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想千人头上行,下一句是什么,整句
佛门有句话,要想千人头上过,须从万人脚底行。千人头上过是什么意思呢?上次海涛法师来观音寺弘法时,迎接的队伍从山门一路铺红地毯进来。海涛法师就踏着红地毯,经过时,旁边的信众都纷纷跪下来,头着地迎接,这就是千人头上过。就是说如果想要有这种福报,必先需要向万人脚底行,给万人做牛做马,忍辱精进才可以。
万人脚底行,就是要把自己摆放在最不起眼的位置。要谦虚要忍辱。修行,念佛,做善事,等等很多时候并不会得到世俗的奖励,反而遭受非言。但是经历了,修行就有进步了。
2.千里送鹅毛的下一句是什么
千里送鹅毛的下一句是:礼轻情意重。
这是一句歇后语,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出自宋·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众多古今文学文学作品中都有用千里送鹅毛来表达情意:
1、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2、宋·黄庭坚《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
3、《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再带上些微土物,千里送鹅毛,笑纳可也。”
4、老舍《女店员》第三幕第五场:“送给经理的孩子的,千里送鹅毛,这是我亲手作的呀!”
扩展资料:
歇后语千里送鹅毛的现实解读
“来而不往非礼也”。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注重礼尚往来,在平凡的来往中彼此获得了心理慰藉,营造着和谐的社会关系。“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大家注重的是一种纯洁的礼节,至于礼物和礼品并不重要,只要有走动和来往,就是一种亲切和尊重。
但是当前的社会现实却是,礼重反而人意轻?不是礼物本身有问题,而是送礼的人思想出了问题。我们在不自觉的礼尚往来中把人情当成了一种商品,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在选择,在排除,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盘算,礼物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势而异,如果是领导,就不惜重金,如果是不重要的人,或者是敷衍塞责,或者干脆视同陌路,这就是所谓的“贫居住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3.“千里送鹅毛”的下一句是什么
“千里送鹅毛”的下一句是:礼轻情意重。
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拼音是:qiān lǐ sòng é máo ,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
2、“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意思是:我从遥远的千里奔赴而来给你送一片鹅毛。礼物虽然很轻,但是我的情意很深重。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的出处:这句话出自徐谓《路史》,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典故简单说就是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与西域回纥国使者缅伯高之间的故事。就是缅伯高运送贡品的途中,有只珍禽白天鹅飞了,而缅伯高只抓住了一根鹅毛。后来朝见唐太宗的时候,缅伯高就用这根鹅毛和一首诗得到了唐太宗谅解。
4.千里送鹅毛下一句歇后语是什么
千里送鹅毛下一句是礼轻情意重。
相关介绍: 千里送鹅毛解释为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典故: 古代土官缅氏派遣缅伯高送天鹅给唐朝,过沔阳湖,鹅飞去,坠一翎。
缅伯高只好将一翎贡上,并说:“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后用以比喻礼物微薄而情意深重。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
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
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义重,千里送鹅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里送鹅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