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体毛笔字怎么写
柳体毛笔字用手写!首先是执笔。
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了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
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弧线。
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
所谓笔法主要就是指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
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时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
唯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
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
间架结构比笔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
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一开始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
临帖是练好字的必经之路。不临帖,全凭自己的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
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古人都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至于笔和纸没有强求,一般的狼毫笔和旧报纸就是很好的毛笔字书写练习材料,初学者建议从练习楷书入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才可以稳步提高。
2.柳公权书法中真字怎么写
田英章,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于天津,祖籍河北河间。
先后毕业于中国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书法研究生。历任中国**任命书书写员,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主任,国人书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书法艺术专业客座副教授,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书艺会顾问,欧阳询书法研究会会长等职。
田英章先生3岁随父兄学习书法,主学欧阳询楷书,兼学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赵子昂、成亲王、黄自元、潘龄臬、华世奎等名家诸体,书法功底深厚,技艺超群。他用笔端庄舒朗,涵蕴丰富,结体严谨自如,意态多方,沉雄中多有飘逸之感,潇洒中更具清劲之姿,是一个正统派、功力型、软硬笔皆善的中年书法家。
自1997年起,他先后五次获得国内外书法大赛一等奖,1988年获日本写研新印字体竞赛中国最高奖,1990年获日本国际新字体森泽世界最高奖,1991年获当代“国际书法精品展世界文化艺术金奖”。他还7次赴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书法艺术交流,4次在日本举办“中国田氏兄弟”书法展览。
作品和简历已编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 田英章编写的《田英章系列书法字帖》是现国内唯一一套适用于教学、自学的上乘教材。
不知道你是练硬笔的还是毛笔的,, 行楷比较有名的是赵孟俯,,像他的〈道教碑〉〈胆巴碑〉〈妙严寺记〉等等作品都是一流的行楷, 行书上乘的作品有〈怀仁集王书圣教序〉还有王羲之的〈奉橘贴〉、〈快雪时晴帖〉等简札,,〈兰亭序〉自然不用说了 王献之的简札中的行书也是很好的范本; 以上都是非常正统的范本,非常适合初练行书用 其他的还有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杨凝式的〈韭花帖〉,陆柬之〈文赋〉,,还有欧阳询、米芾、鲜于枢、文徵明这些名家有一些优秀的行书作品。 当代书坛中行书书家杨再春的行书是一流的,,可以看看 祝你习有所成。
3.如何写好柳公权楷书,交流一下吧
大概聊下吧,所谓颜筋柳骨,柳公权的字特点就是刚健,而且是有些过头的那种,其楷书书法就是追求此点到极致,其字在书写时宜采用狼毫为优,其横画长横中间部分略向上而短横则相反,其撇笔画将掠字要诀表现的淋漓尽致,其捺笔画是真正的蚕头燕尾包括走之底亦如此。
归纳来说,学习柳体,笔画务必要一笔成型千万不要像某些视频中书家写一笔磨蹭个半天,结字一定要按其帖子,即使不喜欢你也要先学,等会了以后再按自己的审美优化,至于章法,学习一些作品即可,然后意境方面,那只能建议你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来感悟了。
4.怎样写好柳体字 怎么练习硬笔书法
柳公权是晚唐时期善于吸取和善于创造的大书法家.他的楷书,继承了二王和初唐各家的传统,又重点吸取了颜体和欧体的特点,经过创造,写出了新的风貌,其字清劲峻拔,结构谨严,疏朗开阔,清秀方整.柳体传世的代表作主要有《玄秘塔》和《神策军碑》两种。
《玄秘塔》的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而《神策军碑》则结体峻拔,刚柔相济,骨肉停匀,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雄厚之中,被后人评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平生第一妙迹”。这两本帖都是学习楷书的好范本。
要学柳字,必须了解和熟悉柳字的特征。现以《玄秘塔》为例,将柳体的笔法结构特点加以分析。
一、柳体楷书用笔的主要特点柳体字用笔是“方笔”和“圆笔”并举的。“方笔”是指笔划的起笔和收笔处都有棱角,呈方形。
如下面“十”、“生”、“太”、“右”等字的横画起笔就是方笔。而这几个字中的竖画和长撇,起笔是方圆结合,出现二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多出一个棱角,这样用笔,字的笔画显得厚重遒劲。
而圆笔写出的字,画点呈圆形,既无折锋痕迹。用笔方法是:起笔后裹锋运行,不使笔锋分散开,写到尽处,一顿而收。
这样写出的字显得格外丰润而圆浑。如例字“之”、“道”、“者”、“欤”中的笔画。
二、几种最有特点的笔划1、长横与短横长横为主笔,一般用在字的顶盖、中腰或底托部分。如例字“书”、“喜”、“真”、“业”中的长横画。
它们一般都伸左取势,中段稍细,两端微低,中间高拱如覆舟。这样处理,避免字形瘦长,显得字体舒展,生动多姿。
“昼”、“奇”、“丘”、“异”字中的长横也是如此。 短横的形态因所处位置不同而异。
如居于左偏旁中的短横为了避让,横的右端稍尖,称为“右尖横”。例字中“横”、“荡”中的草头,“符”字中的竹子头,以及“裴”字中左上的三横等就是这样。
数画并施的,要根据情况灵活变化。如“达”字的四横,形态各异,上两横长短、肥瘦、仰俯对比明显,下两横长短不一;又如“寿”字,上两横长短相近,但笔势不同,下面横折钩外张,而字中的长横行笔趋右上,线形不雷同;又如“诸”、“议”两字中众多的横画,其长短、粗细、形态都各不相同。
还有一种特殊的短横,它的形态短而粗,左右粗细基本一致,中间略下垂,两端略上翘,常常用在一些字的首笔。如“正”、“矢”、“夫”、“琉”等字中的首画横。
柳体横画用笔的共同特点:起笔齐,收笔顿挫明显。在起笔时要逆锋轻入笔,然后横切而下,并迅速向右行,不可迟钝,一顿作收。
2、竖钩带托竖钩带托是柳体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这种钩在实际运用中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笔运行到竖的下端时,稍向左弯,然后略向上回锋,并迅速向左踢钩,如“乎”、“宇”、“承”、“摩”等字中的钩;二是笔运到竖画的末端,略向上提笔,使竖画的末端稍细,再向左迅速平出,如“东”、“事”、“来”、“乘”等字中的钩;第三类采用笔未到而意到的方法,将笔行到竖画末端时,笔锋略提,使钩似有似无,如“街”、“摧”、“录”、“于”等字中的钩。另外,钩画还有多种变化,如“刀”字的横折斜钩,“句”字的横折弯钩,“弥”字的横折弯钩,“乃”字中的横折折弯钩,都和前述的钩法类似,只是位置略有不同而已。
3、竖画的笔势竖画总是比横画粗壮,末端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采用垂露或悬针,如:“干”、“十”字。并列两竖呈现或相向或向背之势,一般全封闭的字体,如“固”、“国”、“圆”、“团”等字,两竖都相向,且右竖粗于左竖;而三面包围的字,如“门”、“闻”、“开”、“阐”诸字的两竖则采用相背之势。
4、撇画的种类与特点柳体字的撇,长撇柔曲,如“左”、“大”、“丈”、“妙”等字中的长撇;短撇挺直,视不同结构字体之需要,有弯头撇,如“有”、“右”;有平撇,如“香”、“千”;有短三角撇,如“征”、“佛”字中的撇画;另外还有直撇,如“为”字;回锋撇,如“盛”、“威”等字;兰叶撇,如“度”、“尘”等字中的撇。种种变化,不一而论。
5、粗壮有力的捺画柳字的捺画都较粗大,捺脚长,捺尾细。他的种类有直捺,如“金”、“舍”、“之”、“足”等字的捺;短捺,如“张”、“豪”等字的捺;侧捺,如“定”、“是”等字的捺;横捺,如“道”、“造”等字的捺;反捺,如“逢”、“腹”等字的捺。
撇捺相交时,则撇轻捺重,如“丈”、“教”、“授”、“没”诸字中的撇捺。另外,柳体中的火底点是与众不同的,其左两点向**斜,右两点向**斜,左右对称排列;中间两点略细长,常用短竖代替;左右两点略粗,多为四边形点,其斜度较中间两点更为明显。
这样安排,使四点具有变化和生气。如“无”、“照”、“鱼”、“燃”等字中的四点。
宝盖头的顶点多有弯头竖点,左边点常用短竖代替。而“六”、“方”、“主”之类的字,顶点多用**斜的四边形点。
并列两点依字形不同,有的采用两点向背式,如“供”、“异”等字的下两点;有的则采用相向式,如“粒”、“平”等字;有的则采用顺向式,如“益”字的上两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柳公权毛笔快字怎么写(柳体毛笔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