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下一句是什么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下一句是:“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出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
作品原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译文: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黯然销魂。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这美丽青春。一为裴航,乞浆蓝桥,而得妻云英;一为嫦娥,窃不死药,而飞奔月宫。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于天河相见,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心甘。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上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明白如话,更无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为有天姿的底蕴。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语为惊人的推敲、诗囊行吟的揣摩,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才子手笔所向,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这,就是容若。“浆向蓝桥易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2.【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是纳兰性德《画堂春》里的诗句.一生一世一双人,纳兰容若写这首词的时候,不知道他想念的是他的青梅竹马还是他的妻子.纳兰也曾以为与青梅竹马的爱恋就是所谓的爱情,而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后来终于被妻子打动,可是相守的时间太过短暂,恐怕等到妻子离去之后,纳兰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才明白他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应该是谁吧!年少轻狂时,以为依恋、仰慕就是爱情,也可能因为某名的心动就以为那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爱情,可是当你真正遇到那个人,真正懂得如何去爱人和被爱的时候,才会明白什么才是爱情.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相思相望不相亲,何等的残酷,对恋人来说,彼此相思,彼此能够相望,却不能相亲,这又是何等的残酷.作者便幻想,如果能与之结合,对着她,即便是贫困,也毫不在意.一生一世一双人,说的就是自己和妻子相思相守的感情,即便是不能同在一处,也会永不背叛.。
3.一生一世一双人,上穷碧落下黄泉
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下一句是:争教两处销魂。
上穷碧落下黄泉的下一句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一生一世一双人出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句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译文: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不能在一起。
上穷碧落下黄泉出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原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译文: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
扩展资料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长恨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4.一生一代一双人的下一句是啥
一生一代一双人,下一句是“争教两处销魂?”。
1、词句解释
这两句词的意思是: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
劈头便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明白如话,更无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为有天姿的底蕴。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语为惊人的推敲、诗囊行吟的揣摩,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
2、词句出处
语出清代词人纳兰容若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全词如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3、作品简介
这首词的上片化用成句,说相亲相爱的“一双人”无端被拆散。不曾交代相关故事,也没有具体情节。下片以“故事”说故事,借古老传说,为透露消息。
纳兰性德曾多次表达过他愿意追随卢氏而去的心情,这首《画堂春》表达了他和卢氏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的愿想。
5.相生相忘不相负一生一世一双人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
相思相望不相亲 半梦半醒半浮生。
“一生一世一双人”出自纳兰容若的《画堂春》。
原文如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译:
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不能在一起。相思相望,而又不能相亲相爱,那么这春天又是为谁而来的呢?
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如果能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双双团聚,日子再贫苦也心甘情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传闻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表妹被康熙帝纳为妃子,两人生生分离,其痛难抑,织女牛郎仙凡相恋,尚且能每年相会一次,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此词亦被解作悼亡之作。
明明天造地设一双人,偏要分离两处,各自销魂神伤、相思相望。他们在常人的一日里度过百年,他们在常人的十分钟里年华老去。纵使冀北莺飞、江南草长、蓬山陆沉、瀚海扬波,都只是平白变故着的世界,而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人生。万千锦绣,无非身外物外,关乎万千世人,唯独非关你我。
上片实为化用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非赠道士李荣》诗中成句:“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才子手笔所向,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
“浆向蓝桥易乞”,这是裴航的一段故事:裴航在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赠诗以致情意,樊夫人却答以一首离奇的小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裴航见了此诗,不知何意,后来行到蓝桥驿,因口渴求水,偶遇一位名叫云英的女子,一见倾心。此时此刻,裴航念及樊夫人的小诗,恍惚之间若有所悟,便以重金向云英的母亲求聘云英。云英的母亲给裴航出了一个难题:“想娶我的女儿也可以,但你得给我找来一件叫做玉杵臼的宝贝。我这里有一些神仙灵药,非要玉杵臼才能捣得。”
裴航得言而去,终于找来了玉杵臼,又以玉杵臼捣药百日,这才得到云英母亲的应允。这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在裴航娶得云英之后还有一个情节:裴航与云英双双仙去,非复人间平凡夫妻。
“浆向蓝桥易乞”,句为倒装,实为“向蓝桥乞浆易”,分明是说:像裴航那样的际遇于我而言并非什么难事。言下之意,似在暗示自己曾经的一些因缘往事。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一生一世一双人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