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山西村写法特点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2. 陆游的《游山西村》怎么写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方东树《昭昧詹言》)。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3. 游山西村的原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陆游像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其一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选自《剑南诗稿》。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追随:紧跟着。 ⑦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⑧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⑨若许:如果这样。 ⑩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⑾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⑿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4. 游山西村怎么改写成故事
阳春三月,我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骑上与自己相处多年的小毛驴,带着美好的憧憬,高高兴兴地出发去山西村的朋友家。
我一边骑着小毛驴,一边欣赏两旁的风景: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小鸟站在枝头歌唱,真是世外桃源。这时,坡面变陡了,小毛驴也走得越来越吃力了,我不忍心看到小毛驴这样受苦,于是从它的身子上跳下来,牵着小毛驴继续往前走。突然,一条小溪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只好撸起衣摆,小心翼翼地在水中行走,小毛驴喝了几口水,也下了水,还淘气地用蹄子扬起水花,溅到我的身上。我拍了拍它的屁股,做为对它的惩罚。我们走了好一会儿,还没到山西村,出现在眼前的仍是一座座山,一连串的问题从我脑子里冒了出来:是不是我走错了?还是我走过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早知道这样就和朋友一起去山西村了,可现在已经晚了。最后我决定,再走一路,如果还没到山西村,我就原路返回。
当我走过一座山角时,突然发现,路两旁都栽了一列柳树,柳枝把阳光都遮住了,只有几束光芒照进来;草丛里长满了野花,芬芳扑鼻,还有蜜蜂在采蜜呢!路的尽头,隐隐约约有一座村子。我激动得都顾不上牵驴了,飞奔过去。到了村门口,只见门上写着:山西村。咦?村里的大榕树下有个人在向我招手呢!仔细一看,原来就是我的朋友!我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三步并做两步走到他面前。朋友把我接到他家里,我顿时闻到了一股腊酒的香味,朋友把我请到餐桌前,请我吃饭,我一看,啊!鸡鸭鱼肉都端上了桌,而且色香味俱全,也许小毛驴也闻到了香味,竟然自己跑到朋友家来了!我们把小毛驴安顿好,就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朋友说:“今年我们村大丰收了!我种的棉花品质优良,还让家人为你打了一床好棉絮呢!你走时一定要带上啊!我种的高梁也丰收了,酿了多酒,只是酒有点浑浊,你将就着喝吧!”“好,”我答应着,“你们这里景色的确秀美,可来的时候可把我害苦了!你看,我的脚都磨破了!”朋友笑了几声,豪爽地说:“我们这儿有许多奇观,你在这儿住上几天,我带你去一一欣赏。”我连连点头道:“太好了!”
我们频频举杯,酒过三巡,我诗性大发,写下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