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裙撑怎么做
制作裙撑的材料有多种多样,甚至会选用皮条、藤等材质制作,但一般主流的品牌,一般都是采用硬。
做法:
1. 将钩好的裙子平铺在桌面上,量出如下图三个尺寸。A为裙摆最后加针的那一行的周长。B为A行到裙腰的长度。C为裙腰到A行中点所在那一行的周长。
2. 按所量尺寸添加缝份剪裁,裙腰处不需要加缝份,下摆处的缝份要稍大些。
3. 侧边缝合后,A部份一条边抽褶为C长度。
4. 二片拼接在一起,缝份倒向C部份,沿拼接部分压线,线迹宽为0.5公分左右,能让鱼骨穿过就好。
5. 下摆折边,线迹宽度同上。
6. 腰部抽褶,比娃娃臀部尺寸稍大即可,包边。
7. 用圆头大孔针将3MM丝带穿入裙腰包边里当腰带来调节腰部松紧。(不推荐用松紧带,尝试过不好用又容易老化,失去弹性更换很麻烦的。)最后穿入鱼骨,鱼骨断口处要打磨光滑以免损伤布料,首尾交接处重叠8公分左右。
2.怎样穿裙撑
裙撑主要分为两大类:有骨裙撑、无骨裙撑。两种裙撑优缺点各有不同,适合的婚纱礼服搭配也不同。
有骨的婚纱裙撑适合那种厚重的婚纱礼服、大拖尾婚纱和裙体褶皱复杂的婚纱,因为有骨的裙撑会让画面看起来很饱满、很丰富,所以适合那种看起来很大气的婚纱礼服。有骨婚纱裙撑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如果面料不够厚实,容易看出箍痕,而且不能够坐下,也不能够被抱起,不然会闹出笑话的!
无骨的婚纱裙撑则适合本身就看起来很蓬的婚纱礼服,因为无骨的裙撑没有钢圈,支撑的效果没有有骨的好,但是因为其简洁的方式,对婚纱仅仅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而且也不会对肢体动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当然,如果大拖尾的婚纱用无骨的裙撑,效果就会令你很尴尬,既没有大气的感觉,而且容易被绊倒,所以它适合简单蓬松的婚纱礼服。
3.裙撑的运用及发展
裙撑 qúnchēng [panier] 一种能使外面裙子蓬松鼓起的衬裙,大多用硬挺的衣料裁制,或在制作时打很多的折裥及上浆处理等,把外面的纱裙撑起,显出膨胀的轮廓,主要旧时用于各类晚礼服中的长裙,现代使用者较少。
满朝朱紫贵 皆如郝思嘉 说起裙撑,大家多半会以为,这是西方十八、十九世纪贵妇才会用到的东西。然而,据《大金国志》,女真族的女性“以铁丝为圈,裹以绣帛,上以单裙笼之”,金代女服就使用铁丝作成的“裙撑”。
山西平遥县双林寺保留有元代泥塑,其中的女性塑像,从腰部以下,衣摆、长裙皆造型浑圆如钟,似乎就是在表现内穿裙撑的效果。 至于朝鲜历史上何以一度裙撑热行?韩国学者一定有独到的研究与解释。
不过,值得一谈的是,在明代,这一风气从朝鲜流行到了中国,一度十分风靡,明人笔记如《菽园杂记》、《寓圃笔记》、《谷山笔麈》等都有很清楚的记载。如生活于十五世纪中下叶的王锜在《寓圃笔记》中记录道:发裙之制,以马尾编成,系于衬衣之内。
体肥者一裙,瘦削者或二三,使外衣之张,俨若一伞。然系此者,唯粗俗官员、暴富子弟而已,士夫甚鄙之,近服妖也。
明朝中期,一度时兴用马尾编成的长裙,叫做“发裙”,由于马尾比较硬,所以这种裙子硬撅撅的,就像一把撑张开来的伞。穿着方法则是把它系在腰间,外面再穿衬衣及外袍,于是,穿衣人的外袍长襟自腰部以下都被伞形的马尾裙衬托起来,自然下半身的造型也就像一把圆伞!很明显,这马尾裙就是地道的裙撑啊!那时,瘦子甚至会在腰里一层套一层地系上两三条裙撑呢,这也是十九世纪中叶西方的贵妇小姐们一度爱干的事情啊!大家都记得影片《乱世佳人》里郝思嘉先系好裙撑再套上连衣长裙的经典场面吧?哈,明朝人穿衣服的方式一度差不多也是那样! 这与我们对明人的既有印象可真是有点距离哦。
好在,据王锜说,江南士大夫对马尾裙撑绝对鄙夷,明代雅文化的爱好者们多少可以松口气吧。但在政治 马尾裙始于朝鲜国,流入京师,京师人买服之,未有能织者。
初服者惟富商、贵公子、歌妓而已。以后武臣多服之,京师始有织卖者,于是无贵无贱,服者日盛。
至成化末年,朝臣多服之者矣。大抵服者**虚奢,取观美耳。
阁老万公安冬夏不脱;宗伯周公洪谟重服二腰;年幼侯伯、驸马至有以弓弦贯其齐者。大臣不服者惟黎吏侍淳一人而已。
此服妖也,弘治初始有禁例。 马尾裙这种东西压根儿就是从朝鲜传到北京的,最初,北京都没人会编制这种服饰,只好纯靠进口。
像任何流行一样,该风气由阔佬、花花公子和娱乐业人士首先倡导起来。接着,武将们也跟风,大约是觉得袍襟圆张会让他们形象更雄武吧。
需求创造了市场,于是很快就有人在北京制造和销售这种新鲜玩意了,而供给的增加进一步刺激了需求,大家都赶时髦穿起了裙撑。到了成化末年,紫禁城内外,满眼都是下半部圆鼓如伞的文武大臣啊!身为内阁大学士的万安一年四季不管冷热都是裙撑不离腰;官至礼部尚书的周洪谟则喜欢系上两层裙,以便蓬张效果更明显;年轻贵族们还在马尾裙内绷上弓弦,以使其外形整齐(大约与欧洲贵妇裙撑上的鲸骨环异曲同工)。
不过,这一时尚到底显得太怪异,于是,流行时间不长,到弘治初年,官方就将其视为兆示不祥的奇装异服而着手加以禁止。于是,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的于慎行,对于马尾裙,便是只有耳闻而无目睹了: 尝闻里中长老传,数十年前,里俗以氂(兽尾)为裙,着长衣下,令其蓬蓬张起,以为美观。
既无氂裙,至系竹圈衬之,殊为可笑。(《谷山笔麈》) 时尚永远都是荒谬的,没办法,当马尾裙流行的年代,大家伙就是相信下半身蓬鼓如伞“美观”。
因此,这一习俗由富裕阶层首倡,但为民间广泛仿效,以至买不起马尾裙的人就把竹圈系在腰部,衬在长衣之下,以此把外衣下摆撑张开!有意思的是,《谷山笔麈》还记载了这一风气在朝鲜的消失过程: 隆庆初年,见朝鲜入贡使者,自带以下,拥肿如瓮,匍匐而行,想亦有氂衣在下。比数年来,直窄衣下短,如中国服,不张起矣。
马尾裙撑在明朝遭禁之后,朝鲜的上层阶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对之不离不弃,所以于慎行亲眼见到朝鲜使者穿着裙撑的形象。大约到万历年间,朝鲜的男性贵族才舍弃了这一奇特的衣式风尚。
LOLITA洋装和裙撑 裙撑,或者叫衬裙,日文写做“パニエ”,是法语洛可可式横向裙撑的音译。是gothic&lolita衣装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一条可以裙撑的lolita洋装,是不完整的——特殊款式除外。
制作裙撑的材料有多种多样,一些极度另类的gothic品牌,甚至会选用皮条、藤等材质制作,但一般主流的gothic&lolita品牌,一般都是采用硬纱或棉布堆积制作。 而相比之下,更适合在四季穿着的就是纱制的裙撑。
其优点为:质量轻巧,透气,根据制作时纱堆积的多少,几乎可以达到所需要的任何蓬起的程度哦!其缺点为:不亲肤,穿着时推荐同时穿着南瓜裤在里面,因为它的空洞面积比较大. 还有一点:裙撑是消耗品。 不管是棉布的还是硬纱的裙撑,时间长了,都无法继续维持原先的蓬起的曲线,所以建议裙撑要一年一换。
4.用来做裙撑的材料
裙撑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无骨裙撑、单钢圈单层纱、单钢圈双层沙、双钢圈
单层纱、双钢圈双层纱、三钢圈双层纱。
钢圈越多,裙摆蓬的越大。很多mm担心穿钢圈的裙撑会有印子露出来,很难看。那就选择无骨裙衬,裙摆自然,也不会出现印子,唯一缺点就是蓬的不大,
小A裙的样子
如果既需要蓬蓬裙的效果,又需要裙摆无任何瑕疵,那就选2层纱的钢圈裙撑,除了价格贵,没有其他的缺点了。
婚纱的拖尾分为:
小拖:60——80公分
中拖:120——150公分
长拖:200——250公分
当然也可以定做超长的,只要你有银子,多长都是可以做滴
穿着拖尾婚纱,携手心爱的人一起走过红毯,是很多姑娘的梦想,但是考虑到结婚当天,需要不停走来走去,敬酒迎宾,上花车,被新郎抱。。。种种大动作之下,穿着拖尾婚纱实在是不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