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没有“人若有情”这句。完整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出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原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译文: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96339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4.作品鉴赏此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
诗中既写出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展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空前的巨大胜利,也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战略家的胆识和气魄,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5.人物简介:**(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2.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的一首诗。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另外,这一句诗原本出自李贺的诗。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天若有情天亦老,在这里的赏析为:
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是千古名句。
3.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什么
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句话原本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原文是: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后来被**用了,变成: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很多人就以为是**写的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做对子,看谁对得好。后来就有个宋代就有个叫石曼卿(石延年)的人,一语既出,惊动四座,众人皆五体投地。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石曼卿对的是什么呢?当时我自己也好好思量了一番,最终还是没能在公布答案之前对出来。石曼卿对的是: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4.天若有情天亦老 下一句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贺也有一句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声波小。
5.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是什么
人间正道是沧桑 或者 月如无恨月长圆。
这句话原本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原文是: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后来被**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化用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做对子,看谁对得好。后来就有个宋代就有个叫石曼卿(石延年)的人,一语既出,惊动四座,众人皆五体投地。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石曼卿对的是: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曾经有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引喻生长、兴衰,石氏用“月如无恨月常圆”作对句,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说老天如果有感情,有喜怒哀乐那么他也会老!李贺用这句表达了他对他所处时代的无奈及悲天悯人的情感,而**也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骨子里已少了无奈!这句诗很巧妙,用反证,间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怀!而"月如无爱月长缺"是改编的句子,是说月亮如果没有感情也就没有阴晴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