗中,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勺,磁带和录音机。
五活动过程:1、出示瓶宝宝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选一个瓶宝宝作为自己的朋友。2、引导幼儿比较(老师手上的瓶娃娃装有豆子会“唱歌”)。让幼儿思考怎样使自己手上的瓶宝宝也唱起歌来。3、激发幼儿操作兴趣:让我们用豆子“喂”瓶宝宝,让瓶宝宝吃饱了唱歌。4、老师示范:拧开瓶盖——用勺子舀豆——轻轻放进瓶内——拧紧瓶盖。蚕豆一粒粒地喂,绿豆一勺一勺地喂。5、让幼儿自由选择豆子,练习喂瓶宝宝吃豆子,最后拧上瓶盖。6、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摇动.
活动延伸:
1.歌曲表演《瓶子操》。
2.把瓶宝宝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练习用勺子舀豆。
6.幼儿美术教案:小猫咪 要详细教案
名称一:猫捉老鼠 目标:练习钻爬 材料:纸箱装饰成洞的样子 过程: 1.部分幼儿扮演老鼠,几位幼儿和老师一起扮演猫。
2.念儿歌:1只小猫,2只小猫,3只小猫,小猫追老鼠,追呀追呀追,快快钻到洞,喵…… 3.幼儿听到“喵”的声音时,扮演小老鼠的幼儿赶快钻进纸箱里藏好,小猫追着老鼠进洞洞。 提示: 1.一次活动的幼儿人数不宜太多,避免幼儿在四散追逐时摔倒。
2.纸箱要多备几个,利于分散幼儿。 名称二:捉到几只小老鼠 目标:学习口手一致地数1—3 材料:图片(有猫和老鼠) 过程: 1.幼儿看图片说说: ——“图片里有谁?” “数一数有几只小老鼠被猫抓住了。”
2.幼儿练习口手一致地数数。 3.教师分别到每个幼儿前面,了解幼儿是怎样数数的,根据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帮助。
提示: 1.教学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便于教师能仔细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 2.托班幼儿还不能完全口手一致地数数,这里的口手一致,只是让他们有初步的感受而已。
名称三:一只小老鼠 目标:感受音乐的接拍,喜爱音乐。 材料:小猫、小老鼠指偶各一,歌曲录音《一只小老鼠》 过程: 1.出示指偶小猫,引出话题: ——“这是谁?小猫咪有什么本领?” 2.教师利用指偶,讲述故事,并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故事:有一天,一只小老鼠肚子饿得咕咕叫,它就出来偷东西吃。
小老鼠找到了白米,刚想吃,被小猫咪看见了,小猫咪“喵喵”叫,扑上去一把就抓住了小老鼠。 ——“小猫咪抓住了谁?” “小猫咪为什么要抓小老鼠?” 3.教师反复表演歌曲《一只小老鼠》,激起幼儿主动、愉快地学唱: ——“你们喜欢小猫咪吗?为什么?” 提示: 1.学唱歌曲时,教师可以提供小猫、小老鼠的头饰,大家轮流扮演,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唱歌。
2.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产外进行“猫捉老鼠”的体育游戏,互相追逐,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托班教案——小猫咪。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小花猫的脚印教案怎么写(幼儿园大班识字阅读《小花猫》的教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