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欲壑难填”的下一句是什么
“欲壑难填”的下一句是: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出处: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喙,鸢肩而牛腹,欲壑难填,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武公伐翼,杀哀侯,止栾共子曰:“苟无死,吾以子见天子,令子为上卿,制晋国之政。”
白话释义:晋公子重耳流亡到北狄已经十二年。狐偃说:“当初我们到这儿来,不是因为狄地安乐,也不是因为这里可以成就大事。我曾说过:‘狄地离晋国近出走时容易到达,窘迫中可以得到些资助,通过休整可以选择更有利的环境,因此才居留下来。’
现在已经居住很久了,住久了一切便会停顿下来,那种苟且怠惰的心理也会随着产生,谁还能振作有为?为什么不赶快走呢!当初我们不到齐、楚两国去,是怕路途太远。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左丘明与孔子同为春秋末期人,二人关系密切。他曾与孔子一同前往周室,鼎力支持孔子从政,受到孔子的好评。加上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鲁侯器重。
作为太史,左丘明非常关心国家政事,积极参政议政。如鲁定公想任命孔子为司徒,打算找三桓进行商议,事先征求左丘明的意见。
左丘明这样说是因为孔子主张削弱三桓,加强君权,曾向鲁定公提出“堕三都”的建议。“三都”指三桓的三个据点: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睩邑和孟孙氏的成邑。“三都”是三桓对抗公室的私有据点。由于三桓住在国都,封邑由家臣掌管,因此“三都”对三桓本身来说同样也是一种威胁。
孔子通过游说曾一度使鲁公拆掉了叔孙氏的睩邑,如此这样,左丘明冷静地分析了三桓不会支持鲁定公任用孔子的原因,看到了三桓与孔子之间的矛盾,所以当鲁定公征求自己的意见时,他便用两个寓言故事比喻说明,建议避开三桓直接任用孔子。于是,鲁定公听从左丘明的建议,没经三桓同意就直接任命了孔子。
文章简介:
《国语·晋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国语》记录了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
2.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下一句
下一句是:世事到头螳捕蝉。
此句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罗洪宪诗:“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清·翟灏《通俗编·禽鱼》
释义:“ 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某人的贪心大欲壑难填,好比一条蛇吞进了一头大象尚不能满足。"世事难了螂捕蝉”意思是指世事纷繁复杂人心险恶难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到头来害人人害恩恩怨怨无有已时,就好比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秃鹰在天。
扩展资料
背景故事及来源:
传说从前有个蟒蛇精违犯天条,玉皇大帝命雷公轰击它。蟒蛇精无处藏身,现出原形,化作小蛇蜷缩于尘土中。适逢寿州城内穷秀才梅生郊游途中发现,将小蛇救起,带回家中喂养。春去夏来,小蛇逐渐长大。而梅生的生活日益艰难。一日梅生在大街上闲逛,见众人围观皇榜。
原来是皇太后身染重病,御医医治无效。榜告天下,有能治好皇太后病症者,可做京官。梅生暗想,我如有灵丹妙药治好皇太后的病,即可一步登天。不知不觉走出北门,来到郊外北山丛林中,突然狂风大作,一条巨蟒出现在眼前,梅生大惊,大蟒口吐人言:“梅相公别怕,你从前救过我的命,今天我将报答。”
梅生记起自己曾救过一条小蛇,便说:“区区小事,何云报答!”蟒蛇道:“当今皇天太后病,你从我腹中割下一块心肝,即可治好太后的病。”梅生犹豫,蟒蛇道:“但割无妨”。梅生即手持得刀钻入大蟒腹中割下一块心肝离去。
梅生进京治好太后的病,皇帝大悦,封梅生为宰相,放假三月回乡祭祖,耀武扬威。他转而想,荣华富贵皆过眼烟云,何不再向蟒蛇割一块心肝,以备日后自用,永保长生。次日梅生进入北山丛林寻得大蟒。
大蟒此时已识破梅生乃贪心不足之辈,念其曾救过自己的命,只得忍痛让其再割一刀。梅生钻进蛇腹,意欲割下大蟒全部心肝。大蟒疼痛难忍,浑身抽搐,用力把口一闭,梅生终于葬身蛇腹。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的由来。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人心不足蛇吞相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人心不足蛇吞象
3.海纳百川 下句是什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我将这幅对联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则欣赏其宣扬的宽容和大气,二则也是激励自己能排除私欲,一心为公。在21世纪来临之际,我们即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努力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因此有明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是极其重要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的“欲”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即要有为了坚持正义敢于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而刚直不阿的品德,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古今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林则徐曾手书一幅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的好官。“无欲则刚”,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人有七情六欲,也是自然之理。“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我们如何处之?“无欲则刚”这一警语可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人若无欲品自高。就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洁清,不染尘泥。社会上还存在着假、恶、丑现象,纯洁社会、净化风气则是我们要担负起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无欲则刚”的操守,将使我们能在障眼的迷雾中辨名方向,勇往直前;将使我们在与邪恶的斗争中伸张正义,克敌制胜“无欲则刚”,使人如同苍松翠柏,不怕乌云翻卷,不怕雨暴风狂,挺立世间,永不摧折。
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诚信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够成功,那么有的生命才有意义。反之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人了还有灿烂可言吗?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下一句是怎么说的
下一句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的“欲”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即要有为了坚持正义敢于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而刚直不阿的品德,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古今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林则徐曾手书一幅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的好官。“无欲则刚”,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人有七情六欲,也是自然之理。“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我们如何处之?“无欲则刚”这一警语可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人若无欲品自高。就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洁清,不染尘泥。社会上还存在着假、恶、丑现象,纯洁社会、净化风气则是我们要担负起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无欲则刚”的操守,将使我们能在障眼的迷雾中辨名方向,勇往直前;将使我们在与邪恶的斗争中伸张正义,克敌制胜“无欲则刚”,使人如同苍松翠柏,不怕乌云翻卷,不怕雨暴风狂,挺立世间,永不摧折。
5.有一成语叫欲壑难填,是什么意思
欲壑难填
拼音:yù hè nán tián 简拼:yhnp
同义词:贪得无厌 贪心不足 唯利是图 反义词:不饮盗泉 一身清白 一尘不染
出处:《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啄,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解释:欲:欲望;壑:深谷。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样,很难填满。指贪心重,没法满足。
例子:衙门口人~,也不好太懦弱了,尽着他们的口胃,他们得着口胃,就咽不满的馋涎了。(清·颐琐《黄绣球》第四回)
6.人心不足蛇吞象,下一句怎么接
人心不足蛇吞象下一句是:世事到头螳捕蝉
【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原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释义:“ 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某人的贪心大欲壑难填,好比一条蛇吞进了一头大象尚不能满足。"世事难了螂捕蝉”意思是指世事纷繁复杂人心险恶难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到头来害人人害恩恩怨怨无有已时,就好比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秃鹰在天。
扩展资料:
“人心不足蛇吞象”作为劝世名言,各地流传的版本不尽相同,但劝人知足常乐和某种意义上守本分的宗旨是一致的,其蕴含的哲理教育启迪了历史一代又一代人,对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意识的正确引导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关传说
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人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这个人一开始只要求简单的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
一直到他做了宰相,还不满足,还要求做皇帝。蛇此时终于明了,人的贪心是永无止境的,于是一口就把这个人吞吃掉了。所以,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故此,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传说。
后来有人把‘人心’直接改为了贴切的‘贪心’也就有了‘贪心不足蛇吞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心不足蛇吞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