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喝黄莲有什么用处
黄莲的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素)其他生物碱有黄连碱和药根碱等。
药理: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其抗菌成份为小檗碱,生物碱,药根碱。体外试验,小檗碱对多型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多数革兰菌有抑制作用。
黄莲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抗炎作用、解热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及降压作用 传统功用:1.清热解毒:用于伤寒、菌痢、肺结核、热感心烦、百日咳 、湿疹、痈疽疮毒、口疮。
2.止血杀虫:用于吐血、鼻出血、下血、疳积、蛔虫病和纤毛虫病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点眼。
2.黄莲的用法和用量
黄连主要有清泻心胃火热,凉肝胆,解热毒的作用,并有燥湿作用。
介绍下黄连的使用方法:1:心胃火热而致的口舌生疮,目赤尿疼,尿赤便秘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木通,竹叶,黄芩,生大黄等同用,黄连用量6克即可;2:温病热邪入心而见神昏,烦躁不宁,汗出口渴,身热,可以本品配合天竺黄,郁金,连翘,犀角,生地,玄参等同用,黄连用9克;3:心火亢盛而致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尿黄,可以配合枝子,生地,当归,等同用,黄连可以用6克;4:热邪结滞于胃脘而见心下痞满,脘腹热疼等症,可以配合厚朴,枳实,半夏瓜蒌,陈皮,茯苓等,黄连用量3克,黄连还有清肝明目作用:黄连羊肝丸,黄连燥湿用6克。黄连配吴茱萸可用于治疗肝火旺,肝胃不和而致的胃疼,泛吐酸水;配细辛可用于口疮,配肉桂可治心肾不交,配木香治痢疾,配干姜用于腹寒疼下痢。
配大蒜用于大便下血。用量一般1~6克,严重可以用9克,阴虚烦热,脾肾虚泻,气虚作泻忌用。
3.黄连是最好的抗菌药如何使用
黄连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以苦著称于中药。
其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早在汉朝的《神农本草经》中即被列为上品。明清时,黄连被指定为贡品,四川产区每年都要进贡给宫廷。
清代,黄连曾“运售出洋,岁值数万”,远去日本、朝鲜等国,因其根呈连珠状而又色黄,故名“黄连”。 并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
黄连的功效 历代的医药家都对黄连有很高的评价。如南朝陶弘景曾有“久服长生”之说。
明代的《本草经疏》上说:“黄连为病酒之仙药,滞下之神草。久经所至,各有殊功。”
黄连疗效卓著,在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两书中,有黄连的方剂多达260余种。 黄连通过用酒炮制后,能引药上行,清头目之火;用 生姜汁制,可清胃热、止呕;用猪胆汁制,则能泻肝胆实火。
黄连在临床应用尚有不少单验方,现介绍几则如下: 治 细菌性痢疾黄连研粉每次口服0。4克~1克、每日3次(可装入胶囊口服)。
治小儿吐乳黄连、清 半夏各6克,同研细末,分为100份,1日3次,每次1份。 温水服。
治疗湿证、火烫伤黄连研细末以1:3的比例调入芝麻油内外搽,每日3次。 治疗痈疽肿毒用黄连、槟榔各15克研细末以 鸡蛋清调,外搽,1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