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神疾病的诊断是如何做出的
为了减轻公众的疑虑,本文简要的介绍一下。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简单的说,常规的精神疾病的诊断流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受过专业培训的职业医师对获取患者相关的疾病信息,这包括(1)通过询问患者本人以及对患者病情了解的知情人,医务人员得到患者完整的病史;(2)通过全面、有效的精神状况检查,医务工作者分析和总结出患者的精神症状;(3)通过体查、实验室检查和脑影像等检查对患者的躯体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
第二,对获得的患者疾病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根据通用的诊断体系得出精神疾病的诊断。第三,观察随访病人,对诊断与处理进行必要的修正。
上述三点是医学诊断通用程序,在精神医学方面特殊的是特殊的病史询问、精神状况检查与评估。目前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流程存在一些误区,常见的有:第一,有人认为精神疾病没有客观的生物学标准来进行判断,有没有精神病全凭医生的一张嘴:“说你有病,你就有病”。
不可否认,目前精神疾病的诊断方法可能会受到某些主观因素的干扰,但是精神疾病的诊断总体上讲是科学和客观的,原因在于: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经过古今中外众多精神医学家的归纳和总结,精神医学形成了了专门的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理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所有医生都根据精神病理学的知识对每位患者的精神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和总结出精神症状,从而为诊断精神疾病奠定基础。
其次,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精神医学有国际通用的诊断体系,即《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要点(ICD )》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我国吸取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也制定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所有精神疾病的诊断都是按照这些标准得出的。经过严格的精神病理学训练的精神科医师对精神症状的诊断一致性可以高达85%以上,进而依据相同诊断标准做出精神障碍诊断的一致性也相当高,甚至不亚于临床医师做出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诊断一致性。
另外一个误解是认为医生把“不承认有病”作为诊断精神病的重要或唯一的标准,一家报纸甚至这样描述“一个可怕的情况是:我们每一个正常人,都面临着随时被别有用心者送进精神病院的可能。而且,你救助无门,你越说自己没有精神病,你就越被认为有精神病”。
其实,这是完完全全的误解,所有的诊断标准都没有承认不承认自己有病(自知力)这一条,自知力只是用于已经被确诊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与预后判断上。自知力对于确定精神疾病诊断的作用并不大。
必须说明的是,在日常的精神医学医疗工作中,精神科医师的基本假设是家属或者其他知情人不会因为利益关系,主动提供虚假信息,精神科医师毕竟不是侦探,不会也没有条件对病史的情况精神逐项核对,因而不能完全排除由于某些特殊的利益问题使得患者家属提供虚假的疾病信息对医生的诊治活动产生干扰,这种现象在所有的医学领域里都是存在的。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师做出诊断前必须亲自诊查和检查患者。
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程序在偶尔的情况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产生的误解。就像所有医学学科一样,精神疾病误诊或诊断不一致不可避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收集患者疾病信息不完整,精神疾病本身的变化性等等,医务工作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这种情况,1. 要尽可能全面的获取患者疾病信息,2. 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诊断,3. 采用标准化的诊断工具来提高诊断一致性等等。我们除了提高精神科自身素质外,重要的是按照诊疗程序行事。
我们期待着一个能够提高全民精神卫生水平,保护正常人与精神疾病患者权益,减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的精神卫生法出现。
2. 精神疾病的诊断是如何做出的
为了减轻公众的疑虑,本文简要的介绍一下。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简单的说,常规的精神疾病的诊断流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受过专业培训的职业医师对获取患者相关的疾病信息,这包括(1)通过询问患者本人以及对患者病情了解的知情人,医务人员得到患者完整的病史;(2)通过全面、有效的精神状况检查,医务工作者分析和总结出患者的精神症状;(3)通过体查、实验室检查和脑影像等检查对患者的躯体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
第二,对获得的患者疾病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根据通用的诊断体系得出精神疾病的诊断。第三,观察随访病人,对诊断与处理进行必要的修正。
上述三点是医学诊断通用程序,在精神医学方面特殊的是特殊的病史询问、精神状况检查与评估。目前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流程存在一些误区,常见的有:第一,有人认为精神疾病没有客观的生物学标准来进行判断,有没有精神病全凭医生的一张嘴:“说你有病,你就有病”。
不可否认,目前精神疾病的诊断方法可能会受到某些主观因素的干扰,但是精神疾病的诊断总体上讲是科学和客观的,原因在于: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经过古今中外众多精神医学家的归纳和总结,精神医学形成了了专门的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理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所有医生都根据精神病理学的知识对每位患者的精神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和总结出精神症状,从而为诊断精神疾病奠定基础。
其次,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精神医学有国际通用的诊断体系,即《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要点(ICD )》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我国吸取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也制定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所有精神疾病的诊断都是按照这些标准得出的。经过严格的精神病理学训练的精神科医师对精神症状的诊断一致性可以高达85%以上,进而依据相同诊断标准做出精神障碍诊断的一致性也相当高,甚至不亚于临床医师做出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诊断一致性。
另外一个误解是认为医生把“不承认有病”作为诊断精神病的重要或唯一的标准,一家报纸甚至这样描述“一个可怕的情况是:我们每一个正常人,都面临着随时被别有用心者送进精神病院的可能。而且,你救助无门,你越说自己没有精神病,你就越被认为有精神病”。
其实,这是完完全全的误解,所有的诊断标准都没有承认不承认自己有病(自知力)这一条,自知力只是用于已经被确诊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与预后判断上。自知力对于确定精神疾病诊断的作用并不大。
必须说明的是,在日常的精神医学医疗工作中,精神科医师的基本假设是家属或者其他知情人不会因为利益关系,主动提供虚假信息,精神科医师毕竟不是侦探,不会也没有条件对病史的情况精神逐项核对,因而不能完全排除由于某些特殊的利益问题使得患者家属提供虚假的疾病信息对医生的诊治活动产生干扰,这种现象在所有的医学领域里都是存在的。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师做出诊断前必须亲自诊查和检查患者。
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程序在偶尔的情况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产生的误解。就像所有医学学科一样,精神疾病误诊或诊断不一致不可避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收集患者疾病信息不完整,精神疾病本身的变化性等等,医务工作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这种情况,1. 要尽可能全面的获取患者疾病信息,2. 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诊断,3. 采用标准化的诊断工具来提高诊断一致性等等。我们除了提高精神科自身素质外,重要的是按照诊疗程序行事。
我们期待着一个能够提高全民精神卫生水平,保护正常人与精神疾病患者权益,减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的精神卫生法出现。
3. 请问无精神病史证明怎么写
回复一:
证 明
兹证明XXx本人无精神病史,经核查,其家族成员亦无精神病史。
特此证明
XXX村委会(居委会)
X年X月X日
说明:具体内容如何写,得看这证明是干什么用的,以满足要求为宗旨。(实际上居委会、村委会是无权开的)。按相关规定,涉及到单位招聘需要提供的相关证明,包括个人精神病史、用工担保等证明,社区居委会均无权利开具。但有的地方有这个证明也就可以了。
回复二:
1、精神病的鉴定是专业性的,只有具备鉴定资格的医疗机构才有此权利。
2、凡单位要求开具有关医疗鉴定方面的鉴定证明的,包括无精神病史,都要到正规医院开具。
3、具体如何操作,相信院方会告诉你的,如果你的所在地没有专门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那就到县级以上医院的精神科开具相关证明。无非是带本人单位、街道或公证处等处介绍信,介绍信中要说明开诊断证明书之目的:挂号就诊,病历上注明持有介绍信及诊断证明书目的,开诊断证明书。
4. 精神科入院记录书写
入院记录 姓 名:** 婚 姻:** 性 别:* 住 址:******* 年 龄:*** 入院时间:****** 民 族:* 记录时间:** 出生地: 病史陈述者:职 业: 过敏史:文化程度: 联系方式:主 诉:疑人害己,凭空视物,自语,懒散,出走反复发作11年余。
现病史:*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否认 颅脑外伤、高热惊厥、昏迷、抽搐史,否认手术史、输血史及其他外伤史,否 认肝、肾疾病,感染中毒等其他重大气体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重 大慢性疾病史不详,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个人史:母孕期体健,足月顺产,幼年发育正常,7岁上学,学习成绩好,1998年 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并分配至现单位工作至今,工作能力起初尚可,患者自 笑受家人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脆弱,经受不起打击,有烟酒嗜好,量 无规律。
婚育史:婚育状况不详。月经史:男性 每次持续[ ]天 初潮[ ]岁 末次月经日期:[ ]年[ ]月[ ]日绝经年龄[ ]岁 周期[ ]天 经量(少 一般 多)痛经(有 无) 经期不规则:(有 无) 妊娠[ ]次 顺产[ ]胎 流产[ ]胎早产[ ]胎 死产[ ]胎 家族史: 父母均体健,有一哥哥体健,否认两系三代有精神病史,家庭经济条件一 般。
已阅,以上病史记载属实。患者/代理人签全名 体 格 检 查 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mmHg,体重[65]k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正常,神志[清],[主动]体位,表情[淡漠] 精神[可],面容[慢性],步态正常,语言[汉语表达能力差],检查合作性尚可,回 答不切题。
皮肤粘膜:色泽正常,适度适中,弹性适中,无水肿,无脱水,未见皮疹,未见黄染,未 见出血点,未见丘斑疹,无疤痕,无粘膜溃疡,无皮下结节,无肿块,无瘘管,无血 管征,无蜘蛛痣,无色素沉着。淋巴结: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部及其器官: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未触及压痛,未触及包块,未触及凹陷。头发 色泽光亮,分布均匀,无疖,无癣,无疤痕。
眼:眉毛无脱落,睫毛未见异常,眼睑未见异常,结膜正常,眼球未见异常,巩膜无黄染,角膜未见异常,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视野无缺陷。耳:耳廓无畸形,无前耳瘘管,无外耳道分泌物,无乳突压痛,听力粗侧无异常。
鼻:鼻外形正常,鼻腔未见异常分泌物,鼻旁窦区无压痛。口腔:呼气无异味,口唇红润,无疱疹,无皲裂,牙列齐,牙龈正常,伸舌居中。
口腔粘膜:正常, 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悬雍垂居中,吞咽无呛咳,声 音正常。颈部:颈部对称,无抵抗感,无强直,无压痛,无肿块,无活动受限,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无震颤,无双血管杂音。
**: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局部无隆起无凹陷,**发育正常,胸壁无静脉曲张,无皮下气肿。肺脏:呼吸运动对称,呼吸节律均匀整齐,呼吸频率正常,肋间隙正常,语颤两侧对称,无胸膜摩擦感,无皮下捻发感。
双肺叩诊呈清音:肺下界肩胛下角线:右[10]肋间,左[10]肋间,移动度:右[6]cm,左[6]cm,呼吸规整,正常呼吸音,未闻及啰音,无呼吸延长,语音传导对称,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脏:心尖搏动未见异常。
心前区无隆起。其他部位无异常搏动。
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在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2]厘米,未触及震颤,无胸膜摩擦感。相对浊音界正常,心率[70]次/分钟,心律齐,未闻及额外心音,未闻及奔马律,未闻及开瓣音,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6]CM 血管:桡动脉:脉率[70]次/分钟,节律规则,周围血管征未及异常。腹部:腹部平坦、对称,腹式呼吸正常,未见胃型,未见肠型,未见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手术疤痕,脐正常,无疝,未及腹肌紧张,未及压痛,未及反跳痛,未及液波震颤,未及振水声,未及腹部包块。
肝脏未触及。胆囊未触及,Murphy征(-)。
脾脏未触及,肾脏未触及,输尿管压痛点(-),肋脊点(-),肋腰点(-),肝浊音界存在,位于右锁骨中线第[选择]肋间,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双侧肾区无扣击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未查。
肛门直肠:未查。脊柱:脊柱未见异常,棘突无压痛,无叩痛,活动正常。
四肢:四肢未见异常,关节无红肿、关节无强直,下肢静脉无曲张,下肢无溃疡,下肢无浮肿,未见杵状指趾,肌肉无压痛,无萎缩。神经系统:1.生理反射:(1)浅反射:角膜反射正常,腹壁反射正常。
(2)深反射:股二头肌反射正常,股三头肌反射正常,膝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正常。2.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Ghaddock征(-),Hoffmann征(-)。
3.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ng征(-),Brudzinski征(-)。精 神 检 查 一、一般表现 患者系一青年男性,意识清,时间、地点、人物及自我定向力尚可,由工作人员陪同步入病区,年貌相符,衣着尚可,接触被动,患者系维族,对问话可切题回答,检查治疗能配合,可服从管理。
饮食、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二、认识活动 (一)感觉 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