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事不登三宝殿
好像没有下句;三宝殿的【典故】:「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徒尊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又作三尊。
[佛]指觉悟人生的真相,进而教导他人的佛教教主,或泛指一切诸佛;「法」为根据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说的教法、真理;「僧」,指修学教法的僧团,三者都是令众生得度的重要因缘,缺一不可。因此,佛法僧称为三宝。
三宝的「宝」是譬喻,用来彰显佛、法、僧的胜德。拥有金银、珍珠、玛瑙等世间的珍「宝」,能使我们物质生活不虞匮乏;仰仗佛、法、僧等出世间的珍宝,则能使我们脱离生死轮回,解脱精神上的苦楚。
「三宝殿」泛指一般的佛殿,人们对於三宝的尊敬与敬仰,使佛殿成为十分神圣的地方,除了祈祷、礼拜等有关的信仰活动,一般人不能随便进入嬉戏,所以产生「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成语,用来比喻没有事情不会上门。【意义】:「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成语,反应一般人上佛殿总是有求而来。
但与其临时抱佛脚,为何不在平时就皈投依靠三宝,请求救护,藉由信仰力量而得解脱众苦呢?三宝如同众生的指南针,可以引导吾人在茫茫的人海中航向平安的避风港。皈依三宝、常念三宝的功德,可以让我们仰仗三宝功德的加被,藉此宝筏,出生死流,勇度苦海,回归真实的自我,回到自己真正的本来之家;有了三宝做为依靠,生命就有了安全的依怙。
不但让我们在现世找到安身立命之处,更让未来有家可归。
2.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下一句是什麽
无事不登三宝殿只是一句俗语,并没有固定的下一句。
俗语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求。佛教指佛、法、僧为三宝。以佛讲法,僧保守之,此三者有互相联系的神圣关系。通俗些说,佛指大知大觉之人;法即是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和宣扬教义之人。三宝所在之殿当然就是三宝殿了,即佛教信徒登场做法事的地点“大雄宝殿”;佛家珍藏经书、经典之所“藏经楼”;还有僧人“燕息(即和尚等出家人睡觉之意)”的“宁静禅房”。这三处地方,是清静高洁的佛教重地,不可随意乱闯,这是中国这个具有浓重佛教传统国家的习俗。
照礼教说,发生了什么事才应去三宝殿呢?初一、十五拜佛颂经当然要去;新年、节日祈福祭天必定要去;战争、灾荒、婚丧、生日、病痛……常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法事、仪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请僧人出庙,也必然要去;躯体康复、考试中举、生儿育女因许愿还愿也要去宝殿……可见,无事的话,谁会去“三宝殿”骚扰呢?
“三宝殿”在佛教寺庙中,被称为“寺中之寺”。只有较大规模的寺庙才有。像栖霞古寺、普陀寺、少林寺都有藏经楼,里面存放着佛学书籍和释迦牟尼佛像。每天僧侣除在大雄宝殿诵经拜佛外,还要到“寺中寺”中朝拜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像,故藏经楼又被叫为“三宝殿”。所谓“三宝殿”,就是经书、佛像和僧侣的总称。后来,人们使用“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到你家来”的俗话,比喻凡是到“三宝殿”的都是有事者,无事者是不会登“三宝殿”的。
有人来访,当被问及来意时,对方会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嘛! 那么,何谓“三宝”呢?所谓三宝是指佛、法、僧。其中的佛是指大知大觉的人,即释迦牟尼;法,是指佛法及佛所说的道义;僧,是指继承和宣传教义的人。 而“三宝殿”又是指什么地方呢?明代学者归有光解释说,三宝殿是佛、法、僧三大活动场所。佛的活动场所,是指佛教徒登场办事的地方;“法”的活动场所,是指佛家珍藏经书的楼阁;僧的活动场所,是指和尚睡觉的禅房。这三处地方,外人是不能随便进去的,进出的都是佛门弟子,故称“三宝殿”。 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一句俗语,叫做“无事不登三宝殿”,意思是说“没有重要的事情不登门”,或者是“没有重要的事情不敢来麻烦”。平时,人们有事情专门去请某人办理,常常口称“无事不登三宝殿”以显示自己的风雅,又表明请某人办理的事情相当重要。这个出自口语而演变成书面语的成语,不仅活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对话中,而且还经常在文学作品中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7613166出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无事不登三宝殿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